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4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關鍵詞:教師發表論文的刊物,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
相當多的學生認為學思品太苦太累太枯燥,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使學生喜歡思品課,以提高教學效果。
思品課總是讓學生“想說愛你不容易”。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是最主要的。因此,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把引導學生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樂學呢?
一、完善自我,展現教師個人魅力,喚起學生樂學的情感
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是否樂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這門課老師的態度。因此,作為教師要努力完善自我,展現教師個人魅力,喚起學生樂學的情感。
1、以精彩的語言吸引學生
教師的魅力,語言是最關鍵的載體。夸美紐斯說過:“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語言就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理,把知識一道帶進去。”因此,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簡潔、生動、有啟發性;激情風趣、抑揚頓挫、有感染力;內容深刻、深入淺出、有吸引力。一言一語撥動學生的心弦,隨時讓學生進入教學意境中去。
2、以廣博的學識折服學生
一個學識淵博、業務精湛的教師就像一塊磁性很強的磁石,能通過自己的學識修養吸引不少學生,讓學生從心底里佩服他、喜歡他,于是對他就有一種積極的期待,隨時準備傾聽他的講解,聆聽他的教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反之,教師如果知識貧乏、孤陋寡聞、授課說理雜亂無章,就不可能吸引學生。
3、以真誠的關愛打動學生
教師之愛,是學生發展的原動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成長的基點。
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因為對這位教師有成見而不愿意學他所教的學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真誠地關愛學生,才能打動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
二、巧妙構思,豐富課堂教學,營造學生樂學的氛圍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極強,處理不好,必然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知所云。若長此以往,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豐富課堂教學,營造學生樂學的氛圍。
1、運用“漫畫”,讓課堂有情有境
漫畫幽默、深刻、趣味性強,一般通過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現生活中的某些行為或現象,具有形象性、諷刺性、幽默性等特點,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刻問題淺顯化,有助于創設課堂情境,渲染課堂氣氛。美國學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其用意就在于強調形象化的重要性。因此,課堂上教師不妨借助于漫畫那形象、直觀的情景渲染課堂氣氛,喚起情感共鳴。如在講授八年級《維護消費權》時,可以運用這樣一幅漫畫:“食”面埋伏。
深刻揭示了假冒偽劣產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這一社會問題,一針見血的指出社會的弊端,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2、借用“影視”,讓課堂有聲有色
影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畫面所提供的形象逼真的現實景象往往比真實生活更能撥動觀眾的心弦。因此,選擇合適的影視片斷,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內容生動,而且能給學生提供認知感性材料,使課堂有聲有色,這是課堂上單調的語言傳授所無法得到的。
例在講授九年級全冊第一單元《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借用影視《后天》,直接反映了如果我們都很自私的不去保護環境,甚至于去隨意破壞它,那我們的后天就會有多少災難。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令人警醒和反思。
3、活用“問題”,讓課堂有血有肉
思品課教學最忌平鋪直敘、灌輸說教,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恰當地設計“問題”,寓理于“問題”,可以有效地豐富思品的教學內容,增強思品課的吸引力,使單調抽象的思品課變得輕松、生動而富有內涵。
綜上所述,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學是由教師的教決定的。教師善教,學生才能樂學;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學生才學得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