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4月0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建筑設計中的經濟理念是評判建筑設計方案是否適用的重要依據,合理控制造價是實際工程中的重要課題。
關鍵:高級設計師評職范文,期刊征稿,建筑設計,經濟理念,建筑造價
建筑作品是靠建筑設計的過程來實現的,如果單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回答:滿足社會需求,功能設計合理,造型新穎美觀,符合業主要求——這無疑是必要的條件之一,然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保證社會資源的充分合理應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經濟價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建筑設計產品屬于固定投資的范疇,隨著社會的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來說有一次性投資金額大,建設和回收過程長的特點。這就更要求我們在設計和投資的時候更加慎重。良好的建筑設計產品,必將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相反,不良的建筑設計產品,投入巨額資金長年得不到回收,或者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浪費,更談不上產生經濟效益。
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合理的控制工程投資,這就必須要首先了解構成建筑物的哪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這些因素的內容和數據才能在建筑設計中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對資料的查閱和對比現實的工程案例分析建筑設計過程中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大體有以下幾方面。
1、建筑物平面形狀對于建筑造價的影響。
一般來說建筑平面越簡單,他的單位造價就越低。以相同的建筑面積為條件,依單位造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建筑平面形狀的順序是正方型、矩形、L形、工字形、復雜不規則形。僅以矩形平面形狀建筑物與相同建筑面積大小的L型平面形狀建筑物比較:L型建筑比矩形建筑的維護外墻增加了6.06%的工程數量,相應造成施工放線的費用增加了40%;土方開挖的費用增加了18%,散水費用增加了4%;屋面費用增加了2%;就整棟建筑物而言單位造價增加了約5%左右。以開發的綠色家園住宅小區為例,單位造價按800元/平米計算,則相應增加單位造價800*5%=40元/平米。小區里每棟住宅樓的面積約在4000平米左右,由于平面形狀造成的費用增加為4000*800*5%=16萬元,小區里一期工程就開發了15棟住宅樓,相應投資無形中就增加了幾百萬元。由此可見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以滿足建筑功能為前提,充分注意建筑平面形狀的簡潔設計,會在降低工程造價上起到相當巨大的作用。
2、建筑物層高對建筑造價的影響。
建筑物的層高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題下應盡可能降低,因為在相同建筑面積的條件下,受到層高變化影響的主要項目是外墻、內墻、墻體飾面等,由于層高的增加還要由此引起相關項目的變化:如整體建筑高度加大其基礎設計的成本隨載荷的加大而增加,外墻、內墻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構件的增加,垂直構件的抹灰裝飾量的增加,采暖、衛生、空調、電氣,垂直管道及管徑的增加;因空間體積加大而造成的水、暖、電、空調設備容量的增加,墻體腳手架及水、暖、電、空調安裝腳手架的增加;垂直構件的模板數量的增加等等,從而造成了工程總造價的增加。
根據不同性質的工程綜合測算建筑層高每增加10cm,相應造成建筑造價增加2~3%左右。如浙江七星油庫綜合樓設計層高為3.6m,建筑面積2500平米,設計概算約為375萬元,如果把層高調整為3.5m,將節約近十萬元投資,如果項目資金批準有缺口的情況下,降低層高不失為一種協調的可能。當然,不同規模,不同裝修檔次,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其層高的降低與造價的降低比例是不相同的,但是合理降低層高必然會減低建筑造價的答案的唯一的。
3、建筑物面積大小對建筑造價的影響。
隨著建筑物建筑面積的加大,建筑物單位造價是減低的,這是因為由于建筑面積的加大導致加大面積后的建筑外墻圍護結構的長度占單位面積的比率降低了。如標準層分別為15m*40m和20m*80m的兩棟建筑,其外墻圍護結構的長度占單位面積的比率分別為(15+40)*2/(15*40)=18.33%,和(20+80)*2/(20*80)=12.5%。加大面積后的外墻比率降低了(18.33%-12.5)/18.33%=31.81%,外墻圍護結構(包括墻體、門窗、幕墻、外墻飾面)的造價一般占總造價的25%左右,由于外墻圍護結構的比率下降了31.81%,從而導致建筑造價降低了25%*31.81%=7.96%。在住宅的設計過程中同樣會發生如上的結論:按兩居、三居、四居室的設計順序排列其建筑物的造價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在住宅設計設計中居室的單位造價往往低于廚房、衛生間的單位造價。
隨著居室數量的增加而廚房衛生間的面積不會同比例增加,這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價,有關數據表明,三居室住宅的設計比兩居室住宅的設計降低了1.5%左右的工程造價,可見在住宅設計工程中應盡量多設計三居室、四居室住宅,其實是有利于造價降低的,但是現在房價普遍偏高,所以政府方面控制大戶型的設計,這和現在的國情有關系,就另當別論。當然,隨著建筑面積的加大,造價的降低也是有一定范圍和條件限制的,當超出一定的限度后,造價變化的因素就比較復雜了,而且廚房和衛生間的面積比重也可能跟著大幅度增加,但是只要在設計中合理的掌握面積的變化,就能夠達到合理降低投資的目的。
4、其他相關知識的補充對建筑造價的影響
建筑師本身對建筑材料的性能、價格,建筑設備價格和使用部位有所了解。
首先,我們在充分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質、性能和各項技術指標的基礎上,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類型建筑材料、設備的價格,以及他們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部位占總投資的比例,并結合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以靈活、合理,經濟適用為原則,選用材料設備。把設計先進與經濟合理的思想體現在材料設備的選型中去。設計師還必須充分了解業主的設計意圖,運用建筑設計的經濟理論,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資金,使的我們完成的設計作品既滿足設計條件,又不超出規定資金限額。
5、工程經濟人員對建筑造價影響的作用不可忽略
長期以來,工程經濟人員處于這樣一種工作狀態:常常是設計師們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完成以后,交給工程經濟專業人員去核算,他們的任務是按設計內容,設計要求,計算工程量,套用規定定額,計取費用,核算工程造價,在前期決策階段,他們很少參與設計意見,不了解建設單位的投資意圖,建設規模,資金來源,更談不上向建設單位及設計師提出他們的經濟合理建議。
很多地方的工程經濟人員在方案設計初步設計階段是不了解設計師們的設計構思的,也不清楚場地狀況,經常是概算完成以后到工程竣工也從來沒到過建設現場,方案設計改變,修改后的設計直接送報甲方,而經濟人員的工作變的似乎更類似于財務核算的財務人員。這樣的狀態下,工程經濟專業人員很難在工程建設領域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大多數建筑師至少應該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設計工作中盡量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造價損失。
結語:
綜上所述,在今后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更加注重經濟理念的考慮,在經濟的基礎上合理的布置建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