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1月0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圍繞閱讀享受,闡述了目前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并從環境、制度、服務、館員隊伍以及閱讀氛圍等方面論述了高校圖書館如何進行閱讀享受建設。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方面論文,高校圖書館,閱讀享受,建設
1 現代讀者需要的是閱讀享受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現代高校圖書館將迎來一大批全新觀念的讀者。這個“新”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上,而且體現在他們對圖書館所持有的態度上,新時代的“讀者需求”不僅包括知識資源質量和服務的需求,還有對利用圖書館過程中的體驗需求,我們稱之為“閱讀享受”。
閱讀享受,是體驗式經濟時代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它是指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從思想、生理、心理以及審美等方面獲得的體驗和感受的總和。新時代的高校讀者希望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殿堂,還能成為他們心靈的棲息地,可以使他們暫時放下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就業緊迫感,或休息,或閱讀……他們所需要的閱讀享受包括制度上的尊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環境中感受到的人文關懷、親切而又學識廣博的館員以及良好的閱讀氛圍等因素。[1]
2 目前高校圖書館在閱讀享受建設方面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迅速,無論在館藏資源、設備投入或是在服務意識和創新能力上都得到極大的加強,圖書館的綜合實力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仍有不少讀者在欣喜之余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欣喜于圖書館的現代化設備和海量的館藏資料,卻茫然于圖書館參差不齊的管理和服務,無法有效地利用好學校的圖書館。歸根到底,最主要原因是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無法獲得他們想要的閱讀享受。目前高校圖書館在閱讀享受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環境普遍不太理想
雖然相繼出現了頗具氣魄、裝修現代化的圖書館大樓,但卻普遍缺少了些以人為本的氣息。例如,過多地強調圖書館的學術性而忽視了其文化休閑性,導致圖書館內除了桌椅、書籍之外別無他物,給讀者以沉悶、單調之感;大多數圖書館雖有寧靜的環境,卻缺乏新鮮的空氣和美麗的綠色植物,看書累了沒有能夠緩解疲勞的環境。
2.2 管理制度有待加強
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不僅希望圖書館能夠有良好的秩序和環境,而且還希望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是現行圖書館為保證正常的工作秩序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大都是從有利于圖書館的文獻保護和管理而不是從有利于讀者的使用出發的,如讀者在進入閱覽室的時候,不允許攜帶自己的有關資料,也不允許帶包,這給讀者帶來很大的不便。很多圖書館還存在不夠人性化的現象,如將讀者人為地分等級、超期罰款、張貼“偷一罰十”等生硬標語,等等,這都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誤解和質疑。
2.3 個性化服務還存在很多局限性
在對待讀者方面,圖書館還沒有完全做到以人為本,仍以管理書為中心,對各個層次、各種需求的用戶提供千篇一律的服務,仍沿用“等讀者上門”的服務方式,還沒有真正在分析讀者需求的基礎上提供對口服務。新時代的大學生讀者,特別是80后和90后的讀者,比較喜歡自主性學習、自助性的瀏覽和休閑性閱讀,并希望有一個與人溝通交流學習感受的氛圍,但很多圖書館依然停留在嚴肅、傳教式的單一服務上,特別是過多地強調圖書館的學術性,忽視了其娛樂性,使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沒有輕松、自由、休閑的感覺,閱讀享受效果大打折扣。
2.4 高校圖書館員的現狀難以令人滿意
一方面,館員隊伍構成復雜,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另一方面,一些學校的領導對圖書館不夠重視,館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相對偏低,影響了圖書館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態度。而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教師和求知欲比較強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對信息需求和服務要求都比較高,現有圖書館員的服務遠未能達到要求,更不用說“百問不厭”和“百問不倒”了,影響了讀者正常利用圖書館。
3 以人為本,構建高校圖書館的閱讀享受體系
對于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從物質上建造一個現代科技的圖書館已不是難題,關鍵是如何在其中融入體驗的因素,即一種閱讀享受的體驗。這就要求圖書館要根據讀者需求和實際情況,從環境、制度、服務以及氛圍等方面融入人文、情感關懷等因素。
3.1 環境是獲得閱讀享受的基礎
高校圖書館開展的一切服務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而讀者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也時刻與圖書館環境聯系在一起,它影響著讀者在館時間的長短或是否再一次光臨,當圖書館無法提供其所希望的環境條件或環境條件令讀者不舒服時,他們就會離開圖書館,甚至會減少到館次數。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圖書館環境對讀者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文化教育性和科學實用性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人文、和諧的主題。
首先,在館舍建筑上,高校圖書館應是一個標志性文化建筑,既要具有時代的技術特征,又要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魅力,才能給人以陶冶情操的感染力;館舍周圍應配以綠地、雕塑、噴泉等,以襯托出圖書館的雅靜,從而以寧靜典雅的文化氛圍來吸引讀者。其次,營造和諧舒適、靈活方便而又體現親和力的人性化閱讀環境。在功能布局上,應以讀者需要為先導,力求使布局盡可能貼近、吻合讀者的感觀需要和心理需要,并在醒目位置設立圖書館樓層分布圖、電子觸摸屏、檢索機器等,讓讀者一進館即可了解圖書館的基本情況;在設備設施上,應依照現代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如閱覽坐椅的形狀與人體自然曲線的吻合性以及書架、期刊架高度應與多數讀者的視線高度相稱等;在色彩調配上,應講究藝術和人文的完美結合,同時還應保證采光、通風和照明的效果,力求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并把自然通風、采光較好的地方留給讀者;除此之外,還應靈活運用環境綠化、移動式家具、結構化綜合布線技術、各種裝飾品等豐富圖書館的服務環境。例如廣州大學圖書館內的大堂和通道上,放置著很多舒適的沙發,讀者可以在這里進行學習之余的休息和交流,充分體現知識性和休閑性相結合,讓到館的讀者有所得、有所樂、有“家”一樣的感覺。[2]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讀者求知的催化劑。可以想象,當你來到一個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光線適宜的閱覽室,再看到一排排干凈、整齊的桌椅和書架及一張張工作人員熱情的笑臉時,難道你還不想在這幽靜舒適、心曠神怡的環境中享受一份獲取知識的快樂嗎?
3.2 高素質的館員隊伍是讀者獲得閱讀享受的基本保障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館員是最寶貴的財富,他影響著圖書館的工作和形象,決定了圖書館的一切。閱讀享受氛圍的成功營造,必須充分調動館員積極性,改善其工作態度,提高其素質水平,讓廣大讀者面對的是熱情、親切而又高素質的館員隊伍。
3.2.1 管理上,應體現人文科學精神。尊重館員個性和個體差異,在保證圖書館整體目標的基礎上,滿足每個館員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輔以激勵手段,最大限度地滿足館員物質上和心理上的需求,讓館員有家的歸屬感;實行民主化制度,讓館員參與管理,在圖書館的每一個重大決策、每一項制度的制定與革新過程中,廣泛吸納館員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館在一個充滿激勵情緒、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和奮斗精神的人文環境中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3]
3.2.2 工作態度是工作質量的先導因素。作為一個高校圖書館員,首先應全面了解圖書館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歷史意義和作用,增加工作的自豪感,以溫和、含蓄的態度服務讀者、幫助讀者,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圖書館事業中去。這是一個館員做好圖書館工作的首要條件。[4]
3.2.3 閱讀享受的營造要求現代圖書館向重視對“人”服務的方向轉變。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主要由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教師和大學生組成。這就要求館員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外語和學科專業知識,并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提高學術研究能力和業務技能,讓廣大讀者在圖書館中感覺到不但能利用高質量的知識資源,還能夠得到高素質館員的幫助。同時,新時代的館員還應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在與讀者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和關懷讀者,增強圖書館的親和力。
在圖書館員工工作態度熱情、服務耐心周到、言談舉止親切、文化素質較高的條件下,廣大師生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就會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這無形中提高了高校圖書館的閱讀享受效果。
3.3 構建充滿人文關懷的制度
閱讀享受的營造需要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支持,圖書館應改變以往以書為中心、強制讀者服從管理的制度,在制度建設中融入人文因素,表達人文關懷,以讀者為中心,建立健全合理又合乎人性化的規章制度。
首先,公平地對待每一位讀者,保障讀者公平利用各種資源的權利,取消現行制度中人為地將讀者進行等級劃分的條例,例如取消“教師閱覽區”“科研租賃空間”等。應在平等的條件下讓廣大讀者均有利用的權利,可以借鑒一些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實行“積分制”管理,即讀者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能夠獲得相應的積分,通過積分總分的高低來確定其是否有利用這些有限資源的權限。[5]其次,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用誘導代替禁忌,并在語言上多點親切感,例如取消服務禁語,如“偷一罰十”“嚴禁亂扔垃圾”……而利用親切的提示語言替代,如“請檢查您是否已經辦理了借閱手續”“帶走垃圾,留下文明”等。再次,在讀者管理過程中,提倡多教育、少懲罰,充分利用導讀和讀者培訓,引導讀者正確利用圖書館,減少違規情況。
只有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制度,才能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讀者第一”口號的真實意義,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可,從情感上獲得尊重,從而形成一種自覺遵從的行為,共同維護并享受圖書館的正常秩序。
3.4 個性化服務是閱讀享受建設的關鍵
現代讀者需求成個性化發展,這就要求圖書館能夠根據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樹立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從讀者的實際需要和利益出發,優化整合各種資源以及服務項目,形成一個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新型圖書館服務體系。
3.4.1 建立“超市式”服務管理模式,提供便利式服務。圖書館應積極借鑒現代大型超市“一站式”方便顧客服務的成功理念,摒棄長期沿襲下來的閉架借閱模式,在“模數式”、大柱網、大開間的彈性空間設計前提下,實現查、閱、藏、借合一的“知識超市”大開放管理模式,使讀者的公共活動空間相對集中,功能齊全,全方位開放,不再強調文獻載體形式而只關注信息內容,讀者隨心所欲游移于各種信息中,自由選取所需資料并進行自助式復印、打印,信息點、計算機終端散布各處,讀者可隨時將電子資源與印刷信息“無縫鏈接”。
3.4.2 差異化服務。人性化信息服務應具備多層次性,充分了解不同用戶的不同需要,開展差異性服務。如對于信息技術水平較高、信息需求專指性較明確的用戶,應挑選素質較高的學科館員為他們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對于新生,應積極開展入館教育,讓他們盡快學會利用圖書館;對于畢業生要實行超前服務,使他們能及時了解本學年學校的畢業設計和論文的基本情況,包括畢業設計和論文的時間、人數、內容及指導教師的要求和所需要的參考資料等,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將所需的資料集中起來編制成專題索引,方便他們查找,同時還要實行咨詢服務,及時解決畢業生在利用信息資源方面的各種問題;對于教師讀者,要進行跟蹤服務,提供教學所需參考資料,還要針對其研究的課題介紹有關的文獻資料目錄、相關的書刊和檢索資料以及翻譯等。[6]
3.4.3 自助服務。DIY(自助)是現代社會流行的一種服務方式,圖書館應積極接受,在館內增加自助服務和設備。在充分的入館教育和明確的服務導向指示下讓讀者自由進行自助檢索和自助借還,各層樓或各個室除了配備檢索機和查閱電子資料用的計算機以外,還應配備裝有光驅的計算機,供讀者閱讀隨書光碟,并為讀者配備自助復印機、打印機和掃描儀等,如暨南大學圖書館為讀者設立自助打印機和復印機,讀者只需投幣后就可以自己打印和復印,給每一位到館查閱資料的讀者提供了方便。
3.4.4 重視休閑功能,寓閱讀于休閑娛樂之中。休閑是人們從繁重的壓力(生存壓力、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等)中解放出來后所獲得的一種真正的心靈自由。大學生們承受著繁重的學業和就業壓力,需要一個釋放精神壓力的空間,而圖書館恰好可以滿足學生們的各種文化休閑需要。圖書館應積極創造以滿足個人休閑旨趣為宗旨的閱讀條件,讓大學生們心無外壓,完全以休閑娛樂的姿態出現在圖書館,以平靜的心態進行檢索,以興趣閱讀充實空余時間。館藏方面,內容上應增加形象性讀物,如文學、藝術、音樂、攝影等;載體形式上應增加光盤、唱碟等多媒體文獻,以滿足大學生們視聽的需要。環境方面,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在館內設置咖啡廳、茶座等,讓讀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探求知識,與好友傾心交談,獲得教益,把閱讀作為一種休閑、一種享受。
3.5 營造閱讀氛圍
氛圍,是目前很多服務行業推廣消費的有效手段。星巴克通過營造輕松、愜意的小資氛圍獲得了成功,哈根達斯則因其浪漫情調的氛圍吸引了大批顧客。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改變以往嚴肅、單調的形象,在傳統借閱環境的基礎上,主動營造充滿閱讀享受的氛圍。首先,必須通過營造更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習者、研究者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活動,將圖書館從知識的聚集地變革成為知識的加工地、新知識的孵化地。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舉辦讀者座談會、讀書日活動、讀者征文、讀書沙龍等,把讀者在圖書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帶給每一個人,共同激勵,共同提高;適時舉辦各種讀書主題講座,邀請專家到館舉辦講座;還可利用現代聲像技術在光影聲像中讓讀者充分領略圖書館的文化魅力。讓讀者在這樣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進入閱讀狀態,享受閱讀。
[參考文獻]
[1] 張麗紅.構建圖書館精神家園[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6(8):96—98.
[2] 王志麗.高校圖書館環境設計與讀者心理效應淺談[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3(9):121—124.
[3] 潘松華.基于館員人文關懷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05(6):119—121.
[4] 許旭英.提高館員素質強化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J].圖書館,2008(4):73—75.
[5] 喻新軍.突顯人性化管理構建和諧圖書館[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4):56—58.
[6] 李桂霞.高校圖書館的人性化服務理念[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