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門巴族作為我國民族組成部分之一留下了珍貴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而這產生并服務于門巴族基礎群眾生活實踐當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發展的穩步推進,應當著力對門巴族基礎群眾文化價值進行挖掘并傳承發揚具有著一定的必要性。本篇文章主要從推動文化發展的幾個方面對文本課題展開了分析。又于結語當中對門巴族基礎群眾文化價值挖掘及發揚未來展開了美好的憧憬。
【關鍵詞】門巴族 基礎群眾 文化價值挖掘 文藝演出 服飾 竹編
門巴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民族發展歷史過程當中,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門巴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即門巴語,門巴語與漢語同屬于不同的文化系統,有著自己的文化意蘊和內涵特征。同時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響,門巴族也形成了獨具自身特色的生活習性和風俗習慣。這些歷史文化內涵長期滋養于門巴族基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當中。其產生于門巴民族長期歷史發展進程實踐當中,同時也對門巴民族的發展進步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時至今日,立足于新時代背景來看,充分挖掘門巴族基礎群眾文化價值。
文化方向論文范例: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與策劃分析
發揮其對于當代民族發展,社會進步的積極推動作用顯現出一定的必要性和積極的時代意義。為此,門巴族所在地區,墨脫縣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在對這一方面提起充分重視的前提之下,采取了相關舉措來推動其文化價值的挖掘與發展。其中有關文化宣傳部門及相關人員更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文藝演出文化
墨脫縣文化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之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地位,不斷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于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其中縣文化局下轄電視臺,民間藝術團活動中心,電影隊,非遺文物辦,掃黃打非辦有關部門及相關負責人員都對上述要求予以了切實落實。墨脫縣文化傳播電影電視劇自創辦以后,由縣委宣布部分出獨立辦公。在時代要求的號召之下,其采取了眾多舉措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基礎群眾文化宣傳工作。
縣民間藝術團承辦,參加各類演出120余場,承辦由市委組織的縣民間藝術團到全縣各村開展送文藝活動和八進文藝演出68場,觀看觀眾人數高達18000人次,舉辦了元旦,藏歷新年,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活動,迎五四,好歌大家唱,建黨97周年,建國69周年紀念文藝演出等活動。其中,為豐富基層群眾生活,墨脫縣結合實際,創新形式,依托文化惠民演出平臺,自編自演將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送到群眾家門口,豐富群眾“精神食糧”。全年縣民間藝術團赴各駐村點年先后開展送文藝活動和“八進”文藝演出70余場,觀看群眾20000人次。
為進一步推進文化惠民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墨脫縣縣民間藝術團赴7鄉1鎮開展“八進”文藝下鄉演出,為當地干部群眾送上了一場文藝盛宴,標志著“八進”文藝演出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演出集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于一體,以反映民族特色、唱響時代主旋律為組織形式,給墨脫人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精神食糧,精湛的技藝、靚麗的身姿、渾厚的嗓音,讓農牧群眾大飽眼福,贏得陣陣掌聲和歡呼聲。演出活動充分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營造了人人參與、歡樂祥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廣大群眾通過觀看文藝節目、有獎問答扶貧政策等形式,加深群眾對黨的政策知曉率,提高對扶貧政策的滿意度。
二、服飾文化
服飾習俗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現,有著悠遠的歷史。墨脫縣,藏文意為“花朵”,位于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喜馬拉雅東段與崗日嘎布山脈的南坡,東鄰察隅縣,南與印度交界(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西接米林縣、隆子縣、錯那縣,北連波密縣、巴宜區。千百年來,門巴族人民在生產實踐和同大自然交互作用中,形成了獨特民族風格的服飾打扮習俗,由于從熱帶到溫帶,從平原到山區,地域氣候因素差異影響不同,各地門巴族的服飾略有不同,男式有長、短兩種外套、均用氆氌制作。
長外套衣長達膝,斜襟右衽,衣角開口,有袖領和扣、無衣袋,多用銀灰色邊,其色以黑色為主,穿衣時,系一條長約2米的氆氌腰帶。墨脫男子穿棉織的土布外衣,由紅、黃、黑、白、綠5色相間織成的外衣。內衣一般用白土綢作料,斜襟右衽,無領。在野外勞作時常綁纏裹腿,以防蚊蟲叮咬。門巴婦女服飾由一種豎條紋花布做成,圓領、長袖。在勞動時,在后頸下部圍一個白色圓墊肩,稱為“林巴”,在腰部及臂部以下批掛一塊紅氆氌或黑氆氌圍墊,下體穿“辛嘎”筒裙。墨脫門巴婦女喜歡穿白色的小上衣,一般不穿外罩衣服,天氣較冷時,穿無領無袖,從頭上套下的寬大褂子,由紅、綠
花條紋組成的長衣,下身穿花筒裙,筒裙的兩側各有3道褶皺,有的在裙上掛級小鈴鐺,走路時叮當作響,清脆悅耳,腰間還佩掛小腰刀門巴族男女蓄長發,喜帶配飾。婦女頭發的下部直到辯梢襯以紅、黃、白、綠等各色棉絲或絲線,兩條子垂落下來,像似綴滿了盛開的野花,而他們一般都喜歡把辮子盤在頭上或纏在帽子上。門巴婦女裝飾品有耳環、項鏈、腰帶、手鐲、戒指等、男子腰佩長刀,挽弓持箭,十分剛健英武。男女都戴一頂別具特色的小帽,門巴語叫“巴爾霜”。
門巴服飾代表著門巴族的發展歷史、文化的起源,是門巴民族的一種符號和象征。門巴族男女各2款服飾,男裝:第一款特點顏色鮮明、華而不驕、高貴文雅。另一款特點純白色,代表門巴族男性粗狂外表下那淳樸善良、溫柔細膩的內心。從門巴族男性穿著及腰間佩戴刀具,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生活等次。女裝:第一款式特點五顏六色、光鮮靚麗、給人以一種聰慧麗人之感;另一款式特點顏色單一、褲裙顏色為彩虹色、代表了女性對青春與美麗的渴望。我們可從女性佩戴的首飾,看出家庭出生和社會地位,金銀首飾代表富貴。
現在,門巴族人們在保留傳統服飾文化特點的同時融入了一定的時代因素,主要體現在更便于勞作。這是門巴族服飾文化的傳承,更是進步。
三、竹編文化
巴登,門巴語意思是“直直的藤竹”,位于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背崩鄉,是中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一個村落。編竹器,曾是當地門巴族制作生活用具的“絕活兒”,如今成為人們收入的重要來源,還被當地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門巴族的竹編原料主要是一種叫“大巴”的竹子,這種竹子韌性好、色澤光亮,編出來的竹器可用上數十年。每年的12月到1月,村里的人們都要到6公里之外的“修古都旺”(門巴語:紙山溝)砍伐“大巴”。這些竹子被背回村里,經過剝皮、晾曬、泡水等工序后,用來編制竹器。
如今,除了傳統的背簍、首飾盒等,村民們設計了很多新產品,有竹墊子、竹椅子、竹沙發等,還將具有門巴特色的圖案編到竹器中。村民索朗平措靠竹編技藝參加了西藏首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自從墨脫公路通車后,竹編的銷售額更是增加了近一半。門巴族人們在對竹編文化加以傳承的過程當中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文化效益的雙贏。
竹編技藝是墨脫縣7鄉1鎮群眾的主要受益來源渠道,只要是15歲以上男性,均利用農閑時間、茶余飯后都從事藤竹編織。目前,門巴竹編編織技藝是門巴族人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逐步發明、創造出來獨特的門巴文化之一;是門巴族傳承祖輩手工技藝的寶貴遺產;是門巴族人民文化起源、發展歷史的重要體現;是門巴人民聰明才智、勤勞樸實的智慧結晶。
結語
門巴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群眾已經對門巴族傳統歷史文化價值的挖掘及傳承和發展提起了相當的重視,并且在日常生活實現過程當中采取了各種舉措對其加以繼承和發展。其中不僅包括本文所提到的文藝演出,服飾及竹編文化的發展,更包括方方面面。相信在門巴族及其他各民族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之下,門巴族優秀傳統歷史文化會不斷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陳乃文編:《西藏門隅地區若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油印本,1978年版。該材料后收入《門巴族社會歷史調查》(一)中,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于乃昌:《門巴族民間情歌與倉央嘉措》,《西藏文藝》,1980年第1期;《倉央嘉措生平疏議》,《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3]關東升主編:《中國民族文化大觀·藏族、門巴族、路巴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版。
[4]萬素甫·哈斯哈吉甫.福樂智慧[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190、191、192、194、195、198、200、201、204-205.
[5]梁庭望.壯族文化概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386.[5]石啟貴.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5.
作者:索朗卓瑪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