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2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更是指出了“興趣化、具體化、生動化”課程游戲化的原則與要求,要求相關教師能夠全面推動課程游戲化的發展和進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游戲化并非就是指純解放天性的游戲,而是有前提要求的,即“寓教于樂”,讓兒童在玩鬧的同時,也能深受文化知識的熏陶。下文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針對如何打造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模式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實施策略
1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實施的重要性
首先,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對于年紀稚嫩的幼兒來說,游戲是最能調動其積極性的重要活動。當幼兒處于游戲活動中時,能全身心地投入,忘乎所以;如果某些游戲活動帶有教育意義,還能有效地將積極能量傳輸到幼兒身上,影響幼兒的心理發育。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把握和運用好這種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其次,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有些年輕的幼兒教師,沒有充足的教學經驗,常常帶給幼兒的課堂內容單薄,這很容易錯失幼兒短暫的注意力。
而游戲活動則可以幫助教師緊緊地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可以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使其更為充實和緊湊,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最后,能夠融合多種幼兒課程。在幼兒園教育中,目前是將一日化活動作為主要的教育形式。在該活動中包含了諸多課程,如音樂、繪畫等,而游戲活動可以很好地融入各種課程,這會給教學帶來諸多的趣味性,增強教育效果。并且,將游戲融入教學,能促使幼兒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有利于展開課堂教學。
2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實施策略
2.1創建滿足兒童內在需求的環境
游戲環境的設定決定了接下來教學的走勢,決定了幼兒發展的軌跡。因此,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就應當以幼兒的心理以及要實現的目標為基準點,全面統籌和協調場地、器材以及道具等等,從而構建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讓幼兒能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在教學活動開始時,為了維護好課堂秩序,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劃分成多個小組,教師也加入其中,以防幼兒發生矛盾,適當的維持活動秩序。
另外,教師還應發揮自身的評價職能,認真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并且及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評價,從而加強他們的活動體驗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例如,在進行“傳球”這一游戲活動的時候。筆者認為開展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思路應當如下:以幼兒的個性需求為中心,在傳球過程中滲透多樣增益的內容,如團隊協作、體能訓練、肢體協調訓練、智能開發、數字感知等等。
如可以將幼兒進行簡單的編號,如01-09,可以多個小組同時進行;當教師隨機說出一個數字,如2,由第一個幼兒傳球開始,后面編號是2的倍數的幼兒就要做一個拍球的動作,再進行傳球。從場地、器材以及道具和規則,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努力構建符合幼兒內在需求的游戲活動環境,既要讓幼兒在游戲化活動中獲得知識,也要讓他們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全面滿足和成就他們的參與心理,這自然也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境界。
2.2精心設計游戲
游戲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喜歡玩,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說更是喜歡,在游戲中可以盡情地玩耍,發揮自己最大的動能,把自己的想法在游戲中自由地展現。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盡可能地讓游戲對幼兒的思維有所拓展,讓他們的思維在游戲中靈活轉動起來,利用視覺、觸覺,讓肢體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他們在游戲中能有一個最大的收獲。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玩積木,首先教師可以讓大家初步認識下幾何體,利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學生們什么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然后讓大家轉動自己的思維,想一想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樣,想一想自己家又有什么樣的物件和幾何體很相近,學生們這時通過動手操作,依據自己的想法將幾何體進行組合擺出各種造型,結束后,教師讓一些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擺的是什么物件,讓他們把自己想法說出來,展現給大家。這個游戲的過程就鍛煉了學生的空間能力、思維能力,對圖形、幾何體有了初步的認識。
2.3創設班本課程區域游戲,促進幼兒學習
班級區域游戲是幼兒自己的游戲,通過教育環境的創設,引導幼兒自選、自主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游戲,在環境中愉快的學習,我園根據不同的主題,結合班級的班本課程、活動區特色等設置區域游戲,每周不少于3次,為幼兒小組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如:大班根據班本課程《環保小達人》,開展美工區游戲—會跳舞的鍋刷,利用廢舊材料竹制品鍋刷,制作成舞會精靈小人,幼兒在游戲中大膽想象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創作,動手又動腦。
中班班本課程《紙的王國》,開展科學區—紙的秘密,在探索紙從哪里來的同時,幼兒在活動中還開展了如何制作紙,通過上網學習,探索實踐,反復實驗,在失敗和成功的體驗中,幼兒玩的不亦樂乎,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欲望;小班班本課程《好吃的糖果》,開展生活區—制作棒棒糖,幼兒在游戲中用超輕粘土進行制作,學習繞和團等動作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審美體驗。蒙臺梭利和皮亞杰認知主義幼教方案認為,區域活動的學習是一種較為“隱蔽”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學習,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主要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境中,幼兒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2.4要使教學內容與游戲有機結合,提升教學趣味
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分別設計不同的游戲環境,來充分激發幼兒的天性和提升他們做游戲時的活躍度。這能夠讓幼兒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全程保持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同時,教師在帶領幼兒做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增加對孩子們的親和力,從而促進師生間的感情發展,提升幼兒對教師的信賴程度,建立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有利于將游戲化教學優勢最大化程度的發揮。
例如,教師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時,就可以結合“老鷹抓小雞”游戲進行教學:有5只小雞,第一天老鷹趁母雞不在的時候抓走了一只小雞,問孩子們還剩下幾只小雞;然后,第二天老鷹又趁母雞不在的時候抓走了一只小雞,問此時還剩下幾只小雞;但是,第二次小雞被抓走是母雞和小雞們商量好的營救策略,母雞和其他小雞就跟隨老鷹找到了巢穴,將被抓的兩只小雞一起營救了出來,問此時又有幾只小雞。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靈活地把游戲化教學模式的趣味性特點發揮出來。
2.5開展精彩紛呈親子游戲,增進親子互動交流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親子游戲是親子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夠建立起幼兒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親子游戲不僅可以滿足親子之間共同游戲的需要,還能讓幼兒感受到平等、安全、幸福,而作為幼兒園,應該為家長提供親子游戲的機會,通過幼兒園、幼兒、家長、教師等多方形成游戲共同體的構建,以“情感”為紐帶,“以幼兒的發展為共同目的”,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園開展:夢幻童年、親子化妝舞會游戲;“我愛我家”親子童話劇場;“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親子運動會游戲:滾桶、運西瓜、小推車等;閱讀節—親子共讀美好時光、繪本劇表演;親子籃球游戲—親子傳球、投籃比賽等游戲,為幼兒和家長提供交流的平臺,親子游戲能夠使幼兒在一個安心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與父母互動、合作游戲等方式使幼兒的各方面得到發展。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中國校外教育》雜志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管,中國兒童中心主辦,中國兒童期刊社承辦,多家權威教育部門聯合協辦,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家一級教育類核心期刊,具有國際、國內雙刊號,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雜志根據讀者的人群不同,將中旬刊以刊登基礎教育類的文章為主,下旬刊以刊登高校教育類的文章為主,國內刊號CN:11-3173/G4,國際刊號ISSN:1004-8502。
3結束語
幼兒園實施游戲化教學的效果很好,既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又能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確保游戲環境的安全,要將教學內容與游戲內容有機地結合為一體,使游戲化教學優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而提升幼兒園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沈秋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提升[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
[2]田麗.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
作者: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