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運用波特五力研究模型,研究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實體書店面臨的問題。文章首先從實體書店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著手;其次分析了實體書店面臨的主要問題;最后依次從實體書店內外部兩方面去尋找和解決實體書店在目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對的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實體書店;轉型升級
1實體書店的外部困境
1.1網絡書店咄咄逼人
自2000年以來,各家網絡書店迅速發展,在大家印象中比較常見的,比如說當當、亞馬遜、孔夫子等網絡書店,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壯大,相較實體書店便是狀況堪憂,發展狀況不斷惡化。2007年,實體書店的零售增長率為11.8%,但是到了第二年,10月份第一次呈現下降趨勢,同比下降1.87%,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2009年,圖書銷售市場同比下降4.8%,這也是21世紀以來達到的下跌之最;2010年,出現微微緩和,實體書店銷售市場上漲1.83%;在2010年上漲5.95%,似乎讓實體書店人看到了微弱曙光,但是好景不長,2011年,便大幅度下降至-1.05%,同樣在2012年也呈下降趨勢;2014年,在國家的調解干預下雖出現緩和增長,但是仍維持在3.26%的較低水平。
相對于實體書店的慘淡,網絡書店的圖書零售額可謂是“井噴式”增長,2006年的營業利潤還不滿10億元,至2019年迅速增長至210億元,短短八年時間,每一年的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相比,網絡書店的優勢十分明顯。
1.2數字化閱讀群體逐漸龐大
數字化閱讀,主要依靠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成為人們的新興閱讀習慣,無論是公交、地鐵,都能夠看到人們用手機閱讀的現象,這種閱讀方式更加便利,告別了紙質圖書的厚重、不方便,隨時隨地的閱讀,各種圖書類別,只要下載到手機里,不限時間、地點,這種閱讀方式更受人們喜愛追捧。而且隨著平板電腦、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給人們的閱讀體驗更加流暢,各種閱讀軟件應運而生,海量內容都可以提供,電子閱讀時代已經來臨。
數據顯示,在2014年,我國國民閱讀率已經達到58%,對比2013年呈上升趨勢,但是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只有4.56本,對比2013年呈下降趨勢。2014年,國民電子閱讀率高達51.8%,到了2016年,國民電子閱讀率已經接近63%。數字閱讀的利潤用數據看,在2011—2016年短短五年,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從27億元增至120億元,平均年增長達到35%,可見數字閱讀模式活躍,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1.3成本上漲問題
成本上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房屋租金上漲、勞動力工資上漲、供應商價格上漲。首先,房屋租金上漲,使得實體書店的店面租金增加,1987—2014年,中國房價從408元每平方米上漲至6324元每平方米,房價漲了15倍,尤其是越發達的城市,房價越高。北方圖書城自建立到發展連鎖這么多家,店面租金也上漲了很多倍,而正是如此昂貴的店面租金,大大增加了實體書店的成本。北方圖書城的房租反映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所面臨的困境———房租問題,這也是導致成本上漲的必然。
其次,勞動力價格上漲,相對于網絡書店來說,實體書店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時代經濟的進步,導致勞動力價格上漲,而實體書店卻又不得不雇用大量員工,導致實體書店成本增加,對于國內而言,勞動力成本上漲,不僅給實體書店的發展帶來困境,還有很多行業都因為勞動力成本問題而受到嚴重影響。最后,供應商的價格增加,對于供應商來說,紙質等原始成本的增加倒是小幅度的成本增長,主要是網絡書店與實體書店存在共同供應商,網絡書店抬高價格,對于實體書店的打擊也很大。
2實體書店的內部困境
2.1員工專業性不足
對于實體書店來說,沒有網絡書店的大數據庫,不能夠對書籍的相關信息進行解讀,消費者并不能全面詳細地了解書籍信息,雖然實體書店雇用很多員工,但是這些員工并沒有很強的專業性,當消費者詢問書籍信息的時候,員工也并不能解答,在實體書店中,員工的作用大多數是維持秩序、尋找書籍、保持衛生等引導性作用。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體驗化、內容化的時代,實體書店的員工專業素質明顯還欠缺許多。
2.2圖書品類單一,更新速度慢
由于受到場地、資金等限制,實體書店圖書品類更新很慢,中間環節較多,需要多方溝通,與此相比,網絡書店中間環節簡單,更新速度很快,能夠直接吸引消費者,這便使得實體書店的顧客大大減少。
2.3營業時間的限制
實體書店幾乎不可能做到全天24小時全營業,并且消費者也幾乎不可能在半夜去實體書店購買圖書,但是網絡書店全天可以下單,隨時隨地,機動性比較高,而且實體書店的營業時間也有限制,如果營業時間過長,那么員工工資也必然會上漲,電費、水費等相關費用也會影響實體書店。
3我國實體書店的外部發展對策在國家與市場的關系中,國家扮演著“無形的手”,在必要時對市場進行干預。實體書店作為一個市場,它的發展變動能夠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省去很多中間環節。比如說消費者不再用去實體店購買物品,而銷售者也不再用離開實體店出去銷售,而生產者更是不需要中間商,直接供貨給銷售者,使得以前三者傳統的關系被打破,這也是實體書店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對實體書店的沖擊不僅存在于中國,全球性的影響大致相同。
例如美國、巴諾書店,計劃在未來十年中,將實體書店規模縮小到原來的1/3,殊不知這家書店在國內有著“第一大連鎖書店”之稱,而位列第二的連鎖書店博德斯已經在2011年申請破產保護;在英國,全國內的實體書店已經不足1000家;在日本,從1999—2013年,短短十五年間,實體書店減少了15%。實體書店對社會的發展不僅具有社會意義,而且政治意義、經濟意義都不能忽視,所以說國家也不會任其消失,而是應該制定相關政策給予保護,積極應對實體書店出現的困境。向大多數發達國家學習,比如英國、德國、法國等都利用政策對實體書店進行保護,讓實體書店市場呈現穩定狀態。
第一,我國應該立即出臺相關政策,為我國實體書店保駕護航。例如嚴格把控圖書折扣價格銷售制度,對于圖書市場的不正當價格競爭要嚴懲不貸,而且實體書店應該出臺銷售新書的政策,可以學習國外經驗,對于新書必須在實體書店銷售3個月到半年之久再允許在網上書店銷售,電子書的銷售也應該推遲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對于折扣銷售,必須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且要嚴格把控折扣尺度,國家要規定各類圖書的最低折扣尺度。所以說,國家應該嚴格把控價格幅度,建立健全專門的圖書價格監管機制、機構、制度等,嚴查非法折扣和變相折扣的銷售行為,要強烈打擊圖書市場的不正當競爭、違反市場的交易規則,積極地為線上、線下圖書銷售市場保駕護航。
第二,應該對實體書店實施免稅政策,并且要中長期的實行,尋找實習實體書店的房屋租金補貼政策,我國在2013年出臺的《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可謂是實體書店發展看到了曙光,對實體書店的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扶持。但是,這一政策在2017年12月31日便已經到期,大家更加關注在2018年開始實體書店的發展,相對于這一短期政策而言,急需出臺一項長期政策,為實體書店的免稅方針提供最好的定心丸。一直上升的店面租金是實體書店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海、杭州等地正在積極尋找店面租金補貼政策。所以筆者認為,對于實體書店的店面租金補貼,都應該是對公共服務建設進行的正常 補償機制。對于補貼政策而言,也應該根據城市的房租水平進行差別處理,根據一、二、三線城市的經濟水平,補貼相應的租金。
4我國實體書店的內部發展對策
實體書店要發展創新,突破傳統實體書店的觀念。實體書店應該根據時代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開展拓寬互聯網業務,“互聯網+”這一理念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征信報告中提出來的。對于實體書店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契機,對自身的轉型具有突破性意義。實體書店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展B2B、B2C、O2O業務,不能夠再像以前一樣,守舊觀念強烈,刻意的回避互聯網。
與此同時,實體書店應該借助互聯網平臺,以互聯網為依托,積極尋找屬于實體書店的經驗模式。對于實體書店而言,針對成本上漲、檢索不簡單等問題,可以開發連鎖經營,使得每一家書店都能夠擁有簡單的物流、檢索,為顧客提供想要的圖書,使得消費者重拾對實體書店的信心。而且書店應該發揮實體的優勢,比如上文提到的“24小時書店”,為顧客提供每時每刻的閱讀體驗,主題書店、會員制書店等創新型書店,都非常的有意義。實體書店要人性化發展。其實如今消費者們在閱讀的時候,不僅是在追求買書,而且更加希望在安靜的環境下,在書海里“遨游”,所以環境的舒適不單單是簡單的生活環境,還要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
作為書店的老板,應該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將書店營造成一個溫馨的精神港灣。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來改善:首先,在店面的裝修上,在保持店面干凈整潔的基礎上,要用心裝潢;其次,書店里要在空閑地擺放桌椅,給讀者提供休息區,或者沙發、電腦等設備,給予顧客充分的舒適感;再次,書店里面的所有圖書類目要清晰分類,能夠讓讀者第一時間就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最后,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在合理價位之內的咖啡、甜點,給予消費者整體上的舒適感。實體書店的員工服務要到位。
消費者來到書店,想要的是一場身心愉悅感的提升,但是如果在書店內遭到服務人員的冷眼,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場購書體驗便是失敗的。這是目前很多實體書店存在的問題,服務員的態度問題、對相關業務的熟練度欠佳,經常導致消費者所問的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所以說實體書店的員工和管理者的素質有待提高。
筆者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改善:一是實體書店要進行員工培訓,不僅要提高員工從業素質,更要讓員工了解負責區域圖書的概況,當顧客進入實體書店時,能夠進行相對專業的指導;二是制定獎懲制度,建立靈活的提升制度,讓員工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三是可以在實體書店里設置意見箱,根據顧客意見對員工進行獎懲;四是塑造書店文化,也就是所謂的企業文化,努力地讓員工愛上書店,領導也要更加熟悉員工,建立企業文化。
一個成功的實體書店,不能沒有企業文化,而且企業文化對于實體書店的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要形成全社會重視實體閱讀、重視閱讀量的良好風氣。想要讓實體書店重振當年風采,必須要讓全民知道、了解實體書店存在有何意義。更加嚴肅地看待實體書店、實體閱讀這一問題,讓實體閱讀、圖書閱讀成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態度,讓其潛移默化地成為日常的生活方式。
最關鍵的是父母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培養日常良好的讀書習慣,自己經常走進實體書店或者帶孩子經常去實體書店,生活里社區可以倡導居民去實體書店消費文化,學校也要鼓勵學生們多去實體書店閱讀圖書,在平常的家庭作業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讀書,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全社會走進實體書店,享受實體閱讀的風氣。只有全社會人員的努力才會守護住精神家園———實體書店。
圖書出版論文范例:“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做好圖書出版
5結語
在網絡書店的影響、閱讀習慣的改變、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壓力之下,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道路非常艱難。實體書店想要走出困境,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并且目前自身發展很渴求這樣的政策支持與保護;想要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渠道,實體書店更需要自救,利用互聯網平臺自主創新出多元化經營模式,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而且實體書店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扶,社會各界共同致力于實體書店的復興。
參考文獻:
[1]NEILDEYOUNG.Howdigitalcontentresellersareimpactingtradebookpublishing[J].PublishingResearchQuarterly,2009,25(3):139-146.
[2]CHIH-PENGCHU,WEN-CHUNGGUO,FU-CHUANLAI.Onthecompetitionbetweenanonlinebookstoreandaphysicalbookstore[J].NetnomicsEconomicResearch&ElectronicNetworking,2012,13(3):141-154.
[3]王俊.網絡時代的傳統圖書編輯工作[J].編輯學刊,2017(1).
[4]陳小榮,秦寶偉.網絡沖擊下的實體書店營銷策略探析[J].讀天下,2016(22).
作者:張忠來1,孔孟劍2,耿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