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1月30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主要從當前高中法律課程面臨的困難與改革的重點展開研究,尋求在信息技術背景的支撐下,通過模擬法庭、交互式動態教學和使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等多種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創新教學模式,以實現信息技術和高中法律課程的深度融合發展,實現教學模式的逐步優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法律課
1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正在我國教學學界引發著一場重要的關于教學方式方法的革命。目前個人電腦、互聯網等一系列技術都正在成為我國校園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傳統的學習模式也突破了課堂與校園的界限,實現了與外界的互聯互通。在這其中,多媒體技術在法學的教學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是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通過對文本、圖形、音視頻等相關信息的處理、管理控制、有機集成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更好呈現,使整體的教學課堂質量得到提高。
2信息技術在高中法律教學中的作用
2.1創造輕松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各方面學習的起點,也是其進行進一步探索的催化劑,因此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高學生整體學習積極性方面相當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可以在不偏離教學大綱主體內容的情況下,對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多媒體的一些編輯,例如通過語音、圖像等數據信息進行成像,制作教學課件,并通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給學生。
由于多媒體技術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材料,能夠將所要呈現的形狀、聲音、圖像等進行同步,讓本身可能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生動活潑的形象,增加學生的感官感受,不僅讓他們學到知識,也能使其看到和聽到聲音,產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縮短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
2.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將信息技術與法律教學將結合,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一種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社會中進行傳播。根據法律運行的內在規律和特征要求,我們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實時地更新我們的知識框架,實現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因此,在高中的法律教學課堂上,關鍵是老師們應該科學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調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適時地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利用其強大的優勢提高和改善教學所要表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以教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學習為中心的轉變,強化對于學生綜合素J貞的培養,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2.3配合學生學習,提高系統性認識
作為法律知識的特點,其是有一定系統性和連貫性的,同時在教學中我們一般也都是按照法律的法理、根本法(憲法)、普通法等各種法律進行講授和解釋的。在學習新的法律知識時,往往需要用到前面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在前面教學中所用到的案例。但是,由于傳統教學在課程回顧上的局限性,很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因此,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將大量的教學信息進行匯集,從而可以快速地,準確地對信息進行查找,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提高教學效果。
3信息技術在高中法律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3.1將法律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實現巧妙附著
高中階段作為人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要著重對于其這階段的培養。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對于法律知識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學中巧妙地滲透一些法制教育的相關知識。例如,在講授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一課時,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抱著不排斥也不過分崇拜的態度,學習如何合理認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當今法治社會中的作用。
可以適當地通過網絡成癮、網絡犯罪、欺詐等方面來解釋,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互聯網本身“雙刃劍”的特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課堂上運用這些案例去解釋,讓學生感受深刻的思想教育,讓其在虛擬的世界中也能夠不迷失自己,實現道德和法律的現實約束。
3.2根據教學內容,結合信息技術培養法律素養
在高中的法律教學課堂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并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高中的學生在主動思考問題方面較為積極、善于模仿,喜歡新鮮事物,特別是電子設備比如電腦、手機等等。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可以將新的I例以及一些最新的法律案例引進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和智能電子設備模擬課堂上的規定內容。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實際的案例引進到教學中,實現情景式教學,確保學生們學到的法律知識可以應用到當今社會,實現教學效率的成倍提高。
3.3開設高中法律課堂的網上模擬法庭
在提高信息技術在高中法律課堂的應用中,可以建立一個在線的模擬法庭。這種方式可以作為法律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具有現實教學中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據筆者的觀察,這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或是因為相關法律課程的課時不足,亦或是學生主體的參與性不高等原因,使這種方法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和模擬法庭的深度融合,通過在線的仿真模擬試驗,實現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身臨其境,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增強法律課堂的實踐性。從案例的選擇到參與,能夠充分考慮并尊重到學生的喜好,并可以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這種在線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節省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時間和空間,利用周末、節假日或是課余時間都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其中、無時無刻地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春光。多媒體技術在法律課教學中的應用[¨.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5(2):175—176.
[2]魏秋霞.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通訊世界,2017(10):293.
相關期刊推薦:《通訊世界》(月刊)創刊于2000年,由全球最大的信息出版公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與我國知名的信息研究機構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聯合出版。《通訊世界》堅持“集成世界強勢力量把握通信未來脈搏”的辦刊理念,以及資本、發行、采編和服務的國際化運作。《通訊世界》已走過十個春秋,在今天這個充滿激情的信息時代,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已成為中國電信行業極具影響力的專業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