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2月1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兒童時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群體的閱讀推廣工作是公共圖書館的重點和難點任務。 本文從創設閱讀環境、豐富閱讀資源、創新閱讀方法、擴大推廣隊伍等方面,并以寧化縣圖書館為例,論述公共圖書館在兒童閱讀推廣方面的策略,以期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兒童閱讀推廣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兒童閱讀 創新方式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有效途徑,是民族發展、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兒童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未來。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1]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 現今,舉辦群眾性閱讀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公共圖書館績效的重要指標。 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閱讀,培養兒童閱讀習慣是打好國民閱讀習慣的基礎,是開展閱讀推廣的起點。 本文從創新閱讀方式角度,以3~12歲兒童為對象,進行閱讀推廣策略研究,用多樣化方式服務兒童群體,迎接“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
一、創新閱讀方式的意義
(一)影響兒童閱讀的因素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動作技能、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階段,是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大有裨益。 但單靠家庭和學校進行閱讀培養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力量,開展面向兒童的閱讀推廣工作越來越重要。
(二)推廣創新方式的意義
由于兒童心理素質尚未健全,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責任心尚未形成,也缺乏自我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的能力,再加上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普及,兒童閱讀逐漸呈現碎片式、低效率的趨勢。 針對兒童的這些特性,有的放矢地開展閱讀活動,創新閱讀推廣的方式,激發兒童閱讀興趣,促使兒童養成閱讀的習慣,是當下公共圖書館人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國際圖聯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公共圖書館有特殊的責任支持兒童學習閱讀,必須為兒童開展特別活動,如故事會以及其他與圖書館服務和資源有關的活動,鼓勵兒童從小使用圖書館。 威爾伯·施拉姆認為,學會讀書以前,電子媒介在兒童的生活經歷中占主導地位,學會讀書以后,他們的興趣將大大拓寬,理解新觀念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印刷品的神奇將同電視機的美妙展開競爭。 [2]讓閱讀成為兒童獲取知識、陶冶身心的渠道,這便是兒童閱讀推廣的意義所在。
二、現代兒童的閱讀方式
現代兒童閱讀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紙質讀物。 0~3歲嬰兒視覺尚未發育完善,家長常使用黑白色卡、繪本供其閱讀,促進視覺發育。 3歲以上的兒童在開始習得單詞、漢字后,帶字的繪本、雜志、戶外圖文廣告、宣傳標語、產品包裝盒都可成為他們的閱讀物。 二是電子閱讀。 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兒童的電子閱讀時間占比頗高,Kindle電子書、手機、電視、電影等方式深受兒童喜愛,一些熱門動畫片如《小豬佩奇》《海底小縱隊》《超級飛俠》甚至帶動其衍生紙質圖書的銷量。 故事機、哄睡機、廣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家長教育兒童的任務。 三是人工聽讀。 父母、祖輩、保姆、育嬰師、老師在引導兒童讀書時,常用方式是陪伴式閱讀,一對一、一對多開展面對面的讀書活動。
三、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創新
公共圖書館是除家庭與學校之外,社會進行閱讀推廣、開展閱讀教育、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有著比家庭和學校更多的資源和優勢來開展閱讀活動。 就兒童閱讀推廣來說,公共圖書館的目標趨向于更高的標準:讓不會閱讀的兒童學會閱讀,讓不喜歡閱讀的兒童喜歡閱讀,讓喜歡閱讀的兒童讀更多的書。
(一)創設閱讀環境
布設一個兒童喜愛的閱讀環境,有利于兒童閱讀活動的開展,這在近年來新建的公共圖書館中可見一斑。 公共圖書館的兒童閱覽室布設顏色鮮艷的小房子、小山洞、閱讀亭,對兒童來說是更具安全感的閱讀環境,在增加閱讀舒適性的同時也提升閱讀趣味性。 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可以規劃室外的閱覽區,建設露天廣場、室外草坪,設置造型可愛的石凳、石桌、滑梯、秋千,讓兒童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參與閱讀活動。 但創設這樣的閱讀環境需要充足的場所空間和建設資金,資金力量不足的縣級館和公共館難以做到。 資金力量不足的公共圖書館可通過鋪設榻榻米、軟墊、小沙發等陳設給兒童創造一個溫馨的閱讀場所,還可擺放積木、拼圖等益智玩具供兒童游玩。
(二)豐富閱讀資源
1.增加兒童讀物館藏量
公共圖書館一定的館藏量是提供讀者服務的重要內容。 兒童閱讀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是圖書館提供兒童閱讀服務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廣度。 隨著社會、家庭及學校對閱讀活動重視程度的提高,公共圖書館會在購書經費中列支用于更新兒童書籍的部分。 大型公共圖書館兒童藏書數量大,類目也相對較多,有條件通過劃分區域來分布兒童讀物,有按讀者年齡劃分的:低幼圖書、學齡前兒童圖書、小學生圖書、中學生圖書等; 有按閱讀物內容劃分的:繪本區、科普區、文學區、藝術區等; 也有按作者所屬地區劃分的:亞洲作家作品區、歐洲作家作品區、美洲作家作品區等。 一些經費有限的圖書館則通過讀者需求定向購買書籍。 福建省寧化縣教育部門為增加兒童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對小學1~6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分級閱讀的要求,寧化縣圖書館定期安排一定的經費,根據教育部門給出的清單采購相應的圖書供學生借閱,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困難家庭的購書壓力,此類書目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每年平均在館時間不超過60天。
2.提供電子讀物資源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國民閱讀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0~8歲兒童聽書率為36.5%(較2018年高9.7個百分點),9~13歲兒童聽書率為30.5%(較2018年高5.3個百分點),我國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繼續快速增長,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 [3]公共圖書館通過設置電子閱讀器,給兒童讀者提供線上閱讀、線上聽書服務,辦理可移動閱讀器外借業務。 現今用手機等媒體終端閱讀的兒童讀者數量越來越多,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端口、微信小程序開放各種數字閱讀資源來滿足讀者線上閱讀的需求。
(三)創新閱讀活動
服務活動化是現代圖書館服務的新特征,閱讀推廣活動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為了吸引兒童讀者參加閱讀活動,創意層出不窮。 舉辦親子故事會、親子朗誦比賽,讓兒童在參與閱讀活動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 設置讀書會開放日、閱讀交流日舉辦情景劇表演,將中華傳統故事、紅色經典故事融入情景表演中,讓人們在欣賞節目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 寧化縣圖書館每年舉辦兒童閱讀活動20場以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以寧化方言客家童謠演唱賽和“Fun Reading”中英文閱讀故事會最受歡迎。 客家童謠演唱賽的參賽兒童用寧化方言演唱《韭菜開花一桿心》《勸孝順》《月光光秀才郎》等一首首反映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童謠,孩子們用稚嫩的語言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也表現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兒童中英文閱讀故事會則是圖書館員為兒童朗讀英文繪本和書籍,通過趣味游戲引入、英文歌曲傳唱等方式,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利用手偶、面具、公仔等活動道具吸引兒童注意力,讓兒童在玩中學,邊玩邊學,促使兒童涉獵多領域文化,培養跨文化交流意識。
(四)擴大推廣隊伍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項實驗,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學生”名單交給教師,教師會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并有意無意通過態度、表情、提問、輔導等方式將隱含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也會給老師積極反饋,由此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學生的智力和學業成績會朝教師希望的方向靠攏,使希望成為現實。 這個效應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閱讀活動的主導者角色至關重要,羅森塔爾效應同樣適用于閱讀推廣員和兒童閱讀參與者之間,這就要求閱讀推廣員與參與兒童之間要形成更加積極的互動,促使兒童從閱讀活動中收獲知識、提升興趣,提高能力。 推廣活動不能僅僅依靠公共圖書館員,更應動員整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公共圖書館要拓寬合作范圍和服務半徑,鼓勵閱讀推廣進家庭、進學校、進保育中心、進社區、進農村,讓父母、教師、保育員、社區工作者都成為閱讀推廣的主導力量,構建以兒童閱讀參與者為主體,閱讀推廣員為主導的模式,提倡主流閱讀與個性化閱讀協調發展。 另外,公共圖書館還可與廣播電視、網站、自媒體平臺合作,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利用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擴大閱讀影響力,培養全民閱讀的新興力量。
四、結語
在兒童閱讀推廣方面,公共圖書館有其自身優勢,如,有相對豐富的圖書資源,有穩定且不斷擴大的讀者群體,有線上線下推廣渠道,有閱讀推廣經費。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優勢利用,資源互補,不斷創新發展出符合兒童年齡、心理特征的閱讀推廣方式,促使兒童發揮主觀能動性,找準閱讀目標,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力量,并從中發現閱讀的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新的征程上,公共圖書館要以新思想為指導,不斷創新閱讀模式,加強中華文化傳播推廣和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書香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新華網,2021-03-13.
[2][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成果發布[EB/OL].我的圖書館,2020-04-21.
(作者簡介:廖虹琳,女,本科,福建省寧化縣圖書館,圖書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兒童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