時間:2021年10月25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強大動力及首要任務,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鄉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下一步需深度調研總結提煉做法經驗,為各地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決策參考。
楚雄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楚雄州是全省傳統農業大州,地處滇中要道,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譽,立體氣候突出,物種資源豐富多樣、別具特色,土壤、氣候、光熱條件配合良好,適宜立體種養和四季多種生物生長繁殖,為滇中地區綠色明珠和生物資源寶庫。
鄉村振興論文: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檔案資料的形成和收集工作
近年來,中共楚雄州委、州政府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導向,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持續精準發力,作出了要打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牌、爭做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排頭兵和爭當全省鄉村振興排頭兵的重大決策,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構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按照“穩糧、強畜、促特、興果、融合”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生態、綠色兩大特色,將做大做強做優以“綠色食品牌”為重點的鄉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作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持續提升其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
加快發展的主要做法
抓領導、強引領、聚合力。 緊緊圍繞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和州委“1133”發展戰略,以“綠色+產業”為引領,層層壓實州縣鄉村四級領導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出臺《關于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強化政策集成支持引領,聚集各方合力,按“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的工作思路,高位推進“抓有機、創名牌、育龍頭、占市場、建平臺、解難題”等重點工作,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走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抓優勢、建體系、突重點。 立足區位、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加快構建鄉村現代農業的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重點聚焦生豬、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藥材“八大”優勢主導特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將其做大做強做優,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四季飄香和山地牧業、花卉等競相蓬勃發展的鄉村特色農業格局,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育主體、建園區、創平臺。 圍繞建設全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新高地目標要求,大力發展“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培育發展壯大多元化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推進各縣(市)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樣板區、鄉村產業興旺的引領區、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國家級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兩區兩園”建設,打造產業聯盟、產業供應鏈、培訓中心等平臺,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產業聚集發展,引領鄉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向組織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高質量發展。
抓項目、強招商、優服務。 緊緊圍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園區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狠抓鄉村產業儲備庫、建設庫“兩庫”建設,圍繞“招大引強”,多措并舉,高位推進農業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大力推進“保姆式”“一站式”優質服務,有效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為產業興旺、鄉村振興輸送源源活力、蓬勃內力、發展動力。
抓特色、強科技、提品質。 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為核心,強化品牌意識,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推動。 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冬早蔬菜之鄉”“中國核桃之鄉”等品牌名片,打好“特色牌”,推進實施品牌提升戰略,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升級版。
推進提質增效的對策建議
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增強干部群眾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的激情與活力。 要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營造全州上下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良好氛圍,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統一思想認識,不斷增強干部群眾發展產業的激情、信心與活力。
培育扶植產業經營主體,加大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力度,積極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 加快培育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基礎、種養專業大戶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始終把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梯次農業“小巨人”的培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扶持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參與推進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品牌創建、市場營銷中的作用,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 進一步抓好全州各層級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及州委部署的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國家級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樣板區、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的“兩園兩區”打造,有效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向組織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
持續加大產業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資難、貸款難問題,促進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州、縣、鄉三級要因地制宜不斷健全完善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稅收優惠、金融等支持的力度,用足用活上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整合各類惠農支農資金,全方位拓展融資渠道,有效破解貸款難題,不斷加大對其產業園區(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切實夯實其產業發展基礎、提升內生動力及增強發展后勁,撬動鄉村振興。
加快科技創新,提高特色農產品科技含量。 著力抓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開發,加快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建立農業科研、推廣、生產一體化新機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積極鼓勵農技人員采取離崗、兼職等形式創辦或以技術入股領辦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加強對特色農業生產基地農戶的技術培訓,結合“陽光工程”培訓等惠民工程,重點加大農民實用科學技術培訓,提高規模化基地種植大戶的科技素質,培養一批骨干新型職業農民,注重良種良法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水平。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競爭力。 品牌就是產品品質的象征與保證,是現代農業成果的集中體現,是衡量現代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強品牌建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要多措并舉,積極引導全州上下牢固樹立品牌就是信譽、就是競爭力、就是無形資產、就是效益的理念,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農產品品牌意識,提升龍頭企業在品牌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打好“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組合拳,進一步做大做強一批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品牌,塑造地區特色的統一品牌,推進產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業上、企業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綠色上、綠色落在一流上,并積極融入“互聯網+農業”新時代,加強對農產品品牌的傳播,完善現有質量監督、監測體系和控制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加強產品質量檢測,保護名牌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全面提升綠色化、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水平,促進產業振興。
作者:宋 勇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