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優師端進教師手機,家庭端綁定家長,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字信息覆蓋,讓學校教育實現家校、師生多方面結合,讓“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方式走進課堂,走進校園。
關鍵詞:數字化 助推 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兩基本一進入”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打造數字化校園,就是為了使“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理念在現代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層面達到至高的境界。為此,學校全面啟動了“數字化教學平臺、優師端、家庭端”數字化教學平臺,優師端進教師手機,家庭端綁定家長,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字信息覆蓋,讓學校教育實現家校、師生多方面結合,讓“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方式走進課堂,走進校園。
作者:周艷梅
一、更新觀念,轉變思想
2017年10月,學校加入了沈陽教育聯盟,通過到多家學校學習,對數字化平臺的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2018年2月,校長周艷梅親自帶隊到沈陽敬業中學去學習考察,并決定正式將數字化平臺引入校園使用。最初,每個年級確定了實驗班,只有少數教師開始使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學校沒有對更多的老師進行要求,就是創造機會讓大家學習。同時,我們將數字化平臺的技術人員請進學校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使教師能夠認識到未來已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的學生,教師必須更新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功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教學方式的真正轉變。
數字化評職知識:數字化管理論文發表期刊
二、骨干示范,研討實踐
2018年4月,周艷梅校長率先實踐,大膽嘗試語文課堂中的畫板和百度功能,結合高年級的學生特點,鼓勵學生進行批注,將課堂評價及時反饋,高效的完成了所有功能的運用,充分發揮了信息化輔助教學的功能。課后,骨干教師積極研討,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手段在語文高年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教材和白板的功能,高效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和分享,突出了方法的指導。但是,信息化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肯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信息化的使用要合理等。通過研討,大家認識到這種教學的得與失。
三、課題引領,專家指導
2018年10月,學校申報了教育部的信息化課題。在眾多的實踐者中,選擇了五位課題參與者。他們都是在一師一優課中獲獎的教師,有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完全有能力帶動全校的數字化課堂走向一個更高的平臺。
2019年3月,學校進行課題組成員骨干示范課和骨干教師引領
課,17名新教師上了數字化教學的匯報課;5月,數字化課堂向家長全面開放;6月,數字化教學優秀課觀摩展示;7月,數字化工作總結表彰。
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大家結合自己的子課題進行積極的實踐。
數字化平臺成為美好課堂的詮釋。學生在生本、對話、累加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感受著專業成長的快樂,十幾位教師在省市區的評優課中獲獎。在課題的交流會中,老師們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收獲:
英語教師薛莉:
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環境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學習的重大變革。數字化教學的加入有助于改變現行課堂教學的缺憾,豐富學習資源,創設寬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充分交流中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從而切實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教師高碩韓:
通過這段時間對數字化的學習與使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深刻的意識到在當今這個“瘋狂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教學是衡量教師的重要標志。我在數學教學中,由于自己與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理解程度差異,我所講授的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未必呈現出相應的景象,理解容易出現偏差,而數字化在這里就可發揮其優勢。我在教學中運用數字化不僅優化了教學,改善教學環境,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我在教學中的感染力與說服力,讓我的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自己太多的不足,今后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吸納新的數字化教學技術,不斷的學習,使其更好的致力于課堂教學中去! 語文教師于欣:
在現如今大數據的時代,我們跟隨主流,走進了數字化教育教學的隊伍。信息化教學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等現代教育媒體,帶來了傳統教育教學無法比擬的教育效果以及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學調動了更多的教育媒體和信息資源,從而構建一個信息量更大、資源更多的特殊教育平臺。再加上計算機的交互性及超文本性等特點,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了學習高效化和信息化!信息化平臺的大數據信息錄入對于課堂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材習題基于庫存隨時查找。小組積分增進班級團結,促進學生正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所以說,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與應用的最終目的是優化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每一位教師信息素養的集中體現。
為了更好的實施課題研究,我們多次請王哲老師到校進行指導,多次到其他學校進行送課交流,多次參與實踐座談,借著課題的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教師隊伍的提升。
四、總結提升,拓展領域
2019年11月,撫順市書法現場會在我校舉行。年輕的于欣老師使用數字化平臺進行書法教學,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贊譽。在書法教學中,她將學生的作品進行投屏,引導學生觀察評價,體現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同時,教師的示范書寫直接在高拍儀下進行,每一筆都清晰明了,突出了現代化教學的作用。這次活動將數字化平臺的使用學科拓展到了語文、數學、英語之外的其他學科。
體育教師認為,合理有效的利用數字化教育平臺,促進體育學科實現現代化、智能化,在節省時間的同時,提高教學與鍛煉效率,把課堂還給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
科學教師認為,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設計制作微課,讓微課視頻觸動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美術教師認為,以審美教育為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的廣闊性、交互性、豐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小學美術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可以說,數字化平臺喚醒了老師們,它成就了教師的發展,成就了學生的發展,成就了學校的發展。我們堅信:數字化的課堂、數字化的管理、數字化的教研等方式一定會助推學校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