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通過政治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和社會,逐步實現人生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高中政治學科內容豐富,其中涉及道德、人文、生命等各種知識,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值得廣大教師思考探索并實踐。
一、體現人文底蘊,引導學生感受生命
生命是個體最初的意識形態,是探究世界奧秘的根本;學識是生活經驗的沉淀和積累,是生活智慧的源泉。生命與學識是學生進行人生旅程的基本能源。高中政治教育的基本價值就是引導、幫助學生探究生命的價值、世界的奧妙,探究存在和進步之間的內部關聯性,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教育與生活、存在和進步相統一的理念,使其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推薦論文閱讀:基于翻轉課堂的交通運輸組織學課程教學改革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切實掌握并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自主開展實踐調查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將課堂上所學的政治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感悟政治教學活動中隱藏的生命與生活的價值,進一步領悟政治的人文內涵,讓學生產生參與政治活動的感覺,借此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
二、實施合作學習,促進師生和諧共處
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促進動態課程的生成,讓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加高漲。教師可以引入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智慧課堂兩大主體的教育價值。教師要把握教學大方向,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形成新知,在摩擦中實現動態生成。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思維邏輯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組織網絡辯論活動,這種學習活動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教師為學生設置具有社會爭議的辯論主題,如“20歲的某某,為了救3個孩子,溺水而亡,這種行為可不可取”“該不該給外賣員差評”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平臺進行辯論,既不占用課堂時間,還能鞏固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教師設置的這些問題,在社會層面上也有不小的爭議。辯論能夠發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協作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既能讓學生了解社會主流思想觀念,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三、關注個體差異,有效實現因材施教
政治教師在課堂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對象是班級全體學生,不能為了少數人而搞特權。教師需要處理好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教學活動,讓全體學生獲得一定的政治知識。
例如,在教學《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時,其中需要記憶的概念與關系很多,且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如主次矛盾與矛盾主次方面的區別、兩點論與重點論之間的關系等。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教學重難點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有側重地進行預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提問,這也是檢查學生對政治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手段。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時,或者回答錯誤時,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并針對學生容易失誤的點進行歸納和概括,為學生答疑解惑。
四、融入時事,強化核心素養培養
高中生的課業負擔沉重,他們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容易忽視其他方面的學習。時事是高中政治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引入時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分析點評,借此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時,教師可以聯系近期的新聞展開教學,如引入華為產品走向世界這個案例,引導學生理解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讓學生以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分析社會現象,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了解決定國家國際地位的要素是什么,激勵學生努力讀書,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奮斗目標。又如,在《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民族精神以及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懷,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涌現出如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現代化教育模式,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首要任務,打造智慧課堂,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態度目標相結合,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者林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