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7月1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河西地區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的時間序列變化趨勢不顯著;河西地區日照時數大于6小時的天數為261-317天,平均達299天,其太陽能具有很高的可利用價值;歷年中各月日照時數大于6小時的天數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值在1.29-1.80之間,表明多年來河西地區太陽能資源較穩定。
關鍵詞:甘肅河西地區;日照輻射;太陽能資源
1研究區及數據來源
1.1研究區介紹
甘肅省河西地區包括酒泉、張掖、武威3地區,金昌、嘉峪關兩個省轄市和永昌、金川、肅州、玉門、金塔、瓜州、敦煌、肅北、阿克塞、張掖、山丹、民樂、臨澤、高臺、肅南、天祝、民勤、古浪、武威等19個縣、市、區,面積27.9萬km2,占全省面積的60%,總人口337萬[1,2]。
1.2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敦煌、酒泉、民勤三個太陽輻射站自1993-2013年的年、月太陽輻射數據,以及河西地區13個氣象站的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的日照觀測數據,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河西地區共有16個臺站,選擇上述13個臺站是考慮到資料序列的完整性。
2日照時數及日照百分率
日照時數是指太陽在一地實際照射的時數。在一給定時間,日照時數定義為太陽直接輻照度達到或超過120瓦·米-2(W·m-2)的時間段總和,以小時(h)為單位,取一位小數[3]。日照百分率,即實際日照時間與可能日照時間(全天無云時應有的日照時數)之比。它表明了氣候條件(主要是云、雨、霧、塵、沙等)減少了多少日照時間(%)。本文主要對河西地區的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的年內、年際和季節變化進行了統計分析。
2.1日照時數年內、年際和季節變化
河西地區月平均日照時數最大值和多年極端最大值均出現在6月份,其值分別為298.8h、342.4h;月平均最小值出現在2月份,其值為219.1h,多年極端最小值則出現在1月份,其值為169.0h。可以看到,月平均日照時數的峰與谷值出現的月份和太陽總輻射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季節分布情況是一致的。
經過計算,河西各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956~3241h,而甘肅省其他地區在2016-2645h,平均每天日照時間要多出1-4h;年日照時數平均值為3079h,最大值為3241.1h(1965年),最小值為2956.1h(1983年);除1975、1977、1981、1983、1998、2007年份略小于3000h外,都在3000h以上,可以看到,1971-1977年、1981-1985年、1987-1989年、1991-1994年年日照時數持續出現低值。
整體來說,年際變化波動較大,變化趨勢不顯著。為河西各地區季平均日照時數的年際變化情況。經過計算,春季日照時數在704.3-901.9h之間,日平均值為8.7h;夏季日照時數在766.5-931.7h之間,日平均值為9.4h;秋季日照時數在673.3-812.7h之間,日平均值為8.2h;冬季日照時數在611.9-711.9h之間,日平均值為7.4h。
明顯地,日照時數的季節分布與太陽總輻射保持一致,從多到少依次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從線性趨勢來看,春季和秋季有略微上升,而夏季和冬季有輕微下降趨勢,且春、夏兩季年際變化波動幅度較大,秋、冬兩季相對波動幅度較平緩。通過顯著性檢驗發現,秋季有顯著性上升趨勢,其他三季無顯著變化。
2.2日照百分率年內、年際和季節變化
按月統計,日照百分率最大值出現在11月份,為77.3%,最小值出現在7月份,其值為63.0%,各月平均值為70.1%。可以看出,日照百分率在年內的分布呈顯“V”型分布,但其最值出現的月份與月日照時數最值出現月份呈現相反的態勢。
經過統計,甘肅省各地50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7.0-66.0%之間,除河西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在46.5%-59.6%,而河西地區處于66.7%-73.0%。顯然地,河西地區的日照百分率最低值高于甘肅平均水平,是甘肅日照百分率最高區域。年日照百分率的年際變化與年日照時數變化一致,沒有顯著的變化趨勢。河西地區按季統計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依次為66.9%、65.1%、73.9%和74.4%,也就是季節從大到小分布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與實際日照時數季節分布剛好相反。
3結論
太陽能資源是全球人類共同擁有的重要資源,在全球能源匱乏的今天,對太陽能資源作出準確評估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太陽能資源評估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為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文對河西地區太陽能資源的評估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完善。
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是我國政府積極鼓勵發展的產業,而甘肅省,尤其是河西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很有優勢。目前,河西地區的主要太陽能利用就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從而為人類所用。因而,可以通過引進喜光經濟作物來利用太陽能,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推廣和普及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擴大應用范圍,以及開發太陽能發電、供暖等,都是今后河西地區太陽能開發利用的主要途徑和方向。
參考文獻
[1]殷雪蓮,賀建峰.河西走廊中部氣候資源特點及其開發利用[J].干旱區研究,2010,2:1-7.
[2]楊曉玲,丁文魁,董安祥,等.河西走廊氣候資源的分布特點及其開發利用[J].中國農業氣象,2009,30:1-5.
[3]周秉榮,顏亮東,校瑞香.三江源地區太陽輻射與日照時空分布特征[J].資源科學,12,34(11):2074-2079.
氣象類刊物推薦:《中國農業氣象》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原農業氣象研究所)主辦的反映我國農業氣象科學研究進展的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有關農林水產業與氣象有關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國內外有關專題研究動態綜合評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