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2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對于水平一般的同學來說,要想獲得高于“基礎等級”的分數,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尤其備考復習時給予多輪次進階升格指導。經過多年思考與實踐,筆者以為,高中生作文的升格指導可以從“個性化”這一重要維度入手。
“個性”本是心理學名詞,指“在先天素質基礎上,受社會生活條件制約而形成的獨特而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和動力性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從教育角度講,個性是指一個人先天遺傳和后天在一定環境、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個體綜合特征,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獨特之處。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一個”,但又具有大家共有的“那一些”;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時,努力完善“這一個”,這是個性展示的基礎。
一、錘煉思想,提煉思維——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
人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微博、微信的不斷刷屏就是很好的證明。高中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明了書寫真我風采的意義。近年來,高考作文評卷極力反對無病呻吟、大話連篇的套話作文——用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駱冬青教授的話說,就是“如果你論證的是盡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而沒有自己的體會感悟,從立意上,已然失敗”,就是“為了提煉觀點,為了得到屬于你自己的獨特的命題,必然要把自己帶入,從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切身體會中找到這個點,從這個點擴展、發展,尋找到獨特的判斷。這就表現為獨立思考、批判思維的成果”。如2019年上海卷考查新材料作文“尋找‘中國味’”,命題意圖在于指引考生樹立文化自信與學會科學“認識事物”,確實,絕大多數考生也都針對“中國音樂所帶來的文化自信”“民族風,中國魂”等高唱起了贊歌。然而,假如我們懂得從歷史維度進行思辨,就可論及“中國味”穩定中的變化;懂得用“聯系”的觀點進行思辨,還可聯想到“中國味”也會汲取、吸收、融合一些現代西方的味道。請閱讀考場兩篇奪魁佳作的節選:
再次,借鑒外來文化的先進之處,也能讓我們改善本土文化的滯后之處。每一種文化都有生命周期,長期自閉自滿,容易停滯不前,庸俗惡化。唯有不斷吸收外來的營養、摒棄自身的糟粕,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所以真正的“中國味”,絕不止于炎黃五帝時的文化形態,而是伴隨著國人視野的開放與進取。《詩經》廣采十五“國風”,宋詞誕生于西域之“燕樂”,《雷雨》得益于西方之話劇,天竺傳來的佛教在中華生根開花,乃至年初火爆的《流浪地球》注入了歐美高端電影技術……凡此種種,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文化沒有國界。(《“中國味”的“外內觀”》)
我們也要“拿來”其他文化風味的優質調料,正像用小提琴來完美演繹民樂《梁祝》一般。
同時,我們的文化“中國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像《流浪地球》為科幻電影注入中國滋味一樣,從好萊塢口味里挑出絲絲精華來為我們的文化“中國味”調出新口感。只有如此,才可抓住大家的食髓之欲,找回我們那些淡去了的文化“中國味”。(《尋找淡去了的文化“中國味”》)
前者以“遍聽他調,復識本聲”為核心論點,在充分肯定“通過和外來文化的比較,才能發現本土文化的特質”“發現本土文化的特質,進而能鞏固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又一分為二地審視了“借鑒外來文化的先進之處”的價值,強調了“不必擔心”大膽借鑒“會讓‘中國味’變了味、丟了魂”,其認識水平明顯高出其他考生一籌。后者則辯證地看清了“我們的文化‘中國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以上立意,均帶點兒“反彈琵琶”的意味。事實上,能有上述這般思辨與論述,不是一味“唱反調”所能達到的,而是完全建立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礎之上。
進階要訣:
其一,錘煉思想的捷徑是關注時代。關注時代須注意:1.用時代的思想、先進的觀念,考察、評判當下的生活,包括清醒地審視當今世界離你我并不遙遠的各種危機(如生態危機、經濟危機、道德危機、文化危機和信仰危機);2.感知時代的進步,像追求公平與正義,守住底線與尊嚴,“活出味兒”重于“活出樣兒”等,這些都屬于時代的新聲。
其二,提煉思維,務必強化發散性思維(含多向思維、反向思維)的訓練。多向思維要求從盡可能多的方面來考慮同一問題,即發揮思維的活力,使思維不要局限于一種模式、一個方面;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就是從相反方向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之于,即古人所謂“翻案法”)。要知道,真理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的每一次思考“都只是在更加接近真理”。像前人的言論、名家的評議等未必全是真理,有時候它們需要被批判乃至顛覆。
二、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精選自己的獨家材料
葉圣陶先生曾說:“必須剔除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單把的確屬于自己的東西寫進去。剔除得越干凈,的確屬于自己的東西成分越多,那越是成功的東西。”葉老所說的“把的確屬于自己的東西寫進去”,就是要擺脫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貨,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精選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使運思慧眼獨具、以新制勝。要知道,作文的“根”就在“我”的生活里;只有扎根“我”的生活,筆下文章才能個性飛揚,搶人眼球。請看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倪佳儀同學《長大》一文片段:
她急急出來迎你時,需要抬頭望你了。你傻傻地認為什么都沒有改變,包括她仍然如舊時一樣,用呢喃軟語喚你的乳名,喊你上車出門兜一兜。車廂明顯變小了,你已經伸不開腿。路旁的蘆葦依舊,漫開一片清新,是你曾無數次見過的風景。似乎又回到了當年怡淡安逸的時光,你習慣性地伸出雙手……
沒有風。只有滯澀粘膩的空氣。你訝然地轉過頭去,卻瞧見了那個背影——單薄的身架幾乎俯于車把之上,雙腿吃力地蹬著踏板,身軀因此而晃動、顫抖著,像極了下一秒就會飄落的枯葉。你啞然了:怎么會這樣?
年幼時,懵懂的你曾問她是否會離去,或是再也不能載你出游。誰料一語成讖。那雙曾經厚實的手漸漸托不住膝下的娃兒們。她起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外婆。”你喚她,“你停下來。”
她有些不安地絞了絞手,抬頭看你,正如多年之前你曾做過的一般。這時,你才遽然明了:你已長大,而她已衰老。俯仰之間,變化如此之大,而想要變回從前已難如俟河之清。
就如從前的她是你的守護神一樣,而今的你才是讓她安心的依靠。
你笑了,不同于從前的笑,成熟了許多卻依然爽朗。于是,她也舒心地笑了。
“外婆。”你慢慢把她扶進車廂,讓她安坐在那張曾為你扎得結實安全的藤椅上,“以后,該換我來載你了。”
“長大”是個老話題了,據此作文,如何寫出新意與魅力呢?本文作者的嘗試令人贊賞。她眼觀家庭生活,矚目那一輛老式三輪車今昔對比的兩種場景,將“自我的長大”與“外婆的衰老”有機結合,于是,親情的溫暖無私,時光流逝與親人老去的無奈,更有“長大意味著回報與承擔”的感悟,全都凝聚于那個時間點上,最終轉化為“我與你換個位置”的溫情脈脈的特寫。在這幅畫面中,有清風吹拂,還有蘆葦見證,其意境優美,情感深摯。
進階要訣:
精選獨家材料,須留意彰顯生活細節豐富的內涵。細節的特征是于細微處見精神,真實、典型的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豐富情節、表現主題的絕佳手段。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凌詩佳同學寫過一篇《那一張標簽》,該文表現的是父親身上那張“不負責任的半大孩子”的“標簽”由“貼”到“撕”的過程,由此,我們看到了一位特殊的父親的成長史。文章選材生活化,敘述與描寫的結合、詳與略的處理基本得當,可惜的是還缺了些感動人的細節。經過與她一起還原當時的生活場景,她在修改稿中增補了如下數段:
我輕聲問媽媽:“爸爸怎么回來了?”
“回來看看我們。明天早上就要走的。現在快兩點了,你快去睡吧。”
我答應一聲,便回房睡了。第二天醒來,爸爸已沒了蹤影,只是我脫在椅子上的外套,此時正蓋在我的被子上。我伸手摸一摸,還是熱熱的。
我問起媽媽,爸爸怎么半夜還在看電視。媽媽嘆了口氣,摸摸我的頭柔聲告訴我,在我住校期間,爸爸回來過兩次,問了問我的情況后,便整晚地看電視,第二天一早就回蘇北去。
我問為什么。
“他心里惦記著蘇北的公司,睡不著,這幾個月折騰下來,發鬢都有點染白了……”
我頓時愣住了,久久說不出話來。
在補寫的文字中,“整晚地看電視”這一細節既指向對事業的牽掛,又指向對家庭的責任心,其內蘊豐厚,有著很強的典型性、感染力。
三、另辟蹊徑,自出機杼——展示自己的獨特形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目標”之“發現·創新”中提出,高中生要“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領異標新,走進新的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實現“表達的創新”或者說表達的“個性色彩”,除了追求有獨特的創造性的發現,還應力求有獨特的創造性的表現——這后一條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發現“獨辟蹊徑”地表現出來,不模仿他人,不因襲某種程式,而是別開生面、煥然一新。例如2019年江蘇考生的《與特朗普先生談貿易爭端》,巧妙選用了書信體來陳述觀點:
總統先生,其次我要告訴你,合作共贏,美美與共,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處世之道,強調“以德服人”“柔以懷遠”,主張協和萬邦、兼濟天下的王道,反對唯我獨尊、唯利是圖的霸道。合作共贏、和平發展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正是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
總統先生,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面對現實,你也該擦亮眼睛,擇其益者而從之。畢竟,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兩國人口總和占世界人口近1/4,兩國經濟總量約占世界1/3,雙邊貿易額占世界1/5。中美的合作關系如果穩定健康,對全球都是福祉。對于你和你的政府來說,面對“不沖突,不對抗”的中國,合作共贏才是上策啊。謝謝總統先生,祝總統夏安!
文章緊貼時事熱點來闡釋“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的道理,采用了“正告美國總統”的獨特體式,憑著奇思妙想實現了文體創新。作者將習近平同志的話語以及其他見諸報端的精妙言論自然地融入文中,不露痕跡,更不生硬牽強,可謂高妙。
進階要訣:
盲目“求異”不足取,“另類”作文也得守規矩。細細說來,首先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寫好“另類”作文的條件。高考作文一般允許“自選”文體,但是,如果你要選童話、寓言等體裁來寫,就得想一想自己形象思維是否發達,是否善于記敘描寫,能否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你要選詩歌來寫,就得想一想能否用雋永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做到含蓄蘊藉;你要選雜文來寫,就得想一想能否寫出幽默詼諧的語言。
其次,選寫“另類”作文,須防止幾種毛病:一是形式雜糅,寫成“四不像”的文章。二是文體格式雖然正確,但主旨膚淺,甚至離題甚遠。三是亂用技法。須知,寫故事新編、戲劇、童話、寓言、詩歌等“另類”作文,允許合理的想象、虛構,然而想象應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和社會時代的背景,虛構并不是沒有根據地胡編亂造;特別是采用“荒誕”技法時,務必留心諷喻、雙關、錯位等的準確運用。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興趣
這篇語文教育論文投稿發表了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興趣,文言文在高校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習古漢語語言有利于學生基礎素養的形成,同時可以了解我國傳統的文化精神,但是在現行的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缺乏整體認識,這對教師在文言文中的教學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