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2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作為一門啟發學生道德意識的課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生與中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既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十分重要,我們就需要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進行明確,就能夠得出學科的教學目標,結合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現狀,本文就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對其中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的方法進行研究。首先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其次對積極有效地利用科學精神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具體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分別為選取合適的時政材料、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初中;法治課;道德;科學精神;培養措施
引言:鑒于科學精神的覆蓋面甚廣,而且科學精神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科學精神具有其他資源都不具有的真實性,因此,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初中生當前所處的年齡段,以及當前初中生的心理狀況并不成熟,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過程之中,我們就需要針對當前的科學精神的豐裕程度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狀態,適時引入符合初中生三觀的科學精神,能夠極大的推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初中教學論文范例:多措并舉提高初中生問題解決能力
一、概念構建,培育科學精神
概念構建,培育科學精神,就是培養初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小組協同工作的能力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因為初中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始的時候,總會存在一部分的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解決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面臨的這一問題,因為初中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有效的利用科學精神,具體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共同點的教學課件中,適當的加入實效性較強的科學精神,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整理工作,在下節課對本小組的資料收集情況進行說明以及匯報,在“雙十一”電商購物節的主題教學中,教師在本節課之前就布置資料收集以及準備工作,同學們就可以在課下收集有關雙十一的相關新聞以及事件的報道,匯報者和傾聽者可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與溝通了解相關的知識點,就能夠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的重要性。
二、問辯質疑,提升科學精神
以培養“社會道德與法治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在“科學精神的展示、體驗”的過程中,緊密結合當前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端正良好的品行,這也成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原則。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之中,問辯質疑,提升科學精神,選取紅色插圖,可以讓班級課堂的氛圍充滿正能量、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圖文進行講解就成為教師的首選方案,教師對已經篩選好的時政材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課程之中,以感觸加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時政新聞在網絡媒體以及電視媒體的報道之下,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代入感。而這種代入感會對班級里的學生產生一種神奇的魅力,學生會將自己代入到這一則新聞中,而此時教師可以開展體驗式教學,借助代入感的強烈氛圍,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處的環境,讓學生們在此種情境下進行體驗式教學。
三、案例探究,增強科學精神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案例探究,增強科學精神,音像類科學精神較一般的科學精神的優勢之處在于,其充滿畫面和情感,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課堂之中,利用這些充滿溫情的畫面,讓學生最大程度的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在課堂上借助這一類時政教學資源,就能過充分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比如,以“騰飛的祖國”為例進行說明,教師可以選擇兩則國內時政新聞:中國首款干線民用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實現首飛,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這兩則新聞讓同學們充滿振奮的感覺,一種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四、有效評價,培養科學精神
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評價,培養科學精神,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機結合,課上有效運用科學精神,需要注意市政材料以及道德法治課程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從課程教學的實際出發,挖掘時政資料的內涵,選擇恰當的科學精神。假設當前的時政資料的注入僅僅是為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就只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華而不實。
因此,在教師對本節課要使用的科學精神進行選擇的時候,就需要在課下做好積極的準備工作。在挑選科學精神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由于初中生的年齡尚小,知識體系并沒有完全建立,對許多社會事件都沒有正確的判斷。在初中生的角度上觀之,人和事都是絕對好與絕對壞,沒有中間地帶,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認為教師緊密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努力尋找并精心挑選適應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時事新聞,并在其中選取健康向上、富含正能量的新聞材料。
需要重視家長的意見,課堂上,教師需要緊密結合當下的科學精神,秉持著教書育人的歷史職責,重視學生家長的意見,因為學生家長的意見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父母的觀點與看法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課堂上,教師一再告誡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回家時,眾多家長帶領孩子不顧交通規則,闖紅燈的現象屢禁不止,從這一件事充分說明,教師在運用科學精神時,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盡可能全面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那么教師就可以在增強學生成就感的同時,也能很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促進孩子們的成長。
結束語
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深刻挖掘科學精神的深刻意義,以適當的方式帶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實踐的事件進行體會,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塑造孩子們的三觀,本文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的重要性,從而積極有效地利用科學精神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師莉. 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科學精神的培養措施[J]. 當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6):P.8-8.
樊碧垠. 時事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 名師在線, 2020, 000(005):P.22-23.
杜慶華. 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多種意識能力的培養[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 005(009):61-62.
作者: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