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南北協調發展現狀、趨勢及風險防范

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結合區域協調發展的豐富內涵,構建包括綜合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6個維度40個評價指標,發現21世紀以來,南北協調發展經歷了調整緩和(20002008年)和差距擴大(2009年以后)兩個階段,當前南北差距擴大主要表現在綜合經濟和協調發展領域,是中國經濟轉

  摘要:結合區域協調發展的豐富內涵,構建包括綜合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6個維度40個評價指標,發現21世紀以來,南北協調發展經歷了調整緩和(2000—2008年)和差距擴大(2009年以后)兩個階段,當前南北差距擴大主要表現在綜合經濟和協調發展領域,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的階段性現象,并非全方位不協調。“十四五”時期,南北經濟協調程度可能會繼續下降,進出口貿易、就業、教育投入、節能減碳等領域的差距也有擴大傾向,需要重點防范由此帶來的放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風險、制約新發展格局構建、引發就業和民生問題、誘發區域性金融風險、增加欠發達地區振興發展難度、引發邊疆和國防風險等。對此,要聚焦差距有擴大傾向的重點領域,通過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補齊開放合作短板、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密切區域合作互助等,多措并舉、集中發力,不斷釋放北方地區的發展潛力,確保南北協調發展。

  關鍵詞:南北方;區域協調發展;指標體系;趨勢;風險防范

經濟發展論文

  區域發展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資源環境稟賦差異大,如何在發展中保持區域平衡和協調,始終是國家發展戰略層面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逐漸形成了“東中西”三大空間發展格局,國家對區域發展的宏觀調控也主要集中在統籌“東中西”層面,先后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并取得了積極成效(盛來運等,2018)。

  近些年來,隨著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南北差距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協調南北方成為繼統籌東中西之后,推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要任務。對于南北協調發展問題,學界主要圍繞南北方差距擴大現象及其原因展開研究。

  對于南北差距擴大的現象,楊多貴等(2018)、楊明洪等(2021)發現從2013年開始南北方經濟總量、人均水平、財政收入差距加速擴大;盛來運等(2018)發現2012—2017年南北多項經濟指標的差距都有明顯擴大趨勢;更進一步地,許憲春等(2021)發現2011—2018年南北方在經濟、社會、生態、民生四個維度中僅生態維度的差距縮小,而經濟維度差距在2011年就已顯現。

  對于南北差距擴大的原因,學者們主要從北方發展放緩的角度切入,聚焦于經濟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產業分工、體制機制、市場開放程度、科技創新、人力資本等方面(盛來運等,2018;周曉波等,2019;杜宇和吳傳清,2020;張可云等,2021),也有學者把北方經濟失速歸結為中國工業化進程過早衰退,降低了對北方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蔡之兵,2019)。

  既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南北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但至少在三個方面還存在拓展空間。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協調已從簡單的經濟協調延伸至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而現有研究和討論仍主要是從經濟的角度判斷南北分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不符,與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也不一致,建立包含多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全面、客觀評價南北協調發展水平十分必要。其次,既有研究結合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發展動能轉換過程,認為南北差距擴大態勢將在一定時期內延續(申兵和黨麗娟,2016),而對于“十四五”時期,南北協調發展水平將保持在何種區間,事關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急需給出明確判斷。

  最后,在“統籌發展和安全”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后,對于南北協調發展,除了關注差距擴大現象及其原因,更為關鍵的是,要提前研判和化解不協調帶來的潛在風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一、南北協調發展水平的評價方法與數據來源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文化差異、制度體系等影響,各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普遍存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由來已久,對其概念內涵和 測度方法的把握幾經演進。

  1.區域協調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區域協調發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區域協調發展主要致力于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而廣義的區域協調發展除了經濟差距以外,還關注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自然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樊杰和趙艷楠,2021;范柏乃和張瑩,2021)。

  從政策實踐來看,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的內容也不斷擴展和深化,從早期通過調整生產力布局縮小經濟差距,逐漸擴展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2018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將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明確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

  在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背景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成為行動指南。對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的評價也應該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新發展理念的角度展開研究。從既有文獻來看,由于數據本身的可獲得性,以長周期視角展開分析多使用關鍵性的指標,而在短周期視角下分析多通過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測度。綜合考慮指標代表性和數據可得性,本研究選擇以綜合經濟和五大發展理念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構建“1+5”共6個維度40個評價指標體系。在具體指標的表征變量選擇,兼顧投入型變量和結果型變量。

  2.數據來源及處理對于南北方地區的劃分,參考已有研究,本文中北方包括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北部沿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黃河中游地區(河南、山西、內蒙古、陜西)、西北地區(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南方包括東部沿海地區(上海、江蘇、浙江)、長江中游地區(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南部沿海地區(福建、廣東、海南)、西南地區(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16個省(區、市)。

  對時間跨度的選擇,本文以2000—2019年為研究節點。以2000年為起點,主要是考慮到進入21世紀以來,西部大開發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陸續實施,區域協調進入新的階段;以2019年為終點,是考慮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沖擊,存在非趨勢性的偶然變化。對于40個指標所對應的省級面板數據,主要來源于中經網數據庫、Wind數據庫,其原始數據源自各省(區、市)統計年鑒以及全國各類專業領域的統計年鑒。

  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補齊,涉及金額的數據,分別采用各省(區、市)2000年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平減。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多以差距的大小來表示,而差距的具體衡量方法主要有極差、平均差、標準差、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等(江孝君,2019)。綜合考慮各類方法的適用性,本文直接采用南北方各項指標之比來衡量,若該比值基本不變,則表明南北協調程度相對穩定,若該比值偏離1且持續增加或縮小,則南北協調程度下降。

  二、中國南北方協調發展狀況評價

  從40個統計指標來看,2000—2019年,南北方協調發展經歷了調整緩和(2000—2008年)和差距擴大(2009年以來)兩個階段。在差距擴大階段,約一半的指標顯示南北協調程度下降,表現在綜合經濟和協調發展領域,并未出現全方位的差距擴大現象。

  1.南北綜合經濟差距總體拉大,北方僅糧食生產能力保持絕對優勢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方面,2000—2008年南北方在全國的GDP占比基本保持穩定,此后受東北以及天津、河北等地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北方占比從2008年的40.4%降至2019年的35.2%。相應地,南北方人均GDP在2008年之前大體相當,但其后從1.07持續上升至1.31。投資和消費方面,2000— 2008年北方受國家政策支持和投資傾斜,固定資產投資與南方的差距大幅縮小,南北方之比從1.41下降至1.11,但近10年又擴大至1.51;南方經濟增長的內需拉動作用更為明顯,2000—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穩定在北方的1.5倍左右,隨后至2019年快速上升至其2倍。

  工農業生產方面,2008年以前南方工業增加值穩定在北方的1.4倍左右,而到2019年迅速擴大至其2倍;南方糧食產量在2005年歷史性地落后于北方,到2019年已下滑至不足其7成,其中東北和黃河中游地區的糧食產量占全國比重從2000年的27%增加到近40%。南北方全員勞動生產率在2008年以前基本相當,隨著南方持續提高,目前南方是北方的1.3倍。財政收入方面,南方地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規模長期領先北方地區,2008年之前二者之比維持在1.5左右,后又擴大至2019年的1.7。

  2.創新研發差距有縮小趨勢,但北方創新綜合能力仍遠落后于南方

  創新投入方面,2000—2019年,南方研發投資強度奮起直追,于2018年趕上北方,2019年南北方分別達到2.31%和2.20%。同期,北方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與南方的差距從2000年的6.9個百分點擴大到2008年的10.2個百分點,后小幅回落至2019年的9個百分點。創新產出方面,2000—2012年,南北方每萬人專利申請授予量之比從1.1上升至2.4,2019年回落至1.9,分別達到21.9件和11.3件,差距明顯。

  2000年北方技術市場成交額全國占比比南方低6.2個百分點,到2012年轉變為比南方高32.6個百分點,2019年回落至高6.6個百分點,分別為53.3%和46.7%,北方占比高主要是由于北京在全國占比超過40%。值得關注的是,南北方創新投入產出效率存在明顯差距,北方研發投資強度高于南方但專利等創新成果產出低于南方,其原因在于北方創新投入主要依靠政府和科研院所,偏向于基礎性研究,而南方地區則主要依靠企業,應用型研究比例更高,更加追求投資效率。

  3.南北經濟結構協調程度差距拉大,基礎設施通達程度總體較均衡經濟結構協調方面,2000—2019年,北方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下降8.8個百分點,降幅比同期南方高4.8個百分點,使得北方第二、第三產業之比從2011年開始落后于南方,目前分別為0.67和0.74;北方投資率從高出南方3.5個百分點擴大至14.8個百分點,消費率從低于南方2.8個百分點上升至高出7.7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方面,2000—2019年,北方鐵路網密度從2014年開始低于南方,2019年南北方密度分別為1.5公里/百平方公里、1.4公里/百平方公里,大體相當;公路網密度差距在2002—2008年不斷縮小但隨后持續擴大,目前北方比南方低35.2公里/百平方公里,這與北方相對地廣人稀有一定關系。人均郵電業務量差距以2016年為界,先擴大后小幅回落,南北之比從1.1上升至1.5后又下降至1.3。北方城鎮化率從2011年開始落后于南方,2019年分別達到60.2%和61.7%,差距不大。

  4.南北節能減碳差距在擴大,但北方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更為明顯節能減碳方面,北方能耗和碳排放偏高,盡管2000—2018年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量削減量更大,但減幅分別比南方低9.1個和30.4個百分點,二者的相對差距仍持續擴大。生態環境質量方面,2000—2019年,北方自然保護區面積占比與南方的差距縮小至2.7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保持在南方的一半左右。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方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2013—2018年南北方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之比從1.40下降至1.31。北方人均城市綠地面積一直高于南方,南北方分別從2000年的2.9公頃/萬人、3.2公頃/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8.7公頃/萬人和9.1公頃/萬人。

  5.北方開放程度明顯落后于南方,二者差距長期保持穩定無論是對外貿易、對外投資,還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北方始終與南方存在較大差距。2000年以來,北方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比重在25%—29%之間波動,比南方低45個百分點左右;北方外商企業投資總額占全國比重在26%—30%之間波動,比南方低44個百分點左右;北方對外承包工程合同總額的全國占比在25%—37%之間波動,2012年后與南方的差距穩定在30個百分點左右。

  6.經濟發展成果普遍共享,南北方民生福祉差距全面縮小

  居民收支方面,得益于長期對居民增收高度重視,2000—2019年南北方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從1.27下降至1.15,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從1.12下降至1.02,差距持續縮小;同時南北方城鎮、農村恩格爾系數之差分別縮小了0.7個和2.7個百分點,南北方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拉近,符合“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協調發展目標。

  基本公共服務方面,2000—2019年,南北公共文化服務差距穩中有降,南方每10萬人擁有的公共圖書館機構數從北方的74%上升至81%;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保持大體相當,目前均已超過99%。醫療養老領域北方領先幅度有所縮小,每千人擁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和執業(助理)醫師人數差距分別減小至0.21張和0.28人;養老保險覆蓋率南北方基本持平,僅相差1.5個百分點。同期,南方中小學生師比保持在北方的1.1倍左右,人均教育經費于2002年趕上北方但超出幅度較小;南方城鎮登記失業率從比北方高0.24個百分點下降到低0.41個百分點。

  三、南北協調發展的未來研判

  “十四五”時期,隨著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南北方有可能會扭轉2008年以來差距不斷拉大的態勢。但也應該看到,“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速落地,資源能源結構偏重的北方省份可能受到更大的影響,南北協調發展程度也存在持續降低的可能。對于南北方協調發展狀況的具體走向,需要進行深入分析。

  1.基于“十四五”規劃目標的考察各省(區、市)

  “十四五”規劃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設定,是對本地區發展狀況全面把握基礎上做出的判斷,比較符合發展實際。對其中可比性較強的經濟增速和基本公共服務指標目標進行比較,可以判斷出南北協調發展的基本趨勢。從經濟增速來看,南北方經濟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協調發展水平傾向于下降。“十四五”時期,GDP增速目標在6%及以下的省(區、市),北方有11個,南方僅有6個;GDP增速目標在7%及以上的省份,北方只有山西(大于8%),而南方則有江西、貴州、云南、西藏、海南5個省區。

  經濟增速目標的差異意味著在“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南快北慢”的現象將會延續,南北方之間經濟發展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南北方將各有領先,但二者之間的差距相差不大。教育服務方面,南方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北方。二者都是有9個省(區、市)在“十四五”末達到或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北方有5個省(區、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同;南方有7個省(區、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同,這意味著南方地區的人力資源水平高于北方。醫療服務方面,從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人數來看,北方長期的領先優勢將得以延續,有10個省(區、市)的目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南方僅有4個省(區、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基于歷史數據的定量測算

  基于2000—2019年數據,利用時間序列模型方法,本文對“十四五”時期南北協調發展水平進行預測,有三點結論值得關注。

  首先,三成指標顯示南北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其中四分之三的指標延續2008年以來的擴大趨勢。40個指標中有12項指標(占30%)顯示南北差距會比2019年進一步拉大。其中,有9項指標(占22.5%)是延續2008年以來的差距擴大趨勢,主要是4項綜合經濟指標,以及綠色、共享指標各2項,開放指標1項;協調、創新和共享發展各1項指標在“十四五”時期開始出現差距擴大的跡象。其次,北方與南方的經濟差距持續擴大,工業生產、投資、消費、財政收入差距拉大最為明顯。2025年,北方地區在全國GDP中的占比進一步下降至34.3%,比2019年降低0.9個百分點,但受人口流動影響,人均GDP之比維持在1.3左右。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會持續差距擴大的趨勢,南北方之比分別上升至2.32、2.15、1.81和1.86。綜合經濟維度的其余指標均顯示南北方差距保持穩定,沒有顯著擴大或者縮小態勢。

  最后,開放、共享、綠色等領域個別指標有差距擴大傾向,進出口貿易、就業、教育投入、節能減碳等值得關注。除綜合經濟領域外,開放領域的南北差距最為明顯,“十四五”時期進出口貿易總額差距會進一步擴大,北方貿易規模下滑至不足南方的三成。就業和教育領域的差距也有所擴大,南方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比北方低0.8個百分點,人均教育經費則上升至北方的1.3倍。南北方能耗和碳排放差距小幅上升,2025年南方地區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量均已降至較低水平,2019以來降幅分別比北方高13.9個和10.5個百分點,在“雙碳”目標約束下,北方面臨的節能減碳壓力加大。

  四、南北發展不協調帶來的潛在風險

  南北方在經濟、創新和對外開放等方面長期存在較大發展差距,這主要與北方地區遠離國際市場的地理區位、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市場化程度低有很大關系,有其客觀必然性。2008年以來,由于全球經濟危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疊加,出現新一輪南北方經濟規模、增速等差距擴大趨勢,這種現象在“十四五”時期可能會持續存在,使得南北方之間的協調程度下降,進而帶來一系列延伸風險。

  1.放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風險

  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均GDP達到1054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給出的人均GDP超過12535美元的高收入國家最新標準來看,中國正處于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南北方協調發展程度下降,部分地區經濟增速放緩,將壓縮中國經濟回旋的戰略空間,從總體上制約中國向高收入階段跨越的步伐,放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由于對全社會發展的公平性重視不夠,區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社會財富迅速向少部分地區和少部分人集中,大部分地區與人口缺乏經濟來源和消費能力,導致國內需求不足、經濟增長乏力,發展水平長期停滯不前。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535美元的省(區、市),僅有北方的北京、天津,南方的上海、江蘇、福建、浙江和廣東共7個。如果北方經濟下行趨勢蔓延,將進一步拉低整體經濟增速,放大經濟增長失速風險。

  五、促進推動南北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南升北降”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現象,不必過度解讀和干預,但仍需關注差距有擴大傾向的重點領域,多措并舉,集中發力,不斷釋放北方地區的發展潛力,確保南北協調發展。

  1.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培育支撐北方經濟發展的多層次動力源

  堅持“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原則,聚焦增強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優勢地區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分層次打造北方地區增長動力源,輻射帶動北方地區發展。瞄準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時,提升北京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引領北方地區參與全球競爭。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的同時,提升山東半島、中原、關中平原、山西中部、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黃河“幾”字灣等城市群或都市圈核心城市能級,加快集聚人口和產業,打造區域發展新動力源。完善都市功能,強化城市之間分工合作,培育發展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烏魯木齊等現代化都市圈,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群”外、“圈”外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參考文獻:

  [1]盛來運,鄭鑫,周平,等.我國經濟發展南北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18,34(9).

  [2]楊多貴,劉開迪,周志田.我國南北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及演變分析[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10).

  [3]楊明洪,巨棟,涂開均.“南北差距”:中國區域發展格局演化的事實、成因與政策響應[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1,41(4).

  [4]許憲春,雷澤坤,竇園園,等.中國南北平衡發展差距研究——基于“中國平衡發展指數”的綜合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21,(2).

  [5]周曉波,陳璋,王繼源.中國南北方經濟分化的現狀、原因與對策——一個需要重視的新趨勢[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9,40(3).

  [6]杜宇,吳傳清.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擴大:現象、成因與對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4(1).

  [7]張可云,王洋志,孫鵬,等.西部地區南北經濟分化的演化過程、成因與影響因素[J].經濟學家,2021(3).

  [8]蔡之兵.南北分化視角下的北方區域經濟失速問題探因[J].江淮論壇,2019(5).

  作者:夏成潘彪黃征學張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极品 | 啪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好看的国产片 | 国产一毛片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 日本特黄特色高清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222www| 99pao在线视频成精品 | 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国产午夜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 a级黄色毛片三个搞一 | 国内真实愉拍系列情侣自拍 |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九九天天影视 | 成人免费性视频 | 国产一二三区精品 |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视频 | 国产美女自拍 | 亚洲香蕉毛片久久网站老妇人 | 51自拍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 一级毛片片|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 亚洲精选在线 | 老外一级毛片免费看 | 国产99在线播放免费 | 91正在播放极品白嫩在线观看 | 快猫在线观看入口免费网站满十八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 | 国产精品1024在线观看免费看 | 亚洲综合网国产福利精品一区 | 成人看片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www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