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5月2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 閱讀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閱讀能給予孩子快樂、享受,閱讀能帶領他們領略創造的美。現如今,不少農村孩子對于閱讀卻處于囫圇吞棗,不知道該讀什么或是讀那么多書好像也沒什么用的階段。作為教師,如何帶領學生閱讀,讓閱讀提升為“悅讀”,這是我目前最大的追求。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 悅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現如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家長和老師雖會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可部分教師和家長都只是從網站上、書店中找一些閱讀書目直接拋給孩子,并沒有給予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導致出現學生盲目閱讀、超前閱讀、功利閱讀等現狀。孩子們在閱讀中找不到樂趣,漸漸失去興趣,從而被大量電子產品等多媒體占走他們的空余閱讀時間。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開啟”悅讀“之旅”,我有以下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擇合適的閱讀內容,開啟“悅讀”童年
小學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別能力,讀的書本往往會比較單一化、類型化,以童話居多,這時就需要老師的介入。教師適時要對孩子們閱讀的書籍來源進行關注,多推薦一些合適的書籍,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那些內容繁雜、語言很深的書籍,不僅影響了孩子們的正常生活,有礙健康,而且孩子們會因為無法理解書籍內容,導致養成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式閱讀的壞習慣。此外,我們推薦的書目表述的思想內容要健康,語言要生動活潑,要規范,使孩子們從小學會用普通話,減少方言和不規范語言的影響。課外閱讀書籍的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孩子們大多都喜愛閱讀故事性較強的童話書,老師除了幫助學生選擇這類書籍外,還應該介紹和鼓勵學生讀歷史、地理故事、游記和各種科普讀物、科學文藝讀物,從小開始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讀書還可以和語文課堂結合起來。當我們教到一些有意思的課文時,可以進行同類別、同作者或是整本書推薦。有了課文學習做基礎,對于其他書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讀起來也就更有勁了。
二.指導豐富的閱讀方法,體會“悅讀”快樂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孩子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交給學生一把通向語文知識寶庫的鑰匙,讓學生自己去打開這扇知識的大門,走進知識的海洋,體驗自學成功的樂趣。受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語文的閱讀教學的方法應該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而定。教師研究閱讀教學的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快掌握所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融示范閱讀一自由閱讀一感情閱讀—個性閱讀—拓展閱讀為一體,多種方法進行閱讀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博覽群書,依靠廣泛的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學識,培養創作的靈感,為真正提高學生的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讀的書越多,其源愈遠;讀書的面越廣,其水愈活。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
三.開展各色閱讀活動,形成“悅讀”推動力
1.競賽活動。
孩子的好勝心強,開展一些適當的競賽活動,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小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懷著一顆有滋有味的心繼續閱讀。當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趣味性,感受到競賽的挑戰性與刺激性,必定會燃起他們奪取渴望勝利的雄心壯志,那么這些競賽活動也就會推動著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去進行閱讀了。
2.讀書交流會。
不定期舉辦一些讀書交流會,在會上 ,讓孩子介紹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有什么收獲;也可以讓孩子向同學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還可以讓孩子互相交流自己讀書感受、收獲……相信通過這樣的讀書交流會,我們的學生會在交流過程中產生共鳴,并從中得到閱讀的成就感,最終體驗到閱讀是快樂的。
3.表演活動。
在各種各樣的的書籍中,有很多故事有著生動的情節,趣味性很強。我們可以將學生閱讀過的一些故事,讓學生演一演這些故事。這樣,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就是又把故事讀了一遍,既深化了對故事的理解,同時也讓自己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閱讀的趣味,這樣的閱讀就是真正的“悅”讀。
四.營造良好閱讀環境,散發“悅讀”吸引力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給人帶來一股吸引力,能夠領著學生前去閱讀。我們學校也致力于閱讀環境的創設。學校圖書館中有一個美麗的閱讀角,不僅有舒適的座椅,還有美麗的鮮花環繞,吸引了許許多多同學坐下來精心閱讀;那一個個色彩淡雅的書柜,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書籍,總能吸引大批同學駐足在它身畔,捧著一本書讀得是那么津津有味;每一間教室都立著一個“小書屋”,這是一個個小小的流動圖書館,上面的書籍都是孩子們從家中帶來的,方便了書籍的流轉……開放的閱讀角、安靜的圖書室、美麗的小書屋,這些優化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愛“悅讀”的美妙。
五.用課堂閱讀求精,體會“悅讀”妙用
閱讀更應求精。首先,教師的課堂語言要講求“精”,包括語言要精煉,講授要精當,知識更精要。課堂語言要精心設計、反復提煉,不說空話、套話、廢話,用準確簡約的語言,變深奧為淺易。講授要精當,就要注意教學表達的恰如其分。知識的傳授要靠語言突出重點,抓住精華,力求用語言點亮孩子的心靈。
其次,從文章的具體特點出發,教師的語言要有“變化”。教師要尋找恰當的教學形式、采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努力做到因文而異,靈活多樣。對待不同教材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盡量采用多樣化的語言風格。如教記敘文則運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為主;教學抒情散文和詩歌時,則以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語言為主;教說明文要運用說明性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新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教學的先進理念,并堅持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執行,要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進行有機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自主的“悅讀”下實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讓我們用心讓學生愛上閱讀,開啟他們人生的“悅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