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1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畢業生找工作面臨著一些不利條件。失業游民數量的增加,必然加劇貧富分化,從而使經濟水平降低,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十分重要。
關鍵詞:就業;稅收; IS-LM模型
1. 現狀
截止到6月底,雖然已經有許多企業通過“互聯網+辦公”的形式重新開工,但經濟效益仍然不能如疫情爆發前一樣,許多企業都避免不了裁員的結果。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只能斷臂求生,公司內部大量裁員。2020年的失業率增加迅速,充分就業的落實十分困難。
3. 問題
(一)社會的招聘需求不足,供需不平衡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我國就業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就業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高,對充分就業的需求愈加強烈和社會不能達到充分就業,供需不均衡之間的矛盾。在疫情當下,社會就業的供需更不平衡。
(二)物價高而工作薪金低
在求職過程中,畢業生會去考慮專業對口,工作地區,工作環境,獎金工資與福利待遇,個人提升和發展的前景等因素。大城市的各類資源都很豐富,各種設施也越來越完善,生活更加便利。這些好處的背后,當然也有它較高的物價水平。既然享受了大城市的各類益處,那么就要承擔它的高物價。
(三)專業知識單一缺乏實踐,工作實操時顯示不足
部分高校在“畢業生就業率”和“本校科研成果”中,選擇了后者。有些大學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脫節,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被灌輸各種各樣的知識,但工作后似乎用到很少。每年畢業季,往往有一部分畢業生對找工作很迷茫,覺得大學所學的知識與社會脫節,在工作后無用武之地。
4. 原因
(一)有效需求決定就業水平
總需求=消費支出+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額=總消費
結合時政來看。我國近年鼓勵“二孩”政策,然而我國一直處于勞動力市場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二胎政策是可以增加人們的消費支出,進而增加總需求。
從宏觀經濟學相關知識角度來闡述。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遞減,使消費支出減少,可能導致有效需求減少;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邊際效率遞減,使投資減少,可能導致有效需求減少;由于流動偏好陷阱的存在,可能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二)物價水平高
一個城市的價格取決于市場上的需求和供應量。而加薪速度慢于物價增長速度時,就會得到“高物價,低收入”的情況,從而人們更愿意去應聘工資較高的職位,失業與工作崗位空位并存,產生結構性失業。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呈此消彼長變化,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提升通貨膨脹率來增加就業。但在長期看來,通貨膨脹也會導致就業減少。通貨膨脹,各種商品價格增加,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但消費者對物價敏感,所以消費減少,于是大量的產品滯銷,使生產者減少生產,就業減少。
(三)稅收對就業的影響
當稅率降低,IS曲線右移到IS’曲線,與LM曲線有了新的交點,此時投資預期收益增加,利率提升,刺激投資,通過乘數效應,均衡收入增加,于是IS曲線右移使產出水平增加,就業水平與產出水平相對應,則就業水平也增加。當政府轉移支付Tr或者政府購買支出G增加時,也會使IS曲線右移,使利率增加,于是產出增加,最后使就業水平增加。
在經濟未能處于充分就業時,可以通過實行財政或貨幣政策平移IS曲線或LM曲線,使均衡收入趨向于充分就業時。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但因凱恩斯的第三基本心理定律,所以首要依靠財政政策。
5. 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通過以上對問題和原因的探析,我們得到論斷,不能接近大學畢業生更充分就業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物價高與通貨膨脹,疫情引發的周期性失業,招聘單位的高要求,應聘者的不正確職業觀念等。
(二)對策建議
一、高校與就業
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要理論概念和親身實踐綜合教育。學校聯合企業舉辦“雙選會”,“校園招聘會”等;企業舉行“技能知識大賽”,最終給予學生實習機會的獎勵等。
二、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國家應繼續完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加大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9]。國家也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給予大學生一個相對公平的就業環境,對于大學生創業有一些保障制度。加大財政投入,為大學生創業開通綠色通道,減少相關的手續申請及上報工作,減少手續費用,讓過程更為簡潔明了。
我國2021年預計實行“延遲退休”政策。在就業崗位問題上,工作崗位的招聘是有年齡劃分的,延遲退休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大,反而使部分勞動力需求較大而大學生不愿意應聘的產業沒有較大的員工短缺問題。
三、“互聯網+”與就業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也因此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外賣app使店家對送外賣人員的需求量增加;購物網站降低了創業的準入門檻,為資金不足的店家提供了一個線上掙錢的平臺。大學生可以探索更多的互聯網+,進行自己的創新,開辟自己的創業。
互聯網經濟論文范例:數字平臺經濟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及挑戰
四、稅收與就業
對于企業來說,征收稅款增加,則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實施積極的稅收政策,減輕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繳稅負擔,可以減輕企業經濟負擔,使招聘崗位或員工的薪金增加。
對小型企業采取扶持政策,例如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和自主創業項目的發展,增添新崗位。對部分企業加征稅收,如征收土地增值稅,控制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現象,減輕當代畢業生的房貸壓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智聯招聘. 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R]. 校企合作網, 2020.
[2] 姜奇平. 互聯網改變就業的宏觀經濟學機理[J]. 互聯網周刊, 2016,(10).
[3] 朱宗國. 稅收與宏觀經濟[J]. 市場周刊, 2006,(05).
作者姓名:趙宇凡,李思佳 ,廖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