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2月0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以開封歷史文化名城為例,分析了歷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環境特色、人工環境特色、人文環境特色和城市空間特色,總結了開封的獨有特征,從而更好地指導名城的城市建設規劃。
關鍵詞 :文史藝術評職論文,發表論文期刊網,歷史文化名城,環境特色,人文特色
引言:“城市既是世界各地歷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過程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歷史上形成的城市,作為僅次于語言的人類文明的第二大創造,同語言文字一樣,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開封古稱大梁、汴梁,位于河南省東部,是我國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 自然環境特色
開封位于黃河沖積大平原的西部邊緣,是華北平原與黃河平原的交接地帶,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適宜于農牧,且附近河湖交錯,水道四達,自然環境比較優越,促成了早期開封的產生、形成和發展。
1.1“四水灌都,五湖潤城”(江湖)
開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城內湖泊縱橫,分布廣闊。穿城而過的河道主要有四條:“南壁曰蔡河,中曰汴河,東曰五丈河,西北曰金水河”。同時在城區中還有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西北湖五大湖。這些河湖構成了龐大的水利網,使開封的水利交通空前發展起來,形成了“天下之樞”的地位。
1.2“菊香滿城,黃鯉躍動”(特產)
開封作為中國菊花之鄉,菊花已然成為這座城市名片。 “九月重陽,都下嘗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足見菊風之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許多菊花專著問世,如劉蒙泉的《菊譜》、史鑄的《百菊集》等。得益于“開封鯉魚焙面”而聞名的開封黃河鯉魚同樣是開封的一大特產。
2 人工環境特色
2.1層次分明的歷時軌跡(文化古跡)
開封從公元前364年魏惠王遷都開封興建了著名的大梁城,此后2200多年間,戰亂與河水泥沙一次次將名城掩埋,人們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園,掩埋在泥沙深處的古城,就“疊羅漢”般疊加起來,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2.2坊里崩潰的不規整發展(城市格局)
在我國封建社會的城市,一個重要營造標準就是規整平衡。而北宋東京在結構布局上卻表現出新的特色。宮城仍處全城主要的位置,保持了左祖右社的傳統格局等等。但卻更多地顯示出其在結鉤布局上的不規整和畸形發展。有三道城墻,無中軸線,城不對稱,無棋盤式布局。整個城市的重心偏于東南部,產生了許多大小不等的中心區。封閉性的里坊作為城市的基本載體的職能,已為開放性街道所取代。其城市基層管理組織的職能,已演變成為廂巡體制。
2.3自由繁榮的傳統商業(商業街區)
開封城的市肆融于街道、分布全城,與住宅區混雜,沿河、沿街開設各種店鋪,形成商業街。北宋時期市民階級和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就整個城市而言,宮城東壁東華門至馬行街與內城南壁?甸T內外及附近地域,是東京城的兩大中心區。就各部而言又有若干小中心,東部之土市子、南部之相國寺、州橋近旁等處都是人口集中、商業繁華之地。城內有通宵營業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曉市。朱雀門外御街一帶的曉市,天不亮就開業,人稱“鬼子市”。
2.4窄院式民居與蛛網式街巷(民居街巷)
寬場窄院型住宅是開封常見的一種城市院落民居樣式,它由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落經過漫長演變而形成。院落前面的寬場主要用來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為農民打谷脫粒所用。隨著生產的發展,農業活動逐漸退出生活,前場也逐漸消失,僅保留了后面的院落住宅形式。院落一般面寬較窄、進深較長,因而稱其為窄院式住宅。
開封的街道普遍比長安、洛陽窄,一般街巷的間距很小,密如蛛網。城內的主干道叫御路,御路有人行道、水溝、綠化帶。主要大街有:西大街、汴河大街、曹門大街等。城內除縱橫交錯的大街外, 尚有密如蛛網的小巷。如:城南之武學巷、小巷口、大巷口等等。這些構成了北宋東京不同于前代的結構景觀和街巷風貌。
2.5集眾所長的園林之城
北宋開封園林既有規模宏大的官園,也有小巧玲瓏的私園,集中國南北園林特點于一城,應該是中國園林造園技術的巨大發展。北宋開封園林的這種發展趨勢,同開封地形平坦,水源豐富,有密切關系,為筑山開湖創造條件。北宋開封的園林主要有艮岳、金明池、瓊林苑、宜春苑和玉津園。這些園林盡量利用地形平坦,水域廣闊的優勢,成為平原地區園林的典型代表。
2.6技藝精湛的古跡文物(歷史遺構)
開封文物古跡眾多,且都具有較高的價值。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38處。聞名遐邇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繁塔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開封館藏和各名勝古跡中保存著各類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歷史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3 人文環境特色
3.1宋俗古風猶存,文化藝術繁榮
開封作為十朝都會,最盛卻在北宋;宋文化影響著這座城市發展至今。文化傳統多數來源于民間,民俗藝術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展示出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開封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享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汴繡之鄉”、等美譽。主要的民間工藝品有:汴繡、官瓷、木板年畫等。
3.2歷史名人薈萃,富商大賈云集
在開封的歷史名人眾多,如蔡邕、蔡文姬、阮籍、等都寫下了各自的一頁。“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唱遍了大江南北。楊家將、岳飛、王安石、林則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還有在清乾隆年間,山西、陜西、甘肅的富商大賈在徐府的遺址上建造了一座會館,定名為“山陜甘會館”。
4 結語
應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獨特方法,從歷史文化名城市傳統特色構成要素入手分析總結出開封的幾大特色,明確了開封城市特色的脈絡骨架,找出了古城特色保護規劃的重心,為接下來的保護規劃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俊英, 城市特色與規劃方法論[J]. 山西建筑,2010,36( 32) : 44-45.
[2] 寧學軍, 新絳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評價[J] .山西建筑,2011,10
[3] 楊立武,北宋東京城市桔構特點概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