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8月0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建設是完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的需要,對翠山地區乃至整個自治區都有重大意義。下面文章從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意義入手,簡要探討了翠山生態綠化工程規劃的整體情況,具體包括規劃目標、指導思想、規劃思路、規劃布局、翠山生態綠化工程等內容,為當前及未來工作提供有益指導。
關鍵詞:翠山,生態綠化,規劃布局,指導思想
沙灣縣由于地處干旱、缺水地區,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生態資源缺乏保護,當地經濟、社會、人文環境發展等受到了一定制約。近年來,隨著“三北”工程項目逐步實施和翠山森林公園建設工作逐漸展開,縣政府提出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搞好翠山綠化工作,爭取早日將翠山建設成全國一流的森林公園。在這種情況下,下面結合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可行性報告和實際情況,對翠山生態綠化工程規劃和展望進行了分析。
1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意義
1.1社會效益
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改善當地人們生存環境質量。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沙灣縣生態林體系,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形成優良的森林生態環境,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宜居的生活空間;第二,促進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目標旨在將翠山打造成為全新疆乃至全國一流的生態公園,一旦項目建成,沙灣縣生態環境不僅會有全面的改善,知名度也會進一步擴大,利于本地區招商引資,吸引外資投入。
1.2經濟效益
翠山生態綠化工程實施后,可以發展一大批可持續經營的生物資源,其中包括經濟果林。此外,該工程能降低風沙災害發生率,減災效益巨大,減少了地區民眾的災害經濟損失。隨著翠山區域內植被覆蓋面的增加,生物多樣性得以維護,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對整個地區發展有著巨大經濟潛力。
1.3生態效益
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水土涵養、氣候調節、生態環境改善、空氣凈化、縣城庇護等方面。特別是當生態綠化工程項目建成后,整個翠山地區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都會得到明顯改善,擴大植被覆蓋量,為整個沙灣縣城形成一個天然綠色屏障,減少自然災害。
2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規劃
2.1規劃目標
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總目標,以改善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防御自然災害等為主要目的,通過一系列生態綠化工程營造綠色、低碳、健康的發展環境,將翠山打造為“城市之肺”,滿足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需要。本區計劃新建5333.33hm2生態林,建成后,初步構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品質優良的綠色生態屏障,從整體上改善沙灣縣生態環境質量,為當地城鎮化、綠色化奠定堅實基礎。
2.2指導思想
以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思想,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安全保障等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中共中央發布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為行動綱領;以改善生態、提升環境質量、優化民生環境為總任務;以工程林業、生態立區為理念;以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滿足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建設節約型、環保型、和諧型、發展型的林業,從本區實際情況出發,遵守自然規律,堅持科學配置、合理布局、優化管理等工作原則,因地制宜的選用喬、灌木等樹種,加快翠山生態綠化工程建設,全面提高生態林質量。
2.3規劃思路
根據自治區“工程林業”這一總的發展戰略,按照翠山生態綠化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要求,未來十年內規劃建設十萬畝規模的人工營造林,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逐步建成結構完善的生態林體系,最大化的提升生態建設效益。與此同時,將翠山生態綠化工程建設成全區生態效益最大、特色最明顯的綠化生態工程典范。
2.4規劃原則
以翠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為基礎,結合區域范圍內的立地條件、工程建設條件、水資源情況等,因地制宜的選擇樹種,多樹種、多層次結合,建構林種多樣化的生態林,維護生態平衡。選擇樹種時,以優良的鄉土樹種為主,最好選擇耐旱性好、抗逆性強的樹種,可提升成活率。
2.5規劃布局
翠山生態綠化工程以翠山森林公園為主,同時兼顧生態林和經濟林,期望將本區打造成集生態、旅游、休閑、運動、文化傳播等于一體的生態公園。根據山體自然條件,總規劃設計一環六區。其中,“一環”指大絲路環線,以再現絲綢之路文化為目標,主要功能是文化展示、景點觀光、游客休憩等;六區分別為核心景觀區、人文紀念園、經濟果林區、旅游服務區、地貌觀光區、牧家樂體驗區。在整個園區,以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相結合方式進行生態林營造,預計2025將翠山打造成為生機盎然的森林公園。
2.6生態綠化工程
2.6.1人工造林工程
人工造林規模預計5333.33hm2,主要包括大絲路環線、核心景觀區、人文景觀區、經濟果林區、旅游服務區、牧家樂體驗區等。其中,大絲路環線為翠山主道路,全長43km,綠化面積80hm2;核心景觀區是翠山森林公園的核心發展區,設計山地自行車、雪上運動、戶外運動基地等園區,綠化面積約2313.33hm2;人文紀念園目前已經完成綠化面積200hm2,預計再營造600hm2生態林;經濟果林區是以種植經濟果林為主的生態果園,計劃建設的綠化面積約為2000hm2;旅游服務區占地面積266.67多hm2,其中包括原有的倉房生態林、翠湖和部分基礎服務設施。
除這些占地面積外,計劃建設的生態林面積為一千多畝;牧家樂體驗區擬建三個森林公園,合計占地100hm2。擬建1個賽馬場,再加上道路,占地面積約為33.33hm2。因此,本區生態林實際種植面積約為133.33hm2。2.6.2飛播造林工程翠山區域水平投影面積超過8666.67hm2,其中包括已經規劃好了的4000hm2用地,即人工造林工程。余下的荒地因地形、海拔、光照、水分、氣溫等條件因素,不適合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因而采用飛播造林方式。飛播樹種選擇耐旱的,如沙拐棗、梭梭、紅柳等,每年11月份開始飛播,至第二年2月份結束。通過飛播提升整個翠山區域植被的覆蓋面,改善翠山荒蕪的植被情況。
3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未來展望
翠山生態綠化工程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一系列的翠山生態綠化工程,盡快將翠山建造成全新疆乃至全中國一流的生態公園,成為沙灣地區城市天然的生態屏障,改善翠山地區生態環境,為自治區生態建設提供大力支持。
工程建成后,為了鞏固已有的綠化成果,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第一,根據翠山生態綠化工程規劃和當地實際情況,圍繞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這一核心,制定一個操作性強、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實施方案。同時,構建高素質的專業管理隊伍,使催生生態綠化工程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指導下順利展開,充分發揮人、財、物每一個方面的價值,確保生態綠化建設成效。第二,建立健全、規范的安全管理和質量檢查制度,做好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工作的安全管理和質量檢查工作。
4結論
綜上所述,沙灣縣翠山生態綠化工程規劃建設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以黨中央的戰略政策、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綠色化”這一主題科學合理的組織設計,編制符合國家戰略和地區發展方向的規劃方案,力爭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明亮,段爭虎,陳小紅,等.半干旱區城市人工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區為例[J].中國沙漠,2012,32(1):219-225.
[2]王慧,任建中,郭晉平,等.山西省公路綠化植被生態效益評價[J].生態學雜志,2014,33(9):2501-2509.
[3]劉冰珍.山西運城市生態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11):75-76.
[4]楊啟明.實施港閘生態綠化工程的實踐與探索[J].江蘇水利,2013,(8):39-40,42.
相關范文閱讀:淺論觀光農業園區生態綠化設計
摘要:觀光農業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興產業,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融農業產業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本文論述了觀光農業園區綠化設計的原則、思路和手法。
關鍵詞:觀光農業 綠化設計 手法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