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1月30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首先分析了數字農業技術在黑龍江省農業方面的應用現狀及優勢,并且對黑龍江省數字農業技術在農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提出了對策建議,希望能夠為提高農業生產的智慧化、精細化、自動化及科學化水平,合理優化資源的有效分配及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對策。
關鍵詞:數字農業技術,農機建設,黑龍江省
數字農業技術是以“信息知識+智能裝備”為特征,綜合利用計算機、地理空間信息、網絡通訊、電子工程等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一種農業技術形態,已成為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1]。
為了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關于“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以及《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等,并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排頭兵”“領頭羊”作用,探索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模式,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等,對數字農業技術在農機方面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1數字農業技術在黑龍江省農業方面的應用
1.1現狀
數字農業技術概念由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后,逐步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相關領域。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及其在農業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黑龍江省的數字農業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現代農業數字農業建設試點示范區的實施項目中得到了應用;通過發展實時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精準作業和科學管理的數字農業,對夯實農業發展的產業基礎、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方面也具有重大意義[2]。
在不斷改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方式、放大農業產業鏈價值、孕育新的信息消費產業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數字農業技術在農機方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農機管理網絡系統、農業機械作業進度統計核算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農機經驗交流系統、GPS動態跟蹤調度系統、GSM短信群發系統、視頻遠程監視系統、農機作業計劃系統、農田遙感資料、農業機械作業統計核算、農機歷史資料統計,以及對環境數據的采集等系統的方面。
1.2應用的優勢
1.2.1政策保障更加有力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11項重點任務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2017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和農業裝備智能化”;農業部出臺《“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這一系列文件都為黑龍江省農業示范區發展建設數字農業和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經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2基礎條件更加有利
2010年以來,農業部按照中央有關決策和部署先后認定了3批28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3],其中黑龍江省有16處,如表1所示。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示范區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大膽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涌現了一批較大規模和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種植公司、國營農場和農業合作社,為黑龍江省數字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1.2.3技術支撐更加強勁
“十二五”期間,我國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和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大田種植方面的遙感監測、病蟲害遠程診斷、水稻智能催芽及農機精準作業等技術,設施旅游園藝方面的溫室環境自動監測與控制及水肥藥智能管理等技術,畜禽養殖方面的精準飼喂、發情監測及自動擠奶等技術,水產養殖方面的水體監控、自動增氧及餌料精準投喂等技術快速發展,為黑龍江省農業示范區建設數字農業的發展和利用提供了有效支撐。
2存在的問題
盡管黑龍江省數字農業技術在農業農機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現代農業全面的建設需求和國內外發展數字農業技術先進發展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突出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2.1核心技術和裝備落后
通過對黑龍江省的實地調研和訪談研究分析得出:目前,黑龍江省在大型農業機械上安裝定位終端達到27133臺,具有深松自動檢測功能的終端10452臺,具有秸稈還田監測功能的終端6159臺,實現了深松和秸稈還田補助面積核定的自動化、信息化。同時,通過堅持常規技術抓普及、新技術抓示范,啟動建設玉米、大豆、水稻、經濟作物、雜糧及農機裝備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搭建了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但是,在終端的智能控制設備、作物生命本體感知傳感器、農業知識模型和應用控制閾值模型構建等方面,許多共性技術難題和核心裝備尚未突破,新型傳感、先進控制等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重大技術裝備使用的儀器儀表基本被國外壟斷,智能裝備對外依存度達到40%左右,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接近70%。
2.2集成化應用仍然缺乏
在黑龍江省農機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方面,和農機相關的科研單位和IT企業提供的應用還往往以單項技術為主,只能解決農業農機生產中的單個或某幾個實際問題,沒有進行數字農業農機系統設計和集成應用,缺乏成套農機技術裝備和整體化的解決方案,“感知-傳輸-控制”的“閉環”沒有完全建立,應用效果也沒全面地得到發揮而大打折扣,數字農業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3產業化模式亟需探索
通過對黑龍江省農業農機生產集約化方面的模式的調查得出:其產業化的程度低下,從而降低了農業經營者對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需求,且在農業農機的生產基礎設施標準偏低,開展數字農業技術裝備改造升級難度加大[4];同時,還存在著信息化應用模式多樣但規模都較小,大型IT公司參與積極性不高,農業專用傳感、智能裝備量產能力不足、價格偏高、穩定性差及運行維護不及時等不利于農業發展的問題。
2.4支持力度亟待加強
盡管目前數字化技術在黑龍江省農墾農機系統已經率先使用,有的農場已經摸索出完整、系統的使用經驗,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的各個方面。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數字農業發展的應用政策、標準規范、檢測機構及行業協會等保障體系方面還是不夠健全,在頂層設計、產業化發展、鄉村公共旅游服務提供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制約著數字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這就需要相關政府和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培育商業化應用模式,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3對策建議
3.1加強組織領導
黑龍江省在發展數字化農機方面應該在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堅持以市場為主體、多元投入、多方協同的原則,加強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協調作用,成立由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數字農業農機建設試點項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項目實施與管理協調會,推動和搞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及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機中的有效應用和農機技術服務,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農業旅游等領域開展精準農機作業及精準控制建設試點,探索數字農業農機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5],打造一批數字農業示范樣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機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高效推進各項措施落實。
3.2強化專家指導
黑龍江省在發展數字化農機方面可以有效地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成立由科研、教學、推廣、管理和產業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數字農業農機建設試點項目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對數字技術在農機項目中整體布局、功能設計及建設成效等進行指導,加強項目建設跟蹤調研,幫助建設單位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參與項目考核評估,為項目實施提供咨詢建議和智力支持。
3.3創新建設模式
在黑龍江省數字農機技術的發展方面可以有效地鼓勵建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6]。在構建數字化農機技術項目的建設和應用實施中可以構建“主辦項目單位+支持項目單位”的建設模式來有效運行。主辦建設單位應與具有相應資質的技術依托單位簽訂協議,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建設、運行和管護方案,確保項目建得成、有效果、能持續;支持項目建設單位積極采用服務外包、項目代建等專業化和市場化方式,探索農業農機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運營的新機制、新模式。
3.4強化監督管理
黑龍江省在促進發展數字農機技術方面不僅要重視數字技術系統的構建和運行實施,更要對其各方面環節進行全過程的強化監督管理,嚴格數字農機工程概算調整,嚴格建設經費管理,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確保建設項目規范有序進行;建立項目建設會議制度和檔案管理等制度,強化工程監理;建立項目定期自評、督查制度,實施績效考評,確保項目建設高質量完成。
3.5做好宣傳培訓
黑龍江省應在充分掌握數字農業技術的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加強項目單位的農機數字技術培訓,做好技術把關和推廣工作,全面提升農機數字技術從業人員的生產技能,不斷增強農機服務人員的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和農民的信息利用能力。同時,及時總結項目成效和經驗,推廣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并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手機微信等平臺,大力宣傳推廣數字農業農機技術,加快數字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應用步伐,開創農業旅游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劉繼承.“互聯網+”時代的IT戰略、架構與治理在傳統企業信息化轉型的頂層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2]王保育.企業數字化轉型架構:互聯網+時代的旅游創新技術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3]曾小紅,王強.國內外農業信息技術與網絡發展概況[J].中國農學通報,2011(8):468-473.
[4]鮮國建,孟憲學,常春.基于農業本體的智能檢索原型系統設計與實現[J].中國農學通報,2008(6):470-474.
[5]宣錯,孟未來,路明樣.淺析國內外農業信息化進展[J].農業網絡信息,2010(2):48-50.
[6]陳志,楊方飛.農業機械數字化設計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中國農學通報》是中國農學會主辦,由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兩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擔任主編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以刊載農業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論文為主,綜合性反映國內外農業科技進展和創新水平,被農業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認知、推崇、信賴和跟蹤,獨具學術魅力與品味的學術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