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2月0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設計論文投稿發表了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探索,對著人們對產品需求的不斷提升,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都是為了更好的吸引開戶,那么產品的設計原則是什么呢?如何進行主導產品設計才能更加利于人們的認可心理?論文進行了如下分析和探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產品的研究人員對于用戶需求的重視度也不斷提升。本文主要從提升產品設計便利性與用戶體驗兩個方便,用調查分析的方式去收集相關資料,通過研究用戶的實際需求去提升產品的質量,從而設計出更好的新產品。
關鍵詞:設計論文投稿,產品設計,用戶體驗,流程
每一個產品的設計都是有其使用價值的,人們在創造時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都是建立在吸引開戶,滿足開戶需求的基礎上。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用戶體驗情況能夠激發設計師的靈感,創造出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1設計原則
1.1了解產品
在開發產品之前,必須對產品進行明確的定位。產品定位應當盡量找出其與同類商品的不同之處,明確的產品定位是確保產品信息真實可信的前提,它能夠讓消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產品的功能,作用,信息等等,從而更好地引導消費。
1.2產品特色定位
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具備著不同的特性,由于其工藝手法生產渠道,使用的原材料等的不同,在進行一個產品的外觀設計時,就更加需要花些心思,細致的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考量,要全面性的考慮到產品的整體性能,造型特色,運用的色調,定位的檔次,甚至是保質期限等,最終令到成品富有自身的特色。此外,為了更好的賦予產品‘靈魂’以區分開市場上眾多同類別的商品,就十分需要為產品的設計增添一些引人眼球的特色[1]。比如:將彩繪鉛筆采用生動的色塊圖案排列的形式,確保產品外觀好看的同時,也穩固產品的科學性,進而可以讓顧客可以在購買時,一眼就被抓住眼球,進行購買。
1.3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定位
由于不同層面不同素養,社會地位的差異,顧客對產品的需求和產品檔次的接納程度也呈現多元化的形勢。所以,進行產品設計時,就需要全面性的考慮到產品的定位,對消費受眾進行詳細的調查,有針對性的進行銷售設計,對該產品的銷路也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對產品的設計,要切實通過顧客的需求來進行,設身處地的為消費群體的需要作出適當的定制,考慮到顧客背景需求等,將顧客作為主導的產品設計,更加利于人們的認可心理。
1.4以團隊形式去了解產品相關人員
可以讓每個團隊成員訪談與產品使用相關的人員。例如:產品會給客戶帶來什么感覺?他們應該怎么操作?通過記錄相關人員腦中認為的客戶的思考、感覺、操作方式等,從以上問題即可設定出用來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分析的基準。
1.5對產品實際使用環境進行數據調研
產品設計基礎工作做完后,隨后對大量用戶進行訪談和測試以便獲得實際環境的數據進行調研分析。例如:UXPin的CEOMarcinTreder的做法是在確認了問題和工作范圍后深入開展客戶開發和可用性測試。在UXPin還只是紙上的原型創建工具時,Marcin和用戶體驗界的明星BrandonSchauer、LukeWroblewski、IndiYoung等人共同對50多次用戶訪談和面對面可用性測試進行了詳細記錄。隨后,產品團隊使用所記錄下的內容制訂了用戶特性、寫了幾十套用戶背景故事并最終規劃出了產品要求。
2以規范化提升用戶體驗為目的流程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流程合理能讓我們更有效率地進行產品工作。在用戶體驗方面單純用作未來參考的詳細交付成果基本上從制作完成起就已經沒用了。在當今這個崇尚簡約、靈活的時代,用戶體驗的關鍵應該是產品的核心,而不是整體交付成果。不論你選擇簡單的還是詳細的流程,關鍵是要保證文檔能夠幫助設計向前推進(而不能只是一個滯后的指標)。在產品設計文檔編制方面,理論和實踐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我們都知道用戶中心設計的基本原則。從紛雜的方法中認出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原型制作階段以及文檔編制技巧的整體流程。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文檔與設計流程形成互補,而不是簡單作為設計流程的補充。從宏觀上具體了解一下產品設計開發期間的文檔編制工作。(1)在產品定義的初始階段,你需要和所有必要的相關人員就產品以及項目的開展方式進行一次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可能帶來一套啟動計劃、一個精簡的框架和一系列比較早期的概念圖以及模型。(2)開始調研過程中,需要對所有假設進行完善,并填補空白的內容。根據產品復雜性、時間安排、現有知識程度等各種因素的不同,這一階段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是,從整體上說,開展競爭性市場分析并執行客戶調查是有益無害的。如有現成的產品,審查分析技術、啟發式方法、內容、產品背景和用戶測試等也會很有幫助。(3)在分析階段,截止目前所收集到的產品營銷數據可以為用戶特性、體驗地圖和要求文檔(例如按優先級排序的功能電子表和用戶任務矩陣等)提供基礎。在這一時點,產品定義、產品優先級和產品計劃都已經經過界定并做好成為更正式的設計交付成果的準備。(4)這一階段的成果將導向使用場景、概念圖和模型,進而進入設計階段。常見的文檔類型包括草圖、線框圖、原型、任務流程圖和設計規格等。例如,調研和分析階段所得到的競爭分析和用戶特性將應用到模型、概念圖和使用場景中。反過來,這些內容又將影響到線框圖、故事板和詳細模型等中間或高級交付成果。所謂的用戶體驗模型,實際就是將一種抽象化概念的構思實體化成一個具象的產物。換言之,建立體驗模型,是基于用戶的體驗模擬這個點上面的,只有當用戶確立了體驗模式,方可最終成立這個模型的產生。舊式的任務模型對于新任務模型而言是屬于一個遞進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為用戶的資源分析做出很大的作用,最終推動整個模型的完整性[2]。(5)執行階段過程中,將代碼和設計資源組合打造成符合設計規格的產品。(6)在實際產品發布時,需要依靠支持記錄、bug報告及其他分析技巧繼續通過后續的版本迭代和升級推動產品的完善。在后續的生產模式下,需要以分析和報告的形式繼續不斷地生成并監控各類數據以確保成功的延續。(7)最后,生產環境下通過性能指數表和分析技術進行不斷的測量與迭代可以保證實現連續不斷以數據為驅動的產品改善。
3結束語
總之,產品設計人性化是對現代用戶的責任心,同時也是符合時發表展的必經之路,我們應當要對產品設計需求先進行詳細分析,結合用戶的需要去設計改造,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產品設計可以從人類健康發展的角度上分析,努力調整產品對人類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魏笑笑.基于用戶體驗的互聯網產品設計應用研究[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4,23:63-68.
[2]丁一,郭伏,胡名彩,等.用戶體驗國內外研究綜述[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4,4
作者:方琳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
推薦期刊:《文化縱橫》(雙月刊)創刊于2008年,是由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主管主辦的文化刊物。《文化縱橫》雜志所影響的讀者具有超強購買力,對GDP的貢獻率遠高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