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9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蚧蟲體外分泌蠟質層,能阻天敵的傷害和藥劑的滲透,生活隱蔽,世代重疊,種類繁多,這給防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近幾年,我們對奎屯市主要園林蚧蟲進行了生物學特性的系統觀察和防治技術研究,總結了綜合防治蚧蟲發生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高級園林工程師評職范文,園林蚧蟲,防治,關鍵技術
一、危害特點
1、白蠟綿粉蚧(Pheuacoccus fraxinus)綿粉蚧屬。
危害白蠟樹的葉片、嫩枝,嚴重時樹干、樹枝布滿蟲體。雌成蟲體長4.5毫米,寬2.5毫米,橢圓形,體被白粉,雄蟲體紫色,腹末有4根白絲,長短各2根。以若蟲在樹皮縫中越冬。
2、糖槭蚧(Parthenolecanium comi Bouche)盔蠟蚧屬。
雌成蟲橢圓形,黃褐色或棕紅色。蚧殼背面龜甲狀有光澤,頂部呈棱形隆起,有許多不規則小凹溝。雌蟲多固定在嫩枝條的下部。以若蟲在枝條上越冬。危害白蠟、蘋果、山楂、紫穗槐、沙棗、山桃,寄主十分廣泛。
3、楊圓蚧(Q.gigas Thiem er Gerneck)笠圓盾蚧屬。
雌成蟲體橙黃色,橢圓形,有輪文。此蚧大多在較嫩的枝、干上取食。由于逐年繁殖,新舊介殼重疊布滿林木枝干。危害鉆天楊、箭干楊、銀白楊、小葉楊。
4、柳牡蠣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蠣盾蚧屬。
雌蚧殼栗褐色,邊緣灰白色,外常被薄層灰色蠟粉,前端尖,向后漸寬,呈牡蠣形,背部凸起,表面粗糙,有鱗片狀橫向輪紋,若蟲蛻皮殼2個,淡褐色,突出于前端。雄介殼的形狀、色澤和質地均與雌介殼相同,僅體形較小,蛻皮殼1個,淡褐色。危害垂柳、白柳、水曲柳、龍爪柳。
二、防治技術
1.加強園林植物檢疫
園林蚧蟲的個體小,隱蔽性強,危害固定,其遠距離傳播主要靠人為攜帶、運輸,所以在購買、調入花卉、苗木時,必須嚴格辦理各項植物檢疫手續,防止檢疫對象和新的蚧蟲種類人為傳入我市。據調查,2005年我市園林蚧蟲種類為11種,今年止已增加到24種,這表明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加,新的蚧蟲也隨花卉、苗木的調入進入我市。因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要復檢調入我市所有園林樹木、花卉、這也是加強園林植物檢疫更實在、更有效的方法。制定計劃,對全市園林系統10個單位,抽查復檢有苗木生產能力企事業單位苗圃、花圃、溫室,特別是在春秋調入苗木之時,一旦發現檢疫對象要及時銷毀或集中處理。
要建立苗木調入前申報制度。檢疫證不能作為有無檢疫對象或危險性病蟲的保證書。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措施上切實加強,方能將這一傳播途徑阻斷,扭轉園林蚧蟲種類逐步增多,危害逐年加重的局面,設置有效的防御屏障。特別要加強目前尚無該類蚧蟲分布,但具備該類蚧蟲生存條件的蚧蟲種類的防范。如目前在行道樹上危害較重的白蠟粉蚧,在幾個苗圃調查均未發現其危害,這些還未擴散到的地方,就應把該蚧蟲作為重點檢疫對象。苗木調入后和綠化施工時,也要注意查看,發現帶蟲株就地防治,杜絕蚧蟲的傳播和發展。
2.加強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
①選用無病蟲苗木 在進行綠化施工時,要選用無病蟲、健壯苗木,花圃對有蚧盆花應先進行除治,無蟲后再售出。
②合理栽植 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按照生長習性種植物,速生與慢生樹種、喬木與灌木配置要合理。有的公園把白蠟小苗栽在大榆樹下,光線不足,生長細弱,糖槭蚧蟲口密度很大,成為“蟲源基地”。另外,對種植過密的要合理間移。
③適時澆水,合理修剪和施肥 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如澆水、施肥、修剪等,使植株生長健壯,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就強的多。調查表明,在植物生長旺盛的條件下,蚧蟲輕發生或不發生。反之,植株衰老,水肥跟不上,生長勢強,管理粗放,蚧蟲發生則嚴重。如:苗圃站部分白蠟條田,因城市所需樹種的改變,該出圃的苗木未能及時出圃。苗木生長擁擠,通風透光差,糖槭蚧危害較重;部分街道種植的白蠟樹木干旱缺水,發生白蠟粉蚧危害重,有蟲株率達40%,公園溫室花房管理精細,水肥充足,衛生整潔,花木長勢良好,蚧蟲危害輕。
對樹冠過密、過亂的要整形修剪;溫室花卉要注意通風,溫度不宜過高,溫度要適當,在進行樹木、花卉修剪時要剪去蟲密植、花枝,可提高植物的通風透光條件,改變其孳生環境,減少蟲源。
④改善立地條件 環境對園林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往往為人們所忽略,如楊樹栽植在公園綠地上很少蚧蟲危害,而作為行道樹栽植在大街上,卻受到蚧蟲危害。這是因為行道樹的立地條件要比片林、公園差的多,其空氣污染重,灰塵大,空氣濕度小,由于人為踩踏土壤密實質高,土壤板結,透氣性差,水不易澆透,因此對行道樹的管理要多投入人力、財力,合理運用養護技術如松土、施肥等,促進樹木生長,減輕蟲害。
⑤清潔園田 清掃并燒毀喬、灌木樹下的枯枝落葉,能殺大量在落葉中隱蔽或抱卵雌蟲。此法可有效防治水蠟絨粉蚧。對于無論什么原因造成已死亡或頻于死亡的植株和枝杈應及時砍除,以便清除蟲源和清除招引鉺木,改變其衛生狀況。
3、人工除治
①清除林間老齡且蚧蟲危害嚴重的樹木。
②刮除樹干上的翹皮、老皮,破壞雌雄成蟲的生活繁殖場所。
③人工刷除樹干、樹叉上的蚧殼。種苗場職工在春季苗木出圃時用手捋去枝干上的蚧殼,效果很好,對盆花蚧蟲可用牙刷或竹片刷除。
④掌握蚧蟲生活習性,利用其群集特性,如防治白蠟粉蚧,用樹叉處捆綁草繩的方法,在秋季誘集越冬若蟲,在雌蟲產卵期誘殺將要產卵的雌蟲,及時取下燒掉草繩,可滅殺大量越冬若蟲或雌成蟲,成本低,效果顯著。
⑤用高壓噴藥車在卵期和若蟲孵化期沖洗葉片或枝干。
4、化學防治
這種方法仍是當前較為常用的方法,特別是蚧蟲猖獗發生的時候,其技術關鍵是要抓住防治的最佳時期和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并堅持“選擇性的用藥和使用選擇性的藥劑”這一原則。
①根際埋藥方法 根施3%呋喃丹或15%鐵滅克顆粒劑,其用量因樹木大小而異(地徑4cm者50~70克,地徑6cm者每株100克,地徑8cm者每株250~400克),挖穴施入,穴的位置在樹冠投影內側的吸收根處,施藥時間為萌芽、展葉期(4月下旬~五月上旬)為宜。注意埋藥后一定要及時澆透水,才能發揮藥效。
②樹木注藥 采用高壓強力樹木注射器,先用強大的壓力把藥液壓進體內,藥液參與樹體內水分的運轉,輸送到樹木的種個部位,當蚧蟲取食毒液達到一定量時,很快中毒死亡。此項技術能避免對環境的污染,不傷害天地,不受場所、地點限制,并能解決高大喬木的防治難題,持效期長,久效磷注藥殘效期可達30d以上,但較費工時,注射法在樹木整個生長期都能使用,以產卵末期和孵化始期為佳,并能兼治食葉性和其它刺吸性害蟲。可選用50%久效磷等內吸性強的(3~4倍液)。注意兩點:第一,用量2ml/cm胸徑。胸徑在20cm時打1個孔,在30cm時打2個孔,在40cm時打3個孔,孔位交錯。第二,注藥后塞住注孔,防止藥液揮發和流出。
③根灌法 在溫室內,蚧蟲的孵化期從2~11月都有發生,因此防治工作需要經常進行。用50%久效磷 1:500倍液澆灌,方便有效。每隔2~3個月施藥一次,一年3~4次就可控制溫室蚧蟲的危害。
④噴藥法 要以預測預報為依據,采用室內飼養和室外觀察相結合的手段,確定防治的最佳時間,即卵孵化期一若蟲活動期,只要抓住防治適期,常用的觸殺、胃毒性農藥均能奏效。藥劑種類可選用50%久效磷1000倍液或40%速撲殺2000倍液等,早春花芽形成前結合修枝噴灑6~7波美度石硫合劑,除防治蚧蟲外還能兼殺害螨等其他害蟲。
⑤涂干防治 在樹干距地面80~100cm處環狀刮10cm左右寬的帶,上下錯開半圈,只刮去表面粗皮,在此處涂50%久效磷10倍液,為防止藥液揮發,可用同樣濃度浸濕草繩纏住刮干處,每隔一周在草繩上涂浸一次藥液,連續3~4次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