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優化,最終都要還原到教材實際當中,以數學教材為依托,通過有效的拓展和更新對知識進行重新的再利用,引導小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情境當中,通過提出問題,大膽假設來還原真實的課堂情境,以便于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思維的養成。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膽解構教材,重構正式課堂的意義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構教材;真實課堂
前言: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課堂是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幫助教師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針。基于此,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解構教材,讓教學有規律可循,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大膽提出假設和猜想,解決難題,為促進自身綜合素質地多樣化發展奠定可靠的基礎。
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課堂的意義
首先能夠幫助小學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雖然知識內容淺顯,深度不高,但是由于知識瑣碎,再加上小學生心智年齡發展不夠成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很可能阻礙重重。一旦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當,或者是課堂缺乏趣味性,勢必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最終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基于此,通過大膽的解構教材,將數學教材中的瑣碎知識點整合或分散,讓學生們通過填補或者是深化理解來對教材內容有更清晰明確的認知,以便于重構真實的課堂。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地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能夠在生活化的場景當中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以此來內化知識點[1]。
其次,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們有效解決數學實際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掌握數學核心意識,強化數學核心素養。基于此,通過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的課堂,要求教師能夠依照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詳略得當的講解以及重點分類,并為學生重現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其能夠在多樣化的情境當中尋找數學問題,發現數學真諦。在整個過程當中,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學生們能夠更有效地理解并舉一反三;而針對一些發散性的思維問題,學生們則會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來獲取到更多的數學奧秘。這種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樣也能為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奠定可靠的基礎。
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課堂的措施
通過解構教材來激活教學資源
教材是小學生們更有效地認識數學知識的載體。因此,在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認真研讀教材來利用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和知識,對教材進行重新的解構,以便于激活出更多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資源,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尤其小學生由于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對一些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著興趣。基于此,教師也可以重新解構教材來讓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加以理解和貫通,使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加法等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通過教材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們完成相應的試題。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增加練習題或應用題的難度,編寫相關的課堂案例。例如小明疊了10只千紙鶴,小紅疊了5只千紙鶴,他們一共疊了多少只千紙鶴?又比如在生活中,學生們經常會和媽媽爸爸去超市買文具,教師就可以以此為情境讓學生們計算,如果想要買一支10元的筆袋和一支3元的圓珠筆,然后再買1塊1元的橡皮需要支付多少元?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解構,為學生們激活數學情境,以便于提高其加法運算能力[2]。
甄選重點內容利用現實素材案例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雖然瑣碎,但也有其側重點和重點,要求教師必須要通過解構教材來讓學生們加深理解,以應用題為例,大多數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應用題設置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但是由于數量較少,學生在運用的時候,很難鍛煉自身的空間想象力和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精心選擇一些重點的內容,依照教學實際需求,將應用題和現實素材結合在一起,編寫新的例題和探究題目,讓學生們加以鍛煉和應用。
例如,媽媽上班的時間為早上的9:00,下班的時間為晚上的5:00,中間午休時間一個半小時,那么媽媽每天需要工作多少時間?或者是小明每天都要和家里的寵物龜一起玩耍,這只寵物龜從20cm杯子底部向上爬,每爬3cm就要用到3min的時間,然后再休息2min,那么它爬到杯口需要用到多長時間?媽媽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寵物都是學生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和案例,較為熟悉,這些應用題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經過計算得到相應的結果,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運算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他們的數學自信心。
依托教學大綱來還原教學實際
小學數學教材是依照學生們的認知規律以及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而編寫的,新課標又對教材的重點內容劃分了各個領域以及若干單元,并穿插各種各樣的練習題和教學案例。基于此,想要提高預期的教學目標,就應該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準確編排教學實踐,選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和案例分析來提高教學質量[3]。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等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可以演示一些圖片,如小狗和小熊比賽推車的圖,讓學生們猜一猜誰的車子讓人感到舒服?有的學生會說小狗的車子讓人更舒服,因為它的推車輪子是圓的。有的同學補充,小熊的推車輪子是方的,人們坐上去會覺得很顛簸、不舒服。那么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車輪是圓形的?圓形具備哪些特征,讓學生們進行進一步思考,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以便于為更好地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等知識做好準備。
小學教育論文投稿刊物:《小學數學教育》(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遼寧省教育廳主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小學數學期刊。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課堂,一方面能夠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解構教材來激活教學資源,甄選重點的內容,利用現實素材案例來激發學生思考,并依托教學大綱來還原教學實際,通過各種各樣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示,引導學生們主動融入數學課堂,從而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張炳意.小學數學教材使用中的問題思考與教學解構[J].小學數學教育,2019(17):10-12.
[2]奚智勇.大膽解構教材,重構真實課堂[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3):44.
[3]蔣水根.有效解構教材,引課堂源頭活水[J].數學教學通訊,2016(04):35-36.
作者:韋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