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我國“雙碳”目標的現實條件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年03月0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以下簡稱雙碳)是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雙碳目標將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升級。從雙碳目標的意義進行闡述,對雙碳目標現實條件分

  摘要: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以下簡稱“雙碳”)是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雙碳”目標將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升級。從“雙碳”目標的意義進行闡述,對“雙碳”目標現實條件分析,列舉了現實條件的積極因素與短板,進而探討目標實現的具體路徑,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結構;綠色低碳

碳排放論文

  0引言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正式開放簽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而起草的國際公約,1994年生效,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達成,設定了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規定了締約方的減排任務,確定了清潔發展機制、聯合履行機制和排放貿易機制三種靈活合作機制。

  2015年,《巴黎協定》正式通過,為2020年之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作出安排,并且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承諾2030年前CO2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CO2排放量,實現CO“2零排放”。

  碳排放論文:華東地區旅游碳排放與碳承載力關系研究

  1我國“雙碳”目標的現實意義

  1.1“雙碳”目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CO2排放,溫室氣體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順應了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大勢。

  1.2“雙碳”目標承諾體現了我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

  2020年我國GDP達到101.60萬億元[1],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我國是世界年度碳排放最多的國家之一,面對全球范圍內開展氣候行動的趨勢,我國主動提出加強國家自主貢獻以及“雙碳”目標,主動承擔起大國責任,為實現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作出努力,是對國際社會關注的積極回應,表明我國積極進行氣候治理的決心,同時也是體現我國融入全球治理、體現大國責任擔當的表現,也是提升全球氣候治理領導力與話語權的重要途徑。

  1.3“雙碳”目標對我國經濟和能源轉型具有戰略意義

  “雙碳”目標,除了響應《巴黎協定》約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外,在加速我國經濟和能源轉型方面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意義。我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效率低,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不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以控制碳排放,倒逼能源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化石能源還會帶來經濟負擔和能源安全問題,要想實現碳中和,我們就必須逐漸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找到其他可替代的清潔能源。而這個轉型過程,對經濟和社會都是巨大的機遇和紅利。碳中和將推動我國發展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非化石能源過渡,對我國實現能源獨立,確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現實條件

  2.1“十三五”期間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碳減排,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積極布局碳中和,已初步具備實現碳中和條件[2]。溫室氣體排放有效控制。2020年碳排放強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18.2%,提前完成了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展順利,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與2015年相比降低15%以上。

  節約能源的成本,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車55%,目前是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植樹造林見成效,森林資源面積逐年增長。可再生能源發展具有規模優勢,能源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大約12%,新增裝機年度占比超過50%,總裝機占比穩步提升,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和未來電力增量的主體。

  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10億kW,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3.5%。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3.2億kW,同比增長9%。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億kW,同比增長2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9億kW,同比增長24.1%。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政策持續完善。綠色金融、綠色債券快速發展,為清潔能源企業融資帶來便利,國家碳市場的啟動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加大節能降碳領域投資力度。

  2.2短板是碳排放總量巨大和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

  我國碳排放總量巨大[3],2020年約占全球的29%,是美國的2倍多、歐盟的3倍多,實現碳中和所需的碳減排量遠高于其他經濟體。歐美各國經濟發展成熟,碳排放進入穩定下降通道,而我國GDP總量雖躍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發展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碳排放尚未達峰。

  同時,我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所要付出的努力也遠遠大于這些國家。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當這些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我國仍處于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能源需求旺盛,抑制能源總量、全面碳減排任重道遠;發達國家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我國產業結構中制造業仍占較大比重,產業轉型任重道遠;發達國家以非煤能源為主體能源,而我國盡管已成為風力、光伏、水力發電能力最大的國家,但仍以煤為主體能源,能源結構轉型任重道遠。

  3“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

  3.1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

  清潔能源具有資源量豐富、環境友好、可循環性的特征,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是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4]。因此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占比以調整能源結構,逐步推動能源脫碳,進而減少碳排放以實現碳中和。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發展,推進水電發展,安全發展核電,加快光伏、風電發展,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時,推動能源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加快提升能源產業鏈智能化水平。

  3.2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碳排放

  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能源資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著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工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碳排放[4],目前各國也制定了相應政策,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來降低工業部門的碳排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對建筑行業進行綠色改造,發展新型建筑材料、改進施工方式與流程、提高老舊建筑改造效果等方式對減少建筑行業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交通行業也是碳排放量占比較高的行業[4],因此設立相關政策規劃,推動減少交通行業碳排放。實現途徑是推行新能源交通工具和利用數字化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在推行新能源交通工具方面,推動燃料清潔化以實現交通出行、人貨運輸的綠色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借鑒部分國家禁售或限售燃油車的做法,提高新能源汽車占比。在交通運輸數字化方面探討構建自動化的多式聯運體系,優化運輸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同時部署自動汽車、無人機來提高交通系統的智能化。

  3.3加速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更大力度推進節能低碳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加快推進規模化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發展,推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在節能、清潔能源領域的創新融合。發展和推廣節能技術和設備。

  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其中包括廢棄物(生活垃圾、秸稈等)的能源化、資源化利用,高耗能行業產品的再生(廢鋼利用、再生鋁、塑料循環利用等)以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負碳技術是吸收轉化CO2技術,是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要技術,這類技術主要包括農林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應用(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以及直接空氣碳捕集(DAC)等。

  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CO2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加強森林資源培育,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不斷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增強草原、綠地、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

  4“雙碳”目標實現的主要策略

  4.1國家層面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頂層設計

  制定并出臺國家層面的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5],通過法律法規保障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實施以及長期CO2減排目標的實現。確立國家統一管理與地方部門分工負責相結合的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加快建立CO2排放預警體系,加強CO2排放形勢分析和決策支撐體系建設。

  4.2鼓勵有條件省份和國有大型企業開展碳中和先行示范

  建議各地和國有大型企業重點行業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5],科學準確設定“十四五”減排目標和實施方案,為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各省制定適用本省的CO2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摸清CO2排放歷史、認清排放現狀、分析排放趨勢、研判峰值目標、明確減排任務。因地制宜提出有力度的碳中和愿景及實施路線圖,實現本轄區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深度脫碳。

  4.3用好政策手段,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是將碳排放作為商品,即把CO2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CO2排放權,從而形成了CO2排放權的交易。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碳市場會通過市場機制來推動各類技術更合理有效的應用。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初期以電力行業為主,開展上線交易。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有效助推電力行業降低碳排放。在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排放基準值逐漸收緊下調的情況下,全國碳市場在扭轉發電碳排放上升趨勢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將支持發電行業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有助于落實中國力爭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的目標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2-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十三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EB/OL].(2021-10-21).

  [3]張勝,王斯敏.碳達峰、碳中和,重大考題如何破解[N].光明日報,2021-04-29(15).

  [4]謝天賜,馬子嬌.厘清定義:“雙碳”的基本概念與產生背景[EB/OL].(2021-08-20)

  作者: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久久久| 亚洲成人黄色片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 |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 麻豆国产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看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在 | 薰衣草视频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 7788成年网站免费观看 | 九九热香蕉视频 | 欧美高清激情毛片 | 韩国尤物主播性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在免费播放 | 一本久道在线 | 国产网站大全 | 亚洲精品大片 | www.精品| 成年人黄视频在线观看 | 黄片毛片在线免费看 | 日本xxwwwxxxx18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1314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偷拍 | 美女69xxxxxxxx | a级毛片在线免费 | 99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人交性视频 | 欧美日韩第一区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