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逐漸被人們用作日常溝通的一個工具。同時,網絡也在促進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對于高職學生的教育問題,國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來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就是為了能夠使高職學生在日后步入社會的時候,能夠給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網絡,心理健康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理念,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使其能夠用積極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網絡。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互聯網+視角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也有了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提高自身的素養,培養良好的人格,中央國務院指出,學校應該不斷地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努力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高職院校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就業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如何在當今的網絡時代背景下,做好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目前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
心理健康論文范例:如何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高職學生的心理非常容易被多個方面的因素影響,進而導致他們的心理發展方向并不準確。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需要促進他們向積極健康的方向不斷發展。在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當中,高等院校對此方面的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并且其教育創新程度并不明顯。根據高等院校的管理情況分析,并未把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放置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有關教育也十分匱乏,對教育工作的正常展開起著不良的影響。
一、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現狀
(一)網絡帶給高職學生的消極作用
網絡的迅速發展,導致網絡上有非常多的信息,使得人眼花繚亂。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的同時,還可能會沉溺其中,導致網絡上癮。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外界對高職學生存在著偏見,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去讀高職學校,從而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對于高職生來說,高中階段正是他們人生的關鍵期,他們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認可。但是,這些渴望被人們忽略,學生就會把目光轉向網絡,利用網絡上各式各樣的軟件來放松自己,從而沉溺進去。這會使學生逐漸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雖然目前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得非常好,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網絡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基于這樣的現狀,高職學校就必須多關注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把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二)成長中的心理問題
此種問題相對比較普遍,總的來說程度不是很嚴重。可能來源于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或者因為情感打擊、精神上的緊繃等導致問題的出現。而大學期間又是學生們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由少年趨向成年,從高中的高度集體生活中解脫出來,面對著更多選擇,遇到的問題和身上要承擔起來的責任也更多。環境適應能力薄弱,難以處理人際管理,產生戀愛困擾,沉迷虛擬網絡世界,就業和升學壓力大……這種情況是很普遍性地存在于高職學生群體之中的,約占我國高職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的同學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一般性成長心理問題。
(三)認知能力弱化與思維多元化并存
如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學生在這種網絡的環境之下受到很多的影響,網絡上大量的聲音、圖片以及文字視頻等等,不斷的影響著學生,也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之下很難準確的識別正確的事物。網絡技術的發達會對學生的感知、記憶等等造成沖擊,另外一方面,網絡世界中的很多言行舉止都沒有受到限制,沒有規范網絡環境中的道德行為準則,虛擬的網絡環境會讓學生的自我意識混亂,同時讓學生對健康的價值觀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最終讓學生弱化了自己的認知能力。
(四)意志品質方面的問題
人為了能夠抵御外界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然而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沉迷在網絡環境當中,而網絡世界缺乏約束力和管理,往往在網絡環境中,高職的學生能夠自由地從事各種虛擬的行為,將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在網絡環境中進行,這種無節制的生活習慣會導致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當中,不愿意很好地回歸到現實生活,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學生的意志力,并且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在網絡世界當中,學生無法正確地把握好上網時間,甚至在課堂上也會浪費很多時間,在網絡當中,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另外,由于網絡技術的出現,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當中,減少了舉行學生活動,而且大部分學生利用網絡并不是用于學習,而是用于娛樂。
三、互聯網+視角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正確宣揚網絡
學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鋪墊,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給學生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平臺。教師還可以在網頁上放各式各樣的調查問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態來選擇調查問卷進行填寫。如果學生出現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站的后臺聯系該學生,跟學生溝通,幫學生解決問題,疏通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心態,以此來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性格。
(二)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個性
需求調查結果表明,只有55.3%的學生認為自己當前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有13.6%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心理輔導。這反映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十分重要,特別是八年級學生,需要學校加強心理輔導。以前我們總認為男生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一些,但通過調查結果看,男生認為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一些,這也說明我們在今后不能因為原來的思維定式而忽視男生的心理問題。此外,從調查結果還看出大部分學生有心理困惑都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只有27.3%的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滿意,這也反映出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足,今后還要加強改進,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關注每一個學生。
(三)強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優化實施
在高職學生管理活動實際展開的過程當中,應該把管理與教育之間全面整合起來,根據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情況著手,有效拓寬其范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內容充分滲透其中,把心理資料內容當作是前提條件,了解以及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把心理健康放入到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有關范圍當中,制定合理以及高效的管理規劃,保障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高職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當中會面臨許多的負擔以及壓力,這樣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不良影響。因此,在具體管理工作當中,要由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著手分析,將為他們服務的觀念落實在實處,實現高職學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全面整合,將管理作用全面發揮出來。
(四)以信息技術開展趣味活動,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
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而非知識或技能,因而心理健康課程同文化類、體藝類課程的區別十分明顯,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取得高職生主觀上的認可。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上,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游戲融為一體,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打開學生的心扉,使其主動接納心理健康相關的理念與方法。如在引導高職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時,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圍繞“尋找快樂的秘訣”開展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加入由信息技術輔助的、與主題相符的小游戲。
(五)建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機制
合理的心理健康測評機制可以提供給教育者一個全面的反饋,可以統計調查出隱形潛藏的,處于心理亞健康或者心理危機狀態中的學生,及時加以引導、關懷和紓解。作為老師,未必能夠面面俱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往往是在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引發事故之后身邊的人才會引起重視,有的同學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無法釋放求救信號,有的同學則是陷入低迷狀態不愿意向周圍人求助,往往會將自己封閉起來。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定期的心理健康測評機制來保證掌控校園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時發現問題去解決,而不是空留遺憾。比如,學院每個學期定期組織同學們進行一次心理測評,此項要求計入考勤。心理測評結果將完全保密,請心理專家通過調查結果來圈定產生心理障礙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同學,聯系他們進行反饋對話。另外在訪問之后如果學生的狀態有所好轉也不能就此放心,要做到多回訪,常關注,不放棄每一個同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第一優先。
(六)合理利用資源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對網絡上好的心理教育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并使用,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下加速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長。由于網絡上的信息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的這一特點來協助自己進行教學,比如利用網絡上的真實案例來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產生共鳴,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三觀。
(八)以信息技術打通家校合作,改善課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成長過程中,高職生不斷從教師與家長身上獲取信息,用以構筑內心世界,只有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采取平衡的教育手段,才能使高職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信息技術為這項工作提供了更加具體的手段,如在幫助高職生擺脫網絡依賴的工作中,教師通過互聯網社交工具與家長實時溝通,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網絡依賴狀況,并推薦限制電子設備使用時間的軟件,都可以對學生的課后行為進行限制;同時,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指導學生科學上網的方式,在不觸及學生隱私的前提下,監督學生的互聯網使用行為。網絡依賴問題的解決應奉行堵不如疏的原則,教師與家長通過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以及更多的陪伴引導,能夠讓高職生找到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式,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娛樂內容中。
結束語
在現如今的網絡時代,教師應該更加努力的利用網絡技術來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創新,提高課堂的效率,同時讓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實現虛擬與現實無縫鏈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朱琳.“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工作的挑戰與應對[J].現代職業教育,2019(26):22-23.
[2]賀彥芳.“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建設路徑探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9,10(03):26-31.
[3]許平友.“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一體五網”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9(09):23-26.
[4]王思.“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微”模式探究[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18):27-28.
[5]黃虹霞,羅佳,王竹青.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1):251-252+256.
[6]王麗華,周立廣.“互聯網+教育”下高職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探究[J].廣西教育,2019(31):125-126.
[7]羅文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研究[J].北極光,2019(08):183-184.
[8]張軍旗.“互聯網+”背景下五年制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23):70-71.
作者:何璐 楊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