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四川農業科技蓖麻高產栽培的方法 介紹本站特色刊物:《四川農業科技》農藝師職稱論文 是四川省農業廳和四川省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四川省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科技類農業期刊。
摘要 總結蓖麻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土壤耕作與輪作、種子處理、播種、合理施肥、科學灌水、田間管理及適時收獲等內容,以為吉林省蓖麻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四川農業科技,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蓖麻屬大戟科植物,原產于非洲東部(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國),我國栽培的蓖麻由印度傳入,已有1 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20世紀初,由于航空工業的發展,需要不凍結的潤滑油,在短期內蓖麻得到廣泛發展,成為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由于蓖麻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強、節省人工、投入少、效益高等突出特點,在旱作栽培及旱薄地開發中,成為首選作物。現結合實踐經驗,將蓖麻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目前,市場銷售的蓖麻品種主要有白蓖20、通蓖5號、通蓖6號、春蓖1號、秀蓖1號、秀蓖2號、秀蓖0618、中北3號、CSR24.181、淄蓖5號、稼祥2號等。根據觀察和生產實踐經驗,一般南方引進的品種多生育期長、嚴重感病,在使用時要十分慎重;北方選用的品種對當地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所以在病害大發生年份宜選用白蓖20、通蓖5號和通蓖6號等品種,在病害不十分嚴重的地塊才可以考慮選用南方蓖麻品種。
2土壤耕作與輪作
蓖麻雖然是一種耐瘠薄、適應性強、耕作較為粗放的作物,但要獲得高產,就必須為蓖麻生長創造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酸堿適度和有機質豐富的土壤條件。大面積栽培蓖麻時,需要進行秋季深耕。試驗表明,耕層深度從14~16 cm加深到20~25 cm時,增產顯著,超過25 cm,增產不顯著;耕層深度每增加3 cm,耕作成本增加20%,且深耕需要多加施肥料,否則可能造成減產[1]。白城市春季干旱嚴重,為增土壤墑情,粘重土壤可先深松,后灌水。砂壤土,可先灌水,后深松,可在4月中旬(土壤解凍后)至下旬播種前進行。深耕的增產作用可保持2~3年,故不需連年深耕,可實行深耕、淺耕或行間深松相結合的辦法,加深耕層。蓖麻不宜連作。一般每2~3年與豆科、禾本科等作物實行輪作1次。蓖麻對前茬作物的選擇要求并不是十分嚴格,但前茬作物以大豆或豆科綠肥作物和小麥為好,油料作物、甘薯不宜作蓖麻的前茬。
3種子處理
3.1曬種
蓖麻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2~3 d,如天氣溫度低,可多曬1~2 d。曬種時,可將種子攤曬在鋪有草席等物的場地,要注意勤翻動,使種子受熱均勻。曬后能促進種子后熟,降低水分,提高種子發芽率[2]。
3.2精選種子
選擇新鮮、粒飽、大小、光澤、斑紋一致的蓖麻籽作種子用。無種阜的種子只要種子質量好也能發芽,可作為種用。40~60 ℃的溫水每10 kg放入2~3 kg蓖麻種子,每隔30 min攪拌1次,經4~8 h,撈出浮籽,取用沉底的種子。
4播種
蓖麻播種提倡在適宜播種期內適時早播。白城市以4月末5月初為宜。播種后覆土深度要適當,覆土太淺,表土干燥,種子不易發芽或出苗不齊;覆土過深,幼苗出土困難。在土壤粘重的地區,種植蓖麻尤要注意覆土不能太深,否則,會嚴重影響出苗的整齊度。在土壤水分適中的情況下,覆土深度以4~6 cm為宜。
5合理施肥
一是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廄肥、堆肥混合過磷酸鈣和草木灰作基肥為好,施肥量根據地力情況施10~20 t/hm2。二是重施種肥。種肥可以彌補底肥的不足,應以速效性肥料為主,一般用量為磷酸二氨150 kg/hm2 [3]。三是適時追肥。追肥應采用速效性肥料,一般追施用量為尿素300 kg/hm2。追施時肥料距植株根部10 cm以上,并深施10 cm。
6科學灌水
成株蓖麻在田間積水15~20 cm,積水8 h,葉片開始萎蔫,超過12 h,即可死亡。為防止蓖麻積水成災,可結合最后一次中耕,進行開溝培土,既可防止蓖麻后期倒伏,又有利于排水防澇。
7田間管理
7.1查苗補苗
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如果苗子過擠,則要疏苗。待長出3~4片真葉時,要進行間苗1次,每穴留壯苗2株,以防地下害蟲危害。間苗過遲,常造成苗子相互擁擠,致使幼苗生長瘦弱,形成高腳苗。間苗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蓖麻產量。當幼苗長出5~6片真葉、植株已有25~30 cm高時,可結合中耕進行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4]。
7.2中耕除草
第1次中耕除草應結合間苗進行,除草次數視雜草多少而定。以后每隔10~15 d中耕1次。在蓖麻整個生育時期可進行3~4次,最后一次培土應在蓖麻現蕾開花前結束。
7.3病蟲害防治
蓖麻病蟲害種類較多,最常見病害為蓖麻枯萎病,常見蟲害為草地螟。
7.3.1枯萎病的防治。一是選用抗病品種。根據近幾年觀察和生產實踐經驗發現,一般從南方引進的品種易感病,在使用時要十分慎重;二是拔除病株徹底燒毀;三是深耕破壞病原菌的生活環境;四是在未發病的地段采收種子,單收、單脫、單藏,以消除病源;五是在發病初期用50%甲霜靈水劑灌根,枯萎病重的地塊用30%惡苗靈水劑灌根;六是實行輪作。一般每3~4年與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輪作1次[5]。
7.3.2草地螟的防治。由于草地螟有集中危害、暴發性強、迅速擴散等特點,所以在防治策略上應以防治幼蟲為主,要搞好預測預報,抓住防治時機,在防治上既要及時又要快,把幼蟲消滅在成災之前,防治應在幼蟲3齡之前。一是要早期監測。早期監測是預防草地螟造成嚴重危害的重要措施。當黃昏時分,在戶外燈光周圍或蓖麻田上空有大量的草地螟,表明會發生草地螟危害,或拔開雜草看有沒有絲化的洞穴、蟲糞或草地螟幼蟲,并及時進行防治。二是及時鏟除田間雜草,消滅蟲卵和初孵幼蟲,實行深翻,破壞越冬場所。三是藥劑防治。用20%速滅殺丁、4.5%高效氯氰菊酯、21%滅殺斃、2.5%功夫菊酯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8適時收獲
蓖麻成熟的標志:中下部葉片陸續老化脫落。蒴果成熟時外殼硬化,果穗上蒴果大部分呈現深褐色或黃褐色,蒴果凹陷,部分有裂紋出現時即可收獲。若是蒴果不易開裂的品種,則可待果穗上全部蒴果成熟,果皮呈黃褐色時采收。果穗成熟順序為先主莖果穗,后一級分枝果穗,再二級分枝果穗,成熟一批,收獲一批,一般要收獲3~4次。收獲工作宜在晴天上午進行,因為此時露水未干,成熟蒴果不易炸裂,可避免種子脫落造成損失。
9參考文獻
[1] 黃家祥.蓖麻生產及綜合開發利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 顧名勛,朱國立.我國北方蓖麻高產栽培技術綜述[C]∥.蓖麻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文集,1994(10):96-98.
[3] 郭安民.整枝技術在蓖麻生產上的應用[C]∥.蓖麻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文集,1994(10):129-132.
[4] 傅福勤.蓖麻綜述[C]∥.蓖麻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文集,1994(10):5-9.
[5] 張云萬.蓖麻重茬簡報[C]∥.1992第三屆全國蓖麻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交流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