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3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雖然網絡信息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圖書館仍然是人們獲取信息資源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圖書館的管理主要是針對信息資源而言的,管理信息資源是圖書館社會職能的根本所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圖書館要想繼續保持其社會價值,就必須改革其管理模式。
關鍵詞:圖書管理評職范文,期刊征稿,圖書館,管理模式,數字圖書館,發展趨勢
前言: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文明,前人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而現代人同樣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的文明增添色彩。圖書館作為承載這些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場所,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圖書館內的文獻信息資源就成了發揮圖書館社會價值的重要內容。圖書館管理模式也在逐漸轉變,從注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獻收藏的管理,今后的發展趨勢將是對知識信息的管理,圖書館管理模式正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革,充分發揮著它重要的社會價值。
一、對圖書館現代管理模式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現代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著,逐漸進入知識信息時代,尤其是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愿意利用網絡來完成對信息的查詢與使用,這樣圖書館的社會存在價值被降低。另外,閱讀者的需求不斷提高,也為圖書館管理帶來機遇與挑戰,所以,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現代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滿足閱讀者的需要。
我國市場經濟在國家積極的宏觀調控下,快速地發展著,市場的競爭也從國內競爭擴大到國際競爭。國外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進入中國信息市場,為國內的圖書館事業帶來了機遇,同時更帶來了挑戰。如果國內圖書館的現代管理模式不進行改革,創設自己獨特的品牌,以優質的服務吸引閱讀者,那么國內圖書館將很難在信息市場的競爭中站住腳跟。
國內多數的圖書館運用信息管理模式進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對信息資源的開發、規劃、控制、集成與利用都有較好的效果。但是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圖書館對于文獻、信息資源的加工與利用過程中,都出現了觀念傳統、方法老舊的現象,圖書館的管理手段,服務內容、模式等都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是不利于圖書館發揮其社會存在價值的。
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同樣提高了對圖書管理人員的要求。圖書館要想發展,管理人員就必須時刻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實施新的措施,創新管理系統與服務系統,當然,這些都需要管理人員具有創新意識與較高的知識與能力素質。但是,從國內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上來看,大部分管理人員對變革管理模式意識薄弱,自身的知識素質與能力素質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二、對變革圖書館現代管理模式的建議
圖書館現代管理模式的變革是實現圖書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所以說,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應該從靜態的組織結構與動態的管理機制兩部分進行改革,提高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功能,以便為閱讀者提供更好的環境與服務。
(一)組織結構變革
1.改革現行圖書館組織結構的必要性
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文獻、信息不斷更新,人們對于知識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傳統的組織結構已經不能為閱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就限制了圖書館的發展。人們在不斷吸取知識與信息的同時,還在不斷地消化知識,創新知識。所以,閱讀者需要圖書館能夠提供更好、更新的信息資源。但是,管理人員的知識與能力素質限制了圖書館創新的發展,所以,需要進行組織變革以促進管理人員素質的提升。另外,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外信息技術進入國內市場,為圖書信息事業增加了更大的壓力,圖書館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那么,變革組織結構成為促進圖書館發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組織結構變革的建議
新型的組織結構需要在提高全體管理人員的素質的基礎上完成,改變各個部門之間封閉的狀況,建立組織管理小組,將知識傳播作為小組工作的重點。例如,可以根據圖書館某一領域文獻、信息資源的實際情況建立“知識傳播小組”,設置組長一名。這些管理人員將對該領域的所有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深入了解,以便能夠解答閱讀者的問題,為他們提供有效的閱讀參考。設置專門的圖書采購部門,并參與管內圖書的分編、上架、管理等工作,使圖書館的每個管理人員都能有“圖書館即是家”的意識,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二)管理制度變革
1.改革現行圖書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管理制度是對圖書館管理人員工作的約束,也是激勵管理人員創新服務的重要手段之一。現行的管理制度將圖書館中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作為管理的三要素,圖書館與外界的聯系較少,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吸取外界信息,進行革新。所以,改革現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管理制度變革的建議
新型的管理制度將管理三要素變為人、科技、資本,這三種管理要素相互作用,在加強與社會環境之間聯系的基礎上,將數理統計技術應用到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考核中,提高管理人員的勞動效率與創造性,實現降低投資成本,提高圖書館社會價值效益的管理目標,這是人力資源與資本之間的制度管理。而人力資源與科學技術之間進行文化制度管理,即將知識與能力作為管理系統的價值基礎,根據管理人員的不同知識素質與能力素質進行有效的分工,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的文化價值,營造圖書館濃郁的文化氛圍,促進信息的交流與知識的傳播。在兩種管理制度的共同進行下,提高管理人員傳播知識的效率,進而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三、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一)信息資源共享化
在數字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個圖書館如果只想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滿足讀者對信息量的需求,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圖書館的開放與合作顯得極為重要,數字圖書館因運而生。數字圖書館通過互聯網,將各種信息資源單位或者圖書館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將這些結合在一起的信息進行分類,不僅便于管理,還方便用戶進行信息的搜索和查找。如此一來,用戶在查找信息的時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能隨時隨地的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數字圖書館是一種合作的體現,它不僅實現了信息資源單位或者圖書館之間的信息共享,還實現了信息資源單位或者圖書館之間的信息共建。除此之外,數字圖書館還為各使用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如:數據庫團體采購、文獻傳遞合作、館際互借等,這些服務進一步方便了讀者獲取信息。
(二)傳遞信息網絡化
就數字圖書館的存儲目的而言,就是實現信息的數字化,即:為了便于計算機對信息進行識別,將所有信息資料(如圖片資料、文字資料、音頻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其轉變為數字信息資源,供計算機進行識別。就數字圖書館的特征而言,信息存儲數字化以及業務管理的網絡化,是其最為主要的特征。實現圖書館業務管理的網絡化,能很好的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質量。服務、數據庫、工作站不同,要想互相操作的可能性似乎是沒有,但是數字圖書館卻能辦到。數字圖書館只需應用協調性軟件或者是聯合式軟件,就能查詢出具有相似性的服務內容或者是數據信息。在沒有數字化圖書館的情況下,讀者在用計算機對信息資料進行搜索的時候,需要檢查每一個站點,顯得十分麻煩。數字化圖書館就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讀者在搜索信息資料的時候,只需給出一個搜索點,就能獲得與此相關的全部信息。數字圖書館是一種虛擬的電子信息系統,其最終目的是為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實現信息傳遞的網絡化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服務理念主動化
就服務理念來看,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與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有很大的差別。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是當今高校圖書館普遍采用的服務模式,其服務理念比較保守,圖書館是服務的中心所在,教師和學生必須到圖書館中自己進行操作。這種傳統的服務理念被動而保守,不符合現代對服務的要求。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讀者獲取信息資料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故而改變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迫在眉睫。圖書館應該順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要,樹立主動化的服務理念,實現服務的主動化,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多維立體的服務模式。那么何為主動服務呢?主動服務就是創建各種獲取信息的方式,便于讀者獲取各種信息。因此在高校圖書館中建立一個“數字資源中心”顯得極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建立“數字資源中心”,能夠更好幫助圖書館對區域范圍內的數據進行管理;第二,建立“數字資源中心”,便于圖書館對一些重要信息和資料進行存儲,使其不受損害;第三,建立“數字資源中心”,便于圖書館對圖書館的主流數據的管理,尤其是雙備份方法,使圖書館的主流數據更安全。
四、結束語
圖書館的現代管理模式的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圖書館滿足人們對知識、信息不斷增長需要的重要手段,更是圖書館發揮其社會存在價值的重要條件。所以,圖書館的現代管理模式揭示了知識生產、傳播、利用的規律與發展,是人類發展中,利用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圖書館只有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改革管理模式,才能實現圖書館的不斷發展,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忠田.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基本理念[J].圖書館學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