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簡要綜述了油松形態特征和生理習性,總結了油松大樹移植技術,包括樹木選擇與處理、起苗、運輸、栽植、栽后管理等內容,以期為油松大樹移栽提供技術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 論文期刊網,油松,大樹,移植技術
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城市綠化建設中,為了讓綠化早見成效,短期內提高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有很多城市提出并實施了大樹進城工程[1-4]。栽植大樹綠化效果立竿見影,見效快,但栽植難度較大。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 m以上,直徑可達1.5 m以上。樹冠廣卵形或塔形。一年生枝淡黃色或淡褐色;冬芽褐色。球果卵圓形,鱗質肥厚,橫脊較明顯,鱗肌具刺,果熟時變為暗褐色,宿存樹上不易脫落,種子卵形,具翅,有褐色條紋。油松大樹樹姿蒼勁古雅,枝葉繁茂,不畏風雪嚴寒,故譽為堅貞不屈,不畏強暴,象征著革命英雄氣概。在園林綠化中,因其樹干高大,紙條開展,枝葉四季常青,為北方主要的優良庭院觀賞綠化樹種。宜作行道樹,可孤植、叢植、群植、混植。作為松科常綠樹種其生長周期長、生長緩慢,在園林綠化中通常都選用大樹,以便盡早達到觀賞效果,形成園林景觀[2]。現將油松大樹移植技術總結如下。
1樹木選擇與處理
選擇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土壤條件好;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油松。另外,立地條件的好壞與樹木移植成活有關。通常情況下,生長在土壤肥沃深厚、水分充足地區的油松,移植成活率較低;而生長在土壤瘠薄、貧瘠缺少水分地區的油松,移植成活率較高。實踐中一般選取孤立木、處于風口或立地條件差的樹木,因為這些地方的樹木往往樹形奇特,別有韻味。為保證樹木成活,在其大樹移植過程中,需要對地上部分進行修剪處理。修剪中,應注意對骨干枝和樹形的保護,以利于樹木景觀盡快恢復。
2起苗
原則上要求隨挖隨運隨種植。一般挖掘時,要保證土球直徑為干徑的6~8倍;為便于操作,應再向外挖60~80 cm作業溝,溝深多為60~90 cm,一般以根系密區以下為準。挖掘時,凡露出根系直徑為3 cm以上者,用鋸切斷,小根用利鏟截斷或剪除。注意切口要平滑,大傷口應涂漆防腐。
土球挖好后應及時進行包扎。將預先濕潤過的草繩理順,在土球中部纏腰繩,并且要不斷用木錘敲打草繩,使之嵌入土球。草繩總寬度是土球的1/4~1/3,并系牢。然后把濕草繩拴在樹干上,采用橘子式進行打包,最后用草袋等將底部堵嚴,并用草繩捆緊,準備運輸。
3運輸
運輸前,先撤去支撐,捆攏樹冠,選擇起吊和裝運能力大于樹重的機車和適合現場施工的機械器具。土球和木箱重心應放在車后輪軸的位置,樹冠向車尾。冠徑過大的樹,還應在車廂內設立支架,土球下部兩側用軟物品塞滿進行固定。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要盡量保護好樹干和土球,避免樹皮大面積損傷和土球松散。遠途運輸還要注意防曬保濕。
4栽植
栽植前必須檢查植穴的規格、質量及待栽樹木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應立即采取措施補救。栽植時,邊填入細土,邊夯實,邊淋水。為防止土球出現架空和增加土壤通透性,應在種植的同時在樹穴周圍按豎向埋設3~4根長50 cm、口徑5~10 cm的塑料管或竹筒作通氣管。這樣可以起到長期透水透氣的作用,在澆水時向管內灌水,還可以避免從表面澆水可能不透而出現的“半截水”現象,也可以避免因表面澆水不透而出現使土球于周圍土壤間出現空隙,使土球出現架空現象,保證土球和土壤密貼,為移植油松大樹成活提供保障。
5移栽后管理
油松定植后,必須精心養護管理3~5 d,并做好養護管理日志。除了進行常規的水肥管理工作外,還應按不同季
節及不同的生長階段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一是支撐樹干。剛栽上的油松大樹容易倒伏或傾斜,需要設立支架或支撐。支架通常采用通直的木棍作材料,長度視樹高確定。在樹干1/3或1/2處,把樹木牢固的支撐起來。二是高溫季節的管理。6—9月氣溫大多在28 ℃以上,陽光照射特別強烈,且時常伴有雷暴雨發生,是最難管理的季節,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根系缺水、樹皮龜裂,從而導致樹木死亡。可以在樹冠外圍的東西方向搭“幾”字形支架,高度高出樹冠約50 cm,在支架頂端蓋上遮陽網,可以有效遮擋太陽光的直射,避免枝葉灼傷。三是寒冷季節的管理。冬天由于溫度低,對新栽植的樹木成活影響較大。這時,除正常的水肥管理外,可以采取用草繩纏繞樹干,包裹保暖,這樣能有效地抵御低溫和寒風的侵害。四是病蟲害防治。通常樹木通過截枝、移栽,傷口多,新發的枝葉嫩,樹體的抵抗力會相對減弱,很容易遭受病蟲的侵害,如不注意防范,造成蟲災或樹木染病后極易死亡。因此,在移栽前要對樹木進行噴藥處理,移栽后要勤檢查、細觀察,定期噴藥預防,發現病蟲害要及時噴藥防治。
6參考文獻
[1] 余茂軍,羅鏹.利用營養缽技術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試驗[J].北方園藝,2009(2):211-212.
[2] 中條山樹木志編委會.中條山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38.
[3] 張太平.山西北部大樹移植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07(4):40-41.
[4] 王秀平.大樹移植成活技術措施[J].廣東農業科學,2008(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