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9月1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對GIS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及其優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包括相關概念介紹, GIS技術給城市規劃設計帶來的變化以及GIS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G IS更好地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
關鍵詞:城市規劃師職稱論文,期刊雜志發表,GIS,城市規劃,應用,問題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而未來二十年內,中國的城市化將面臨著巨大機遇挑戰。與此同時,與城市化工作形影相隨的城市規劃不可避免的在經濟建設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城市規劃在國家經濟社會活動中將日益受到重視。然而,當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工作的狀況并不能讓人滿意,存在諸多問題,如城市市政工程建設事故時有發生,城市交通、水源、防災等管理和決策水平亟需改善和提高。究其原因,城市規劃技術手段的落后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關系到未來我國城市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如何利用先進的規劃技術手段,更加全面、科學、準確地把握城市空間環境的發展動態和趨勢,直接關系到城市規劃工作質量的高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城市規劃中應用GIS技術的現象越來越普遍,GIS在工程選址、城市環境質量評價、城市建設監測等工作中成為重要的輔助決策工具,受到城市規劃設計人員和管理者的重視。
一、GIS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1、GIS 在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工作中的應用
公共設施的選址與布置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內容,其規劃布局不僅影響城市整體規劃的合理性, 更關系到居民使用設施的方便程度。城市交通容量評價、大型超市等商業點的選址、旅游景點規劃、垃圾站選址等都需要GIS的空間分析功能。以旅游景點的規劃設計為例,根據獲得的旅游景點地形圖,可以利用GIS進行景區地形的坡度、坡向分析,再將分析結果與景區社會經濟數據、土地利用數據、交通圖數據結合,進行緩沖區分析、疊加分析、視域分析,制作出旅游適宜區分布圖,最后結合具體情況確定旅游景點的最佳位置,使選址過程更加客觀、理性。充分發揮GIS空間分析功能在城市公共設施選址中的應用,可以避免公共服務設施因為分布過于集中造成的資源浪費或由于分布稀疏產生服務盲區情況的發生。
2、GIS與遙感技術相結合
城市規劃和建設需要實時、長期的監測才能獲得良性發展。RS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取城市空間信息,其與GIS相結合,綜合地形圖、城市總體規劃圖、城市控制性規劃圖,可以實現對城市空間信息的大范圍、可視化、短周期的動態監測,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輔助決策。這種長期、制度化的監測,能有效遏制城市違法建設開發行為的發生,促進城市建設活動的合理進行。
另一方面,根據歷年城市建設現狀的監測結果,制作出不同年份城市居住區、工業區、商業區、道路等專題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各類用地的擴張與分布情況,并分析其演變規律,研究城市發展的脈絡與動力機制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城市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3、GIS與三維可視化
傳統的城市規劃一般基于CAD平面設計或者圖紙平面設計,這種規劃技術方法很少涉及到規劃對象的三維可視化,無法給設計人員和用戶提供逼真的場景感,而且規劃失誤的地方很難發現。而利用GIS的地形模型構建功能,結合正攝影像圖創建規劃區域的地形和建筑物的三維模型,可以實現地表物體的三維可視化。而地下工程管線、地質環境的三維可視化同樣可以實現。這樣,規劃人員就能實時、交互地觀看規劃效果,對規劃效果進行及時判斷和修改,從而降低規劃風險,確保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些作用都是傳統城市規劃方法(平面圖和建筑模型)難以實現的。
4、GIS提高了城市規劃的開放度、透明度
當前的城市規劃方法和理念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表現在城市規劃缺乏選擇性和開放性。城市規劃成了規劃師個人的任務,規劃成果直接對政府或者開發商負責,公眾對規劃的了解程度、參與程度甚少,使得城市規劃變成了一個封閉的系統工程,這與城市規劃的本質理念是相違背的。
近年來,WebGIS、移動GIS、嵌入式GIS等GIS新技術迅速發展并應用到城市規劃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WebGIS 不僅可以使公眾在網上瀏覽GIS 數據,及時掌握有關咨訊,而且也為公眾提供了網上操作、處理相關數據的平臺,公眾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規劃領域做出自己的創意和方案,使公眾積極參與規劃,不僅提高了GIS數據的共享程度,也增強了城市規劃的法律基礎和群眾基礎,利于規劃工作的可持續開展。而嵌入式GIS、移動GIS的動態性、移動性的特點,能夠及時、方便地提供城市規劃所需要的用戶環境的各種信息,為城市規劃和管理人員提供了現場辦公的平臺,不僅提高了城市規劃業務效率,也能加強城市規劃的監察工作。
二、GIS技術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城市規劃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是從西方引進的,雖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改良與變革,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規劃理論體系和規劃設計方法。但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傳統、規劃行政管理體制,規劃發展階段,公眾參與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再加上理論和方法的吸收在消化上的延遲,我們在理論和具體的手法上總是有所延后。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GIS在城市規劃方面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早,但卻發展緩慢,存在偏重于輔助規劃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長期忽視GIS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的現象,這種重管理輕設計的現象的出現不僅和我國現有的規劃體制有關,同時也與GIS應用工程自身的特點和城市規劃設計的自身特點有關。
1、GIS應用工程自身特點方面存在的問題
(1)GIS技術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尚停留在GIS功能簡單應用的階段,如基本的疊加、拓撲、簡單的網絡分析。在規劃領域的具體問題解決中,僅靠這些簡單的空間分析功能往往是不夠的,必須與城市規劃領域的專業分析模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問題的分析解決。而GIS技術與城市規劃領域的專業分析模型的集成與整合使用,由于牽涉到規劃行業知識構成和人員配備構成方面的缺陷,形成了GIS在城市規劃設計領域產業化應用的技術鴻溝。
(2)城市規劃設計常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數據,城市規劃的分析模型也比較復雜,導致了所需的硬件、軟件、數據、人員培訓費遠遠高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統。
(3)基礎數據的收集、供應、更新、共享往往受到體制、機制的制約。規劃工作涉及大量的基礎資料,資料數字化程度較低,全國統一的用于規劃GIS建設的信息分類體系與標準代碼等規范化標準尚未完善起來,加上各級管理部門之間的業務資料交換與共享機制缺乏,導致各部門的GIS數據重復性建設,如土地管理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就存在很大問題,兩個部門間土地數據的分類代碼甚至都有較大差異,加大了數據建設的成本,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共享問題已成為GIS技術應用的障礙。
2、城市規劃的自身特點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國內目前物質規劃階段的特定約束。目前,在城市規劃的實際業務領域,仍以傳統的物質性規劃為主,對背景分析、趨勢預測、論證、影響評價的要求不高,在規劃編制的工作與成果中體現得并不多。規劃專業隊伍也不健全,這些都對GIS的應用帶來很大影響。
(2)城市規劃領域的特殊性。城市規劃的特殊性也決定了GIS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局限。GIS的運行需要一個固定和絕對的環境,但城市規劃包含了社會和物質兩方面因素的內容,有些問題存在著主觀性、隨機性和抽象性的特點,GIS處理比較困難。另外,城市規劃工作的具體過程是不固定的,很多工作的內容不規范。城市規劃的不固定性要求的是一個彈性的系統,這也對GIS的應用提出了挑戰。
結束語:
在當前城市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以GIS為代表的新的地理信息技術將在城市規劃和管理領域得到更寬和更深層次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們應當不斷分析GIS在城市規劃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GIS技術進行升級改進,同時積極培養城市規劃專業GIS應用人才,使GIS更好地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領域,提高規劃設計工作的科學性,為正在迅速到來的中國的城市化工作更好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