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0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以京津冀三區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對科技服務業驅動制造業發展機制進行探討,基于2003—2017科技服務業與制造業增加值各市數據,運用協整檢驗及VA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科技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產生驅動效應存在前提條件;區域科技服務業改革進程影響當地技術與產業結合速度。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制造業;驅動效應
2015年我國頒布制造強國綱領《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的基本方針,明確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性。科技服務業作為促進科學技術研發創新、轉化應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通過相關業務黏合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橋接科技成果供給者與需求者,通過廣泛為技術服務促進區域間創新資源共享,對于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其他產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經濟師論文投稿刊物:《商業研究》于1958年創刊,由郭沫若題寫刊名,以探索最新商經理論,倡導科技興商,促進商貿體制改革為特色,是一本交叉學科的專業學術期刊。以宣傳黨的商業經濟工作方針政策,以現代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促進科技興商,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辦刊宗旨。
1機理分析
科技服務業是將科學技術創新、傳播擴散和轉化應用的產業,主要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孵化、交流培訓等活動,實質是圍繞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提供相關服務。制造業產業升級離不開科技成果的支持,獲取科技成果除去依賴自身研發,另一種方式是利用外部科技資源,通過購買技術成果或委托、合作開發的方式,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科技服務業通過以下方式為制造業發展提供幫助:
(1)科技服務業通過知識溢出的方式促進制造業發展。科技服務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具備大量科技資源和科技人才,能不斷創造和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術,這種新知識與技術在行業內部快速傳播,促進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當行業知識積累達到一定層次后會逐漸向制造業傳遞,形成產業與產業間的知識溢出。溢出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經:一是隱性的知識溢出,通過科技服務業人員與制造業人員的直接交流和溝通形成知識傳遞;二是借由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傳播,互聯網通訊,信息平臺的構建形成了顯性知識傳播,使制造業人員更易獲取新信息、新方法,從而促進制造業產業升級。
(2)通常情況下科技服務以本地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服務目標領域與地方產業需求重合。在進行跨區域服務時,由于區域間政策規章、產業結構、行業規范等方面的差異,出現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間“交流”困難,制造業與科技服務業的跨區域合作需面臨更高風險和付出更大成本,因此科技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跨區域溢出相對區域內部溢出更為困難。
2研究設計
2.1變量選取
本文分析京津冀的科技服務業對制造業驅動的區域特征,由于各地發展水平,統計口徑及統計項目的差異,在考慮數據完整性與區域代表性的前提下,在京津冀地區選擇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為代表進行分析。北京,天津,石家莊制造業增加值指標為Y1,Y2,Y3,科技服務員增加值指標為X1,X2,X3。消除數據中通貨膨脹等相關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在研究和分析過程中,本文以2003年為基期,使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對科技服務業增加值與制造業增加值進行平減,得到相應年份的實際值。縮小數據間波動性。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選取變量的自然對數如LnY1、LnZ1、LnM1,分別表示京津冀及的科技服務業與制造業增加值。本文采用Eviews10.0作為數據分析和處理工具。
2.2變量檢驗
單位根檢驗:為了避免本文所建計量模型存在偽回歸問題,需要對相關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單位根檢驗法對所選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根據研究,原數據序列中并不都是平穩序列,而經過一階差分后,在顯著性10%的水平下都是平穩的,這說明科技服務業增加值與制造業增加值都是一階單整,可以進行下一步協整檢驗。
2.3VAR模型建立本文以北京科技服務業對北京制造業驅動作用為例。模型各方程檢驗統計量均通過檢驗,模型方程調整后的擬合優度分別達到0.9822和0.9790,說明這兩個方程具有較強解釋能力,從整體上看VAR(1)模型的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較好。所有單位根都落在單位元內,由此判斷VAR(1)系統穩定,滿足脈沖影響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前提條件,運用同種方法對所有情況進行檢驗。
2.4脈沖響應分析基于前文建立VAR模型,為了更為直觀地考察科技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驅動關系,以下將進行脈沖響應及方差分解。考慮到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在第15年后基本趨于穩定,這里只給出未來15年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結果。
總體來看脈沖波動前期明顯,后期逐漸收斂,北京與天津科技服務業對北京制造業沖擊從第一期上漲,到最高點后平穩回落至零軸附近;天津與石家莊科技服務業對石家莊制造業溢出,首先為負向沖擊,最低值均在第二期,之后逐漸變為正向溢出,正向溢出最大值分別在第6期和第5期,隨后逐漸收斂。根據結果,北京及石家莊科技服務業均對本地區制造業具有溢出效應,天津科技服務業對本地區無溢出,但對周邊地區具有溢出效應,本文認為是由于天津市處于產業轉型期,原有科技服務體系與新制造業供需結構不兼容所致,原有制造業逐步退出導致對科技服務業需求縮水,新興制造業初步建立,難以產生有效科技服務需求。
3結論
(1)地區科技服務業對制造業產生驅動效應存在三種限制特征:即驅動目標地制造業產業結構穩定;地區發展定位與制造業發展緊密相關;地區主導產業發展以吸納創新方式為主。根據上述分析,僅當地區滿足上述條件特征時,科技服務業對當地制造業產生驅動效應,否則科技服務業難以有效支撐制造業發展。
(2)區域間產業契合度越高,越易發生跨區域科技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溢出。京津石三地中,北京與石家莊同為京津冀一體化中的兩大中心,區域政策中涉及北京向石家莊遷移各類產業,提供智力支持,但兩地科技服務業未對制造業產生相互驅動效應,筆者認為是由于區域間產業契合度不高所導致,地區間制造業產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同行業間在產業鏈中位置相差較遠,天津市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承接點”,與北京和石家莊均存在一定規模的產業領域重合,同時行業關系中上下游關系更為貼近,當地科技服務業能為兩地制造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參考文獻:
[1]DRUCKERPF,WARTZMANR.TheDruckerlecturers:essentiallessonsonmanagement,society,andeconomy[M].NewYork:McGraw-Hill,2010.
[2]DARIAC,SANDROM,DANIELAP.DoKIBSmakemanufacturingmoreinnovativ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fourEuropeancountries[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15(95):135-151.
[3]JiangWei,DanZhou.Theroleof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ininnovationsystem:thecaseofChina[M].Berlin:Springer,2016.
[4]詹浩勇,馮金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理與實證檢驗[J].商業研究,2014(04):49-56.
[5]張琴,趙丙奇,鄭旭.科技服務業集聚與制造業升級:機理與實證檢驗[J].管理世界,2015(11):178-179.
[6]楊慧力,汪金月,李靜.科技服務業促進制造業效率提升的路徑[J].中國科技論壇,2018(11):71-76.
作者:陳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