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2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開放性損傷是手部創傷的最常見類型,若早期處理不當,不僅造成斷指無法再植、破壞損傷手的功能等后果,而且也增加晚期修復的困難。我院急診科自2001年6月~12月,共收治該類患者310例,經急診搶救及護理,均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為后續治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醫學護理職稱論文發表,職稱論文發表,手部開放性損傷,急診護理
1 臨床資料
本組310例,男性196例,女性ll4例,平均年齡23.7(4~50)歲;受傷原因:車禍135例,壓砸傷61例,機器絞傷94例,其它20例;就診時間:8h內293例,8h以上17例;受傷部位,皮膚撕脫傷107例,指甲損傷68例,嚴重擠壓傷39例,手指離斷傷96例;傷口污染程度:傷口輕度污染69例,重度污染241例;就診時合并休克5例,意識清醒305例。
2 急診搶救及護理
2.1 確定傷情,糾正休克根據“一看、二問、三檢查”的原則,及時查明受傷情況。合并休克者應立即搶救,包括迅速止血、擴容、輸血、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待全身情況好轉時再行清創處理。
2.2 護理措施
① 心理護理:手部開放性損傷患者由于發病突然,患者對瞬間發生的事毫無思想準備,尤其是皮膚撕脫及手指離斷使患者軀體上的完整性被破壞,會使病人產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出現緊張焦慮、痛苦、恐懼等情緒,容易激動,并迫不及待地要求減輕疼痛及了解是否會發生殘廢,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在積極搶救的同時,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給予解釋和宣教,讓病人對病情及可能的預后有所了解和認識,講明急診清創的重要性和大致過程,認真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
在急診搶救和清創處理中,我們要沉著冷靜、神態自若、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復雜情況,操作規范無誤。對于有糾紛因素在內的病人,除了積極搶救治療、高度熱情地對待病人外,還要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我們對病人一視同仁,秉公辦事,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顧慮,取得合作。
② 對癥護理:迅速做好各種藥物敏感試驗,包括青霉素、破傷風抗毒素等過敏試驗。對有休克或休克跡象者,應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的變化,每15min測血壓1次,并作詳細記錄;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吸氧;建立2條靜脈通道,保證靜脈通暢;安放留置導尿管并記錄尿量;觀察患者意識情況及表情變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對疼痛較為劇烈的給予鎮靜、鎮痛,如杜冷丁50mg肌注等;穩定病人的情緒,加強心理護理,通過和病人談話方式向其介紹與本病有關的醫學知識等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提高痛閾;在清創及護理操作中注意避免粗暴的動作,以減輕病人的疼痛。手部開放性損傷易合并感染,加重病情,延緩手功能的恢復。
因此急診清創應迅速、徹底,這是控制感染的關鍵;根據損傷程度、傷口污染情況及清創過程,有針對性地應用抗生素,直到傷情穩定,排除感染可能時才停止使用;清創包扎后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對污染或浸濕的敷料及時更換,在更換敷料時嚴格無菌操作;密切觀察傷口情況,發現紅腫、滲出液應及時處理;囑病人改善飲食,加強營養,以提高全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