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4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推行電子政務是技術進步和政府改革相互作用的結果。建設電子政務是為了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推進社會進步的一種手段;同時,政府機構和執政方式的改革,也要求電子政務不斷發展,以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本文將通過分析電子政務特點闡述其與政府職能轉變的關系,并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做一定探討。
關鍵詞:行政管理職稱論文,職稱論文發表,電子政務,政府職能,科技進步,服務型政府
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生活發生變化,迫使政治體制進行改革。100年前,白話報紙的廣泛發行,對社會中下層人民的思想啟蒙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利用新生事物開啟民智的典型。報紙引導人們達成廣泛的共識,形成強大的民意,人民群眾一旦覺醒過來、團結起來,其力量是無窮的。后來中下層勞動人民發動了社會革命、開創了現代歷史,以報紙為代表的新媒體功不可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電子政務正在扮演著這樣的重要角色,它既是政府改革的內在訴求,以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管理;又是政府改革的外部動力,不斷進步的技術為政府改革提供了物質基礎。電子政務的表現形式,即是把以前需要通過紙媒公開的政務,通過電子材料、網站、甚至微博等當代信息載體傳遞給大眾,提供信息服務、網上辦事與互動交流。電子政務最重要的技術是互聯網,通過網絡,各種信息得以快速在社會上傳播。
一、電子政務具有以下顯著優點,從而成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促進社會發展
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強化其服務性質以更好的配合社會發展。因此,能否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成立考量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向大眾提供全面、快捷而優質的行政服務已經是一些國家政府的建設方向。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正是順應了這種社會現實的需要。政務部門以互聯網為平臺,計算機為終端,將傳統政務工作電子化、信息化,對精簡自身組織結構,優化政務工作流程,更多突出服務性,逐漸削弱管理行。電子政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特別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其公平、透明、規范、快速的優勢愈發明顯,行政效率顯著提高。這樣的行政服務改善了企業運營環境和人民生活質量,當然是政府能力提高的表現。
(二)、降低政府成本
工業革命的本質在于通過機器代替人工實現大規模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社會發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被譽為當代的科技革命,這就說明建設電子政務對降低政府運行成本大有裨益。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是建立高效政府的良好途徑。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普及已經使行政辦事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網絡化的電子政務建設帶來的變化將更加明顯。電子政務建設可以加速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減少信息傳遞錯誤引起的內部消耗,政府行政效率得到進一步簡化,將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電子政務減小了對人力的需求,有助于減小公務人員數量,減輕財政負擔。
(三)、保證社會公平
由于電子政務較之于傳統形式相對公開透明,人為因素在工作中的比例下降,從根本上保證了社會公平。電子政務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來代替人工操作,一些行政事務的處理通過網絡實現,終端計算機處理,確保工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避免了虛假申報、人為修改、前后插隊等問題。一些公務中甚至可以實時查詢進展狀態、負責人員等,保證了公民的知情權。在計算機和網絡日益普及的情況下,電子政務的公平性正在凸顯。
二、電子政務和政府改革的互相影響
(一)、電子政務推動政府改革
不論個人還是集體,如果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就會失去活力、產生懈怠。應時代的要求而建設電子政務,也是給公務人員再學習再創造的機會。電子政務不僅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起碼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完善電子政務體質,加強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處理能力,提高社會運轉效率。在政府行政系統內部,各級行政領導能在網上及時的了解、指導和監督各部門的工作,并對各行政部門做出不同的指示。這將帶來辦公模式與行政觀念上的一次科學革命。同時,建設電子政務也有助于去除官僚做派,減少行政失位,讓政府保持為人民服務的本色,而不是作為當權派高高在上。
利用手機短信和微博通知突發惡劣天氣變化,比如暴雨、冰雹、大霧等,提醒人們做好預防準備,減小時間、財產甚至生命的損失,就是電子政務的創新手段之一。這需要政府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情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主動鉆研電子政務建設。
(二)、政府行為拉動電子政務發展
政府的行為對電子政務的發展具有宏觀導向作用。美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比較先進,克林頓政府時期首次官方提出在政府績效評估中應用信息技術,隨后提出了電子政務的概念。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借電子政務建設促進萎靡不振的IT業在911事件后回暖;奧巴馬政府時期,電子政務成了他建設透明政府、塑造政府形象的手段,他大力建設國家寬帶網絡,縮小不同地區的數字鴻溝,爭取信息化發展滯后地區的民意支持。這些國家行政手段盡管目的不盡相同,但是都對電子政務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國也可以借鑒其發展經驗,在政府改革和電子政務、甚至經濟發展之間做通盤考慮。
三、當前的突出問題和建議
(一)、政府各部門職能不明確
現有的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劃分,基本以各個部門自身的管理領域和專業進行組織,而不是以社會公眾為服務對象進行設置。這造成了一個事件往往需要和多個部門進行辦理,相互重疊部分需要反復和多個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帶來諸多不便。同時面臨職能重疊和職能界定不清兩個問題并存,引發相互推諉等諸多問題,不利于實現多個政府部門之間資源和信息共享,提供對公眾一致性服務的能力。
對此,在充分考慮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基礎上,把相關業務整合,提供對外服務的接口,可以打破當前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在政府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壁壘,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方針下,有效的支持相關政府多個部門的業務能夠重新規劃和整合,提供政府統一服務的流程規劃和管理。政府職能劃分對技術上的要求(特別信息安全),正體現了政府改革對電子政務的拉動作用。
(二)、相關立法滯后
電子政務可能會帶來的信息安全和計算機方面的犯罪問題,以及例如重復建設、共享程度低、標準不統一等制度方面的缺陷,世界各國都加緊對電子政務進行相應的立法工作。其中美國的立法制度比較完善,從國家宏觀控制到各個行業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技術的發明,不斷地補充和修正已有法律。而且,聯邦政府的機構設置也會隨著這些立法做出相應的變動。
對我國的立法工作而言,首先要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要讓電子政務與一段時期的政府工作的側重點和主旋律相輔相成,避免自相矛盾。其次需要吸取國際經驗,盡量避免已經發生過的問題在我國重新出現。最后,電子政務建設是涉及多個部門的大型工程,一定要統籌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全面而協調地發展。
(三)、存在信息鴻溝
在發達城市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落后地區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這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從硬件設施到軟件素質都存在差異。信而在信息時代。如何在研發新型電子政務建設和普及現有技術成果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是當前工作的一個重點。如果電子政務不能保證人們在信息獲取和網上操作方面的平等,還將進一步拉大社會各階層之間差距。
針對電子政務建設不對稱的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指出,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鎮社區設立免費或低價接入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場所,提供電子政務、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養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由此可見,村鎮一級的電子政務亟需加強,這不僅是電子政務本身的協調發展問題,也符合我國努力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基本方略。
(四)、績效評估手段缺失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衡量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和成果的主要標準,績效評估可以直接的反映問題,發現并糾正錯誤,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我國電子政務尚處于初步建設階段,相應的績效評估發展更加滯后。
目前國際上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研究中,構建第三方參與的制度最為流行,第三方常常是一些專業的評估機構或者大學。過往的監督制度多是由各單位下屬的紀檢部門來“自己監督自己”,讓紀檢工作失去效力,形同虛設。由于互聯網帶來更為便捷的參與渠道和集中的討論平臺,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也便于引入第三方參與的績效評估制度。第三方參與的績效評估制度必須站在中立立場,給予各方面相同的評估權力,并保證評估方的個人隱私,保證我國的績效評估是基于大眾參與的。
參考文獻:
[1]孫宇.論電子政務的價值取向——兼論中國推行電子政務實踐的策略選擇[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2] 連國華.從電子政務建設角度對政府體制改革方法的研究[J].發展研究.2012,(6).
[3] 姜雷,陳敬良.論美國電子政務的立法狀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4]黃志平,向紅梅.公民與服務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管理體系的研究[J].專題研究.2011,(10).
[5] 朱兵.試論電子政務建設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關系[J].劍南文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