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1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如今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無論是農業科技還是生命科學等各方面技術都已經十分先進,很多的國外學生開始選擇來華深造,我國也成為了最大的留學目的國。隨著留學人員的逐漸提升,留學生出現了適應能力差、學習困難等問題,怎樣才能讓留學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學習中,這是各大高校需要研究的課題。為此,本文為深入了解留學生校園融入情況,文章以江蘇地區農業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留學生校園融入情況進行分析,為國內留學生接收高校提供意見思考。
關鍵詞:留學生,江蘇地區,留學生校園
一、樣本情況
隨機選取該農業高校在華留學時間1個月以上的100位留學生,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7份,有效問卷95份。其中,男、女生分別為43人和52人,國籍包括英國、法國、印度、土耳其、越南、赤道幾內亞、巴基斯坦、坦桑尼亞等20余個國家,所學專業涵蓋農學、工學、管理學、金融學、理學、文學等。
二、留學生學習融入情況
1學風適應
學風是一所學校治學精神、治學原則、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的集中體現,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5].對留學生學風適應情況的調研結果顯示,感到非常適應的留學生占比9.47%,感到基本適應的留學生占比52.63%,感到一般適應的留學生占比37.89%,沒有留學生感到不太適應或完全不適應。這說明,大部分留學生適應該校的學風,但適應程度根據人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也提示該校需要在學風上進一步努力,不斷營造出更好的、學生們都非常喜愛和適應的學風環境。進一步研究發現,非常適應的學生之前都曾有過在華交換或游學經歷,一般適應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曾有不太適應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后才較為適應。
2課程適應
留學生對課程的適應程度,直接關系到其能否將知識進行有效的吸收和轉化。調研結果顯示,24.21%的留學生感到非常適應,31.58%感到基本適應,37.89%感到一般適應,5.26%感到不太適應,1.05%感到完全不適應。總體看來,大部分留學生對該高校課程適應度較高,但也有少部分感到不適應,進一步調查發現,該校感到不適應的留學生群體主要為本科階段的留學生,因該部分留學生很多專業課程都與中國學生一起上課、學習,并沒有針對留學生專門開設的全英文課程,這就導致了留學生一方面要克服語言的差異性,另一方面需要克服不同國家高中教育所帶來的知識差異性。另外,因部分實踐課程需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開展,無形中也增加了他們對于中國國家背景和文化特色的學習壓力。
3教師適應
教師是高等院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主體,課堂演練、實踐操作、論文指導等都需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對教師的適應程度直接關乎到其學習融入程度和學習效果。調查顯示,留學生對教師非常適應的占比5.26%,基本適應的占比52.63%,一般適應的占比34.74%,不太適應的占比4.21%,3.16%完全不適應。這表明,大部分留學生對教師較為適應,但少部分不太適應。訪談后發現,主要是與教師或導師溝通不順暢所致,一方面教師或導師要求比較嚴格,中外學生一視同仁甚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留學生因個人成長、語言學習、概念理解等存有差異,不能達到相應要求,而雙方又缺乏有效溝通。同時,也發現留學生漢語能力有待加強,在華1年以上的留學生有時連最基本的漢語交流詞匯也尚未掌握,與教師或導師之外人員的溝通交流存有較大障礙。
4自身學習成績與學習效果評價
學生在校期間,對于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有客觀的評價指標,比如GPA、成績平均分、綜合測評平均分等,但由于全英文課程普及度等問題,留學生不完全適應以上指標。相反,其對自身學習成績、學習效果評價等主觀指標,卻能部分反映留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激情和學習效果。調研數據表明,大部分留學生對自身學習成績感到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的達到21.05%,基本滿意達到37.89%,一般滿意達到24.21%,有13.68%的感到不太滿意,3.16%感到完全不滿意。學習效果方面,18.95%的留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感到非常滿意,34.74%感到基本滿意,25.26%感到一般滿意,15.79%感到不太滿意,5.26%感到完全不滿意。相比于學習成績滿意度,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減小了,不太滿意和完全不滿意的比例提高了。這說明,部分留學生雖然學習成績方面自我感覺良好,但在學習效果方面,卻沒有達到其心理預期。
5對自身學習融入評價
為全面了解留學生對于其自身學習融入情況的評價,設置了封閉型問題“你是否已經融入到所在大學的學習氛圍中并開始學習”,統計顯示,94.74%的留學生選擇了“是”,5.26%的選擇了“否”.另外,隨機調研了部分留學生的課程出勤情況,結果反映96.84%的留學生能正常保證課程出勤,但發現有逃課經歷的留學生比例高達55.79%,特別是早上第一、二節以及下午第九、十兩節課的缺席情況較為嚴重。這說明,大部分留學生認為自身開始了正常的學習,但逃課、睡懶覺等習慣也普遍存在。后期了解得知,一方面任課教師對留學生疏于管理,無特殊情況不對留學生進行考勤,有時教學活動的正常調整,沒有及時通知到留學生處,讓部分留學生產生了上課可有可無的想法,更有甚者,連考試也不參加;另一方面,學校無專門人員監督留學生的到課情況,讓留學生產生了僥幸心理,惰性隨之而來。另外,留學生宿舍樓管理人員雖然知曉其未去上課,也想進行督促,但尷尬于語言,交流不便。久而久之,留學生不上課情況變得很普遍。
三、留學生生活融入情況調查
1校園安全
調研高校有部分留學生來自亞、非洲等時有動蕩的國家,校園安全是他們關心的頭等大事。統計表明,選擇“對校園安全非常放心”的占比高達47.37%,選擇“對校園安全基本放心”占比28.42%,選擇“對校園安全一般放心”占比18.95%,選擇“對校園安全不太放心”占比5.26%.該校大部分留學生對校園安全表示放心,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校園安全不太放心。對不太放心的該部分學生訪談得知,其之前由于在網絡或其他途徑得知了一些安全事件,認為目前在華安全形勢非常突出,經過了解后發現,這些事件大都為有悖于事實的造謠言論或反華言語。
2校園環境
調研結果表明,52.63%的留學生對校園環境非常適應,24.21%對校園環境比較適應,18.95%對校園環境一般適應,4.21%對校園環境不太適應。調查發現,該高校具有誠樸莊重的教學大樓、落葉繽紛的梧桐大道和綠草蔥蔥的勤仁草坪,校園環境極其美麗。另外,通過后續訪談發現,不太喜歡校園環境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對宿舍環境的不喜歡,并表示該高校留學生宿舍較為陳舊,住宿條件明顯欠缺、有待改善。
3校園飲食
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不盡相同,飲食習慣成為留學生生活適應情況的重要指標。飲食的較快適應能夠幫助留學生盡快消除異國他鄉生活帶來的陌生感和孤寂感,增加親切感,有益于高效學習、生活的早日到來。結果顯示,一段時間后對飲食非常適應的留學生占比14.74%,基本適應的占比33.68%,一般適應的占比37.89%,不太適應的占比13.68%.這說明,對于大部分留學生而言,飲食問題已不再是最難以適應的問題,學校通過清真食堂等方式初步解決了有宗教信仰學生的飲食問題。同時,還通過提供烹飪廚房、廚具,開展校園國際美食文化節等方式,幫助留學生切實解決飲食問題。
4校園文化
國際多元的校園文化可以讓留學生們減輕對于家鄉的思念,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可以讓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結果表明,18.95%的留學生認為非常適應校園文化,47.37%認為基本適應校園文化,28.42%認為一般適應校園文化,5.26%認為不太適應校園文化。在后續開放型問答中問到“你希望的校園文化是什么樣的?”留學生們提議在現有國際文化藝術節的基礎上,加設中外語言交流、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文歷史等相關活動,拓寬留學生的人文知識,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豐富留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繁榮留學生的校園文化。
5對自身生活融入評價
生活融入評價以主觀評價為主。評價顯示,95.79%的留學生認為自身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已經融入到所在高校日常生活中,4.21%的留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仍未融入其中。但在接下來的問題“你認為與外國同學交往難還是與中國同學交往難”中,出現了75.79%的留學生選擇與中國同學交往難。這表明,留學生們盡管自身已經融入到正常生活中,但其生活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未完全與外在對接,交流對象也局限于同國別留學生或非中國學生,總體人際交往和溝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問題。
四、其他與校園融入度相關的因素
1有無第三方國家生活經驗
為深入分析校園融入度相關因素,對選擇有第三方國家生活經驗的樣本進行再次分析。對比學習融入度中學風適應、課程適應和教師適應以及生活融入度中校園安全、校園環境、校園飲食、校園文化等指標,結果發現,選擇“非常適應”“基本適應”選項的比例較低,與不分類統計結果相比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但在對自身融入評價方面比例卻很高。有96.87%的留學生認為自身已經融入到了所在大學的學習氛圍中,100%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已經融入到所在高校日常生活中。這表明,來華之前有無第三方國家生活經驗對于在華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具有較大影響。
2獎學金情況
對留學生獲得獎學金資助情況分析發現,無任何獎學金的留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選擇“非常適應”“基本適應”的比例遠大于得到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外國政府獎學金同學的比例。另外,在學習與生活自身融入度評價度方面,前后者相差不大。
3留學原因
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吸引著許多國家青年學子的求學,為此從留學原因方面探究與融入度的關系。結果發現,緣于“對中國文化熱愛”原因而來華留學學生的學習、生活融入度很高,大都選擇“非常適應”,其次是因“中國大學的學習條件(如實驗室、圖書館等)比我國好”和“中國大學的學習經歷對我以后找工作有幫助”.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有87.37%的留學生選擇了“中國經濟、教育發展速度快”這一原因。
五、對策與建議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和高校世界排名的迅速攀升,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選擇到中國深造。而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多,各種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通過對留學生校園融入情況調查分析,探索促進留學生更快、更好融入的方式和手段。
1明確規章,嚴把留學生入門關
目前,國內部分高校存在為了國際化指標提升而招收留學生的做法,因為世界各大高校排行榜中國際生的比例是一個重要考察指標。部分高校為了提升該指標,面向全球,特別是亞非地區,以高額獎學金吸引留學生前來就讀。此舉雖然提升了國際學生比例,但也帶來了入學門檻降低、就讀專業與所學專業不一致、高校財務負擔增大等情況,雖然提升了國際學生率這一指標,但無形中也丟失了將有限資源投入到回報率更高的項目中的可能。
2悉心關懷,重視留學生融入關
留學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播使者,他們在華的學習和生活無時無刻不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保證他們在校期間盡快、盡早、盡好地融入是接收高校的重要使命。在學習上對他們予以適當的關心和照顧,比如進行全英文體系課程建設、開設中外學生互幫互助講堂、留學生專業課程等,還要對他們的生活給予適當的關懷,比如設立專門的留學生輔導員,關注他們日常思想動態的同時,對心理情況、飲食情況等進行觀察,讓他們將中國作為第二個故鄉來進行生活和學習。
3全員聯動,守好留學生培養關
全方位調動力量,做好留學生培養工作。首先,在入學時提高對于漢語的要求,需要能夠理解簡單的、基本的漢語,便于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其次,根據個人情況推薦其就讀漢語預科或漢語語言學校,學習語言的同時,對中華文化有所了解,便于日后的更快融入;再者,重視留學生在他國留學的經歷,具有多國經歷的留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最后,開展豐富多彩的留學生活動,讓他們擁有第二故鄉的感覺。
參考文獻:
[1]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留學輸出國和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EB/OL].人民網,20170301.
[2]毛小玲,陸永辰.東南亞留學生來華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0(3):101-103.
[3]樸丁美.在華韓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4]張莉莉,邵偉,黎氏秋羅.高校留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現狀及對策[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2):55-59.
[5]彭時代.確立“雙嚴”方略,建設特色學風[J].中國高等教育,2006(7):43-44.
相關期刊推薦: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征收什么內容的論文
本刊性質《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牡丹江師范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75年,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刊方向,結合科研、教學、生產實際,報道自然科學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