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1月0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教育類省級期刊投稿發表了高等教育現代化問題,高等教育對促進省域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論文首先探討了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與地方經濟的相互關系,并分析了我省高等教育現代化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教育目標,推動省域經濟發展。
摘要: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40%,從規模上看已達到現代化水平,但從實質上看與高等教育現代化還有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對促進省域經濟發展的作用還有待加強。通過對我省高等教育與省域經濟發展不協調、高等教育改革不夠深入、省級財政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等問題的分析,探討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向。
關鍵詞:教育類省級期刊投稿,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省域經濟
近年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在毛入學率、高校數量、整體實力等方面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指標居全國先進行列,高校在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科學研究與創新、科技成果服務社會等方面越來越強,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狀況與現代化水平,與黨和國家、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指出:“全面振興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松勁,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我省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要擔負起龍江振興的重要使命,需要我們認真分析高等教育發展和省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找準方向著力解決問題。
一、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與地方經濟的相互關系
(一)我省高等教育現代化指標
目前江蘇、廣東等省份的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較快,但各省衡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指標各有不同,結合我省實際,我省的主要指標應為:1.規模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國際上衡量高等教育現代化規模的指標,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基本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0%。2.投入指標高等教育的投入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保障要素。財政性高等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反映了一個地區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和高等教育經費的充足水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因此可將財政性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占全省GDP比例設為1%,且投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現代化的標志[1]。3.效益指標省域高校的平均生師比達到16:1,平均辦學規模在8000以內,專任教師占教職工人數的比例大于70%,畢業生就業率大于90%,省域內高校布局合理,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學科、專業結構合理,人才培養滿足省域各項事業發展的需求。4.質量指標擁有國內一流高水平的大學或學科(專業)、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國際學術殊榮獲得者、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數量居全國前列[1]。省域有3~5所大學躋身全國一流大學行列,不同層次的高校在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勞動力人口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進入人力資源強省行列。
(二)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與地方經濟的關系
省域高等教育是指省域范圍內的各類高等教育[2]。省域高等教育的現代化指標反映省域高教的現代化水平,我省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0.01%,在規模上已經實現了高等教育現代化,但高等教育的投入指標、效益指標和質量指標均未達標,說明我省高等教育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和區域經濟現代化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建立省域高等教育與省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是高等學校要主動為地方行業、企業經濟發展服務,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要和省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我省當前的經濟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因此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既要考慮省域工業化發展,又要考慮信息化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我省面臨的經濟問題是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是為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而且能夠實行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3]。
二、我省高等教育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一)我省高等教育與省域經濟發展不協調
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提前實現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走在了全國的前列。20世紀我省高等教育綜合發展水平全國排名第8位左右,目前排在第十二位左右[4],由此可見我省屬于高等教育區域競爭力比較強的省份。在知識經濟時代有這樣強大的智力支持,我省的經濟也應站在全國中上游水平,但實際上我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卻很不樂觀,根據近兩年的《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黑龍江的經濟綜合競爭力一直在全國20多位,位于下游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黑龍江省的大多數高校長期以來,面向全國招生,培養的學生服務面向全國。從畢業生就業去向來看,留在黑龍江的數量相對較少。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見下表:留在東北地區就業的學生有1197人,比例僅為24.47%,留在黑龍江的就更少了,只有幾百人,可見我省人才流失嚴重,我省實際上是為全國辦著教育。由于我省經濟發展水平放緩,吸收高水平人才能力較弱,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因找不到合適的企業難以快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再者我省高等教育有些學科結構不盡合理,人才培養與省域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不能滿足老工業基地改造對新工藝、新技術的迫切需求,在推進省域“五大規劃”和“十大重點產業”建設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科技人才不足、高層次領軍人才缺乏等問題,可見我省高等教育對省域經濟發展提供的智力支持不夠。
(二)高等教育改革不夠深入
1.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仍停留在表面上政府對高等學校管理過寬過嚴,指令性要求過多,高校在專業設置、招生規模、經費使用、物資采購和基本建設等方面自主權不足,嚴重影響高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培養。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已明確提出十多年,但實際上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及人才培養的全方位角度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仍是制約我省高校發展的重要體制因素。2.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緩慢擴招之后普通高等學校生師比大幅攀升,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很多高校實際上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生師比要求,專業課、實驗課教師嚴重緊缺,教師授課任務繁重,由于精力有限,教學投入不足,同時一些課堂規模過大,學生過多,教學效果很難保證。地方政府凍結事業單位人事編制,高校沒有人事編制,難以解決教師不足問題,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就更加困難。
(三)省級財政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截至2013年底,我省有普通本科及高職(專科)院校80所,全省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數197331人,在校生717856人①。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黑龍江省地方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雖有所增加,但由于我省既是老工業基地又是資源大省,隨著老的工業企業設備陳舊,效益下滑,資源逐漸減少,經濟發展水平下降等問題的出現,省級財政給予高等教育的撥款達不到高校的需求,根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關于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教財〔2014〕4號文件中的數據,從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情況來看,我省2012年位列全國第21位,生均12958.10元,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6367.21元,相差3409.11元。2013年我省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為11594.71元,居于全國第25位,比2012年下滑了4位,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為3997.01元,差距進一步加大,投入嚴重不足,省域許多高校資金捉襟見肘,對省域高校的綜合實力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制約著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
(四)高等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不夠
高等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缺乏良性互動,一方面企業急需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聯系不夠,交流不暢,導致高校教育與社會經濟活動脫節,嚴重影響我省經濟和高等教育的發展。面對現實我們需要有清醒地認識,我省高等教育與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江蘇、廣東等省份還有很大差距,我省全面振興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從實施“五大規劃”、發展“十大重點產業”的實際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高等教育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高教強省戰略,進一步深化高教綜合改革,謀劃高教發展,在合理規劃政府教育統籌權的基礎上簡政放權,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進一步加大對高等教育投入,拓寬高校籌資渠道,加快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目標,為推動省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凌云等.中國離高等教育現代化還有多遠[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2).
〔2〕丁曉昌.推進省域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
〔3〕談松華.高等教育在區域現代化中的作用及其實現條件.中國高教研究,2008,(12).
〔4〕徐梅.在深化改革中推進龍江高教強省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
作者:董亞紅 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高校研究與評估中心
推薦期刊:《職業教育》是國內第一份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的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雜志,受國家教育部職成教司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培訓就業司的直接指導,為廣大職教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學成果,發表科研論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