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0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農民其實并不是一個好干的工作,因為它得了解自己的地,得了解自己所種植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出現問題了還要及時解決。但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是:農民們普遍文化程度低,農業知識缺乏,因此很多農作物出現了問題也沒法解決。這就要求我國政府應該多向農民普及農業科技與信息,增加他們的農業科技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摘要 分析了玉米一株多穗的發生原因,介紹預防措施,以為在生產中防止一株多穗現象發生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科技與信息,多穗,雌穗,玉米,原因,對策
2010年在江蘇的蘇北地區,大面積的春播玉米出現一株多穗現象,群眾稱之為“香蕉穗”。每個雌穗的結實數非常少,正常的雌穗,結實數大約在400~600粒/穗之間,而一株多穗的植株,雌穗結實數大都在20~30粒/穗,甚至沒有結實,減產非常嚴重,一般減產40%~60%,嚴重的甚至絕收。
從玉米的生物學特性看,除上部的4~6節外,每個莖節上都有腋芽,莖上不伸長節上的腋芽可以形成分蘗,伸長節上的腋芽可以進行雌穗分化。一般情況下,只有上部1~2個腋芽可以分化成果穗,其中大部分在發育中退化。但在營養過剩,生長過旺的情況下,會激發出3~5個腋芽分化發育,從而形成一株多穗的現象。玉米雌穗在植物學上是屬于變態的側莖,果穗柄為短縮的莖稈,各節生1片僅有葉柄的變態葉(苞葉),在苞葉中的葉腋中潛伏著一定數量的腋芽。在主軸死亡、養分積累較多的情況下,可造成這些腋芽的萌動,發育成多個小穗。但并不是所有的腋芽都能發育成雌穗,只有其中條件最好的1個穗子能發育成雌穗。因為在這個穗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產生激素,促進植株體內的養分向其體內傳輸,抑制其他幼穗分化和發育。
1多穗現象的原因
1.1遺傳因素
不同品種腋芽發育進程不同,有的品種在適宜條件下多個腋芽同步分化發育易形成多穗。如一些糯玉米及甜玉米品種,往往每株可以有2~3個果穗,甚至更多。但是每個雌穗的結實數少。有的品種則第1個腋芽分化發育優勢明顯,從而抑制下1節果穗發育進程,不會形成多穗,如一些常見的雜交玉米品種[1-2]。
1.2天氣原因
玉米開花的最適溫度為25~28 ℃,低于18 ℃或者高于38 ℃,雌穗便不能開花。高溫干旱會縮短雄穗散粉時間,降低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影響受精。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對雌穗開花有利。低于60%,開花數目明顯減少,濕度過大,花粉粘結成團,容易吸水膨脹,失去生活力。2010年在江蘇省北部的淮北地區產生“香蕉穗”最主要的原因是抽雄授粉期間的異常高溫干旱所致。
1.2.1高溫。在2010年春玉米抽雄散粉期,6月14—22日出現連續7 d的干熱風,白天最高溫度達到38 ℃,加上空氣濕度非常低,花粉粒迅速失水死亡,第1雌穗受精率低,生長受到抑制。由于玉米生長具有頂端生長優勢,第1雌穗生長受到抑制后,在后期肥水條件好的情況下,下面葉腋的潛伏腋芽開始發育,剩余的養分便向其他果穗輸送,形成多穗現象,但是基本不結實或者結實很少。這種現象在生育期長的品種上表現尤為明顯。
1.2.2高溫干旱造成的“雌雄不遇”。玉米大喇叭至抽雄期是需水臨界期,此時缺水影響雌穗的每穗粒數和雄穗的花粉量,嚴重造成花期不調,雄穗不能及時抽出,形成“卡脖子”旱;或者雄穗能夠抽出散粉,但由于雌穗對水分要求更高,高溫干旱,雌穗發育相對滯后,不能及時吐絲,造成雄穗先散粉,散粉結束后,雌穗才開始吐絲,由于田間沒有花粉,雌穗便不能正常受精,形成“花期不遇”,造成一株多穗的現象[3]。
1.2.3極端的陰雨寡照天氣會造成多穗現象。主要因為雄穗不散粉或散粉后,雌穗花絲有雨水而導致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死亡,無法受精,導致空穗無籽,或者授粉率很低。過剩的營養物質又重新分配到下1節果穗,導致多穗現象的發生。這種現象在夏玉米中較多見。
1.3病蟲危害
玉米受粗縮病危害也會出現多穗現象。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一種病毒性病害,可防而不可治。這是因為玉米粗縮病病毒在玉米體內能產生激動素等激素,打破玉米體內的激素平衡,導致第1雌穗的穗位優勢喪失,形成很多小穗。發病越早的病株,多穗現象越明顯。病株一般節間縮短、矮化,部分輕病株僅比正常株略矮,其葉背通常可以檢查到病害特征性癥狀“蠟白條”。
1.4碳氮代謝不協調
拔節后玉米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期,莖葉生長量大,雌雄穗分化形成,干物質積累較快,如果土壤肥力較高、水肥過多,會造成碳、氮代謝不協調,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成熟而形成多穗。如果玉米播種密度低,肥水條件好,更容易發生。
1.5種植密度不合理
葉片相互遮蔭,花粉粒不易落到雌穗上,無法正常受精結實,加之適宜的環境條件,促使下一雌穗發育成熟,形成多穗。出現多個果穗的玉米植株,果穗一般都很小,結實率不高,對產量影響大。在雌穗發育階段掰掉多余的果穗,保留1~2個生長正常的果穗,可以減少由玉米種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產量損失[4]。
2防治玉米多穗的主要措施
2.1因地制宜地選擇優良品種
首先,選用國家審定并在一定區域內推薦種植的品種
其次,根據農業部門推薦的品種布局選種;再者,從正規種子經營店購買質量可靠的種子,索要發票,妥善保存。切忌盲目求新、求異,或圖便宜購買假冒偽劣種子。
2.2科學管理水肥
玉米抽雄前后需水量最大,是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之間。如果水分欠缺,應及時灌水、保墑,以保證雌雄穗均衡發育,以降低多穗的發生。根據不同品種需肥特性、種植區域、方式、時期等,確定施肥元素及配比。一般品種在中等地力情況下,施三元素合肥900 kg/hm2作底肥;3~4葉時,開溝條施速效氮,施尿素150 kg/hm2或碳銨375 kg/hm2;12~13葉時,施尿素450 kg/hm2或碳銨1 050 kg/hm2。
2.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玉米播種期的確定要結合安全播種期,避開玉米粗縮病,錯開1代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七葉期前是易感病期,七葉期后玉米的抗病性增強。春玉米地表下15 cm地溫穩定通過12 ℃作為適宜播種期;在該地區,4月10—20日播種較為理想,夏玉米應在6月18日以后播種較為安全,做到一播全苗。合理密植有利于植株間通風透氣,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個體充分生長發育,降低多穗的發生,緊湊型的品種種植密度為5.25萬~6.00萬株/hm2。
2.4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發現多穗時應及時掰掉,保留1~2個果穗,避免消耗養分,保證目標果穗養分的供應及積累,以減少產量的損失,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
3參考文獻
[1] 李宏.玉米多穗現象分析[J].新農業,2004(12):13.
[2] 張世洪,郭曉紅,郭元平,等.玉米多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種業,2007(4):34.
[3] 周群喜,王國平,龍慶海,等.東臺市夏播玉米多穗和不結實的發生及原因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09(2):85.
[4] 閻紅琳.玉米多穗的原因與防治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0(2):38.
小編推薦站內高人氣雜志:農業科技與信息報道的范圍是:農業科技研究與生產技術動態,如新成果、新理論、新經驗、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有關熱帶可持續農業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動植物品種選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集約化種養技術、農業生物災害防治、農產品儲運保鮮加工等科學試驗報告;農業經濟管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新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圖書信息情報學,科研體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論文,以及考察報告、綜述、人物介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