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7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自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后,教育面臨著更加深刻的變革,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和內容等方面都將發生大的轉變,國內主流信息化校園建設已從數字校園建設逐步過渡到智慧校園建設,建設目標從單純的基礎平臺建設過渡到重視與用戶結合進行體驗參與等方向。本文主要探討藝術類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規劃、建設目標及建設中問題思考。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規劃
1引言
自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后,教育面臨著更加深刻的變革,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和內容等方面都將發生大的轉變,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我校在前期信息化建設中已經取得一些有效成果,智慧校園建設也進入了建設階段。
2我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我校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前的信息化建設總體情況是信息化進程緩慢前進,基礎建設基本到位,信息系統利用率不高。
2.1高速校園網基本形成
校園網對全校建筑的覆蓋率保持 100%,師生校園網入網率超過 90%。用戶數 由7000人擴展到近 1萬人。兩校區實現光纖直通互聯,校園網主干帶寬升至 1G,IPv4鏈路上聯到中國教育科研網和中國聯通網,出口帶寬分別為IOM和 20000M;實現了教育網、公網多鏈路的負載均衡、安全管理,實行了多種精確的帶寬和流量控制策略,提高了網絡運行管理的專業水平。
2.2大幅度提升無線校園網建設與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間,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合作,學校無線網絡信號發射器 (AP)數量由0個增加到 300個,無線網基本覆蓋兩校區辦公區、教學區、學生生活區。實現了無線用戶的應用快速漫游功能,使上網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2.3 全校建有多媒體教室 118間,可以滿足正常多媒體教學需求
實施了平安校園工程,目前已做到室內大部分教室、室外主要區域的視頻監控覆蓋,既維護校園安全也對教室教學秩序起到監督作用。
2.4 我校 ‘級了校園一卡通。
升級后的校園卡除原有的餐飲、水卡、超市消費等功能外同時具有了圖書借閱功能,將校園卡與圖書卡合二為一。
經過近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建設,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不足:各業務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信息系統之間缺乏信息共享,網絡學習空間和資源有待建設,校園數據統一管理分析及支持決策程度較低等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重硬輕軟。在校園信息化建設中,網絡基礎設施固然重要,但應用是第一位的,沒有應用,網絡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2)缺乏整體規劃。在學校信息辦的統一協調下,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礎數據庫、資源庫等,形成高度共享、可靠維護、及時更新、能提供決策依據的數據倉庫群。
(3)信息資源建設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在應用信息系統建設上業務部門各搞各的一套,造成重復建設,并為以后的兼容留下隱患。
(4)信息技術的整體推廣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對資源整合力度,以及信息資源共享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5)已購信息系統的利用率不高,并且缺乏基本的業務信息系統。學校使用正方教務管理系統,主要使用系統的選課、成績查詢、學生評教等部分功能;還有資產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部門業務使用的信息系統。學校網站沒有統一的網站群管理系統,還需要建設 0A辦公自動化系統、人力管理系統、學工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統。
3智慧校園建設規劃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學校領導班子的支持,我校首先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黨辦院辦主任任小組辦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任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初期,我校首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定要建設的內容、預達到的目標和要堅持的原則。智慧校園建設內容需要從學校的高度統一考慮,又要從全校各部門的業務需求著手;既要考慮分步驟實施,又要考慮協調發展;智慧校園要采用 “互聯網+”的思維來建設,以用戶的良好體驗和得心應手的使用為原則,最終達到既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又提升了學校的綜合實力這一建設目標,為學校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在此指導思想下我校的智慧校園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總體目標確立為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立足于師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學校的科研環境、教學環境、管理環境和生活環境,為學校實現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具體體現為建立一套立足于應用建設長期發展的標準體系和應用框架;建立一套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四大核心業務智能化服務模式;建立數據共享中心、數據清洗與整合、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信息門戶等四大平臺,完善校園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網站群、0A辦公自動化系統、人力管理系統、學工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應用管理系統,實現學校的管理模式智能化;建立面向長期發展的技術隊伍和保障體系;保證資源和服務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學性。
為了達到使用戶獲得良好體驗和能夠得心應手的使用,我校信息中心針對具體部門的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廣泛調研具體需求;各部門根據自身業務需要提交業務信息系統的需求報告,由信息中 C,TK總備案列入智慧校園建設方案,避免了應用脫離業務實際和采購后無法推廣使用的問題發生。
在充分調研其他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我校智慧校園的頂層設計。首先在國家數據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統一的、符合我校實際的數據標準。在此標準上,建立數據共享中心、統一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等三大基礎數據平臺。在此基礎之上,建設其他業務信息系統時必須接入這三大基礎數據平臺,形成全校的完整生命全周期管理平臺,實現對管理過程的一個質的提升。
4智慧校園建設思考
(1)堅持以用戶為本的原則。統一信息門戶是全校業務信息系統基本數據的展示平臺,單純的 Pc端使用會限制用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地點。智慧校園的各類應用應均可在移動設備上使用,因此我校的智慧校園在規劃時添加了微信信息門戶,通過微信驗證用戶身份后即可隨時查詢業務信息系統里的個人數據,大大的便捷了師生使用。
(2)堅持數據單一來源的原則。數據共享中心做為全校業務信息系統的數據中轉站,其提供的數據是具有權威性的,因此必須保障其數據的權威性。確保每一項數據的來源是單一業務系統提供的,如教職工信息必須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提供,學生基本信息由教務管理系統或者學生管理系統的其中一個提供,不能多個系統重復提供造成數據混亂。
(3)確定教師和學生的關鍵字段。學生的關鍵字段采用學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研討教師如何選擇合適字段做關鍵字段時我校調研了山東各大高校的做法,有采用校園卡號作為教職工號、有采用工資號作為教職工號、也有采用身份證號作為教職工號的。
在考慮到身份證號屬于個人隱私的因素時,我校決定由人事處采用新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教職工編寫一套號碼來作為關鍵字段,以這套關鍵字段為根本,對其他已有系統如校園卡系統、圖書系統等信息系統進行了數據清洗。
(4)重視數據分析決策功能。通過挖掘教育數據中的隱藏信息,能夠暴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領導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如使用校園一卡通可以方便的記錄飲食、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消費,分析學生日常消費比例和飲食高峰時間,適當進行正面積極性引導等等。
相關范文閱讀:如何搭建智慧校園陽光長跑管理系統
在陽光長跑活動中,改變了以往學生長跑的常態,打破了陽光長跑的管理理念及相關運動模式,學校也是在“互聯網+”新形勢下,改變組織方式,搭建了智慧校園陽光長跑管理系統,從而對大學生長跑運動實行智能化監管,保障學校陽光長跑運動科學有效的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