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在經濟不斷發展下,人們對煤炭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進而促進各地區進行煤炭開采工作。在開采煤炭過程中,人們缺乏對防治水工作的認識,在防治水工作上意識較為薄弱[1],因此在煤炭地質工作中經常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將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相結合,能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發生,提高煤礦地質工作安全性,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因此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結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煤礦地質;防治水;結合;必要性
引言
礦井開采業發展歷程中,其施工期間經常會發生地下水災害,由于地下水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極易威脅人身安全同時造成經濟浪費。在礦井有關防治工作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地下水災害的出現,為確保措施的實用性,需要依據礦區地質相關信息。基于此,本文針對煤礦地質與防治水害工作結合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煤礦論文范例:煤礦開采安全論文投稿期刊
1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結合必要性
1.1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如今,科學技術持續發展,工業水平也逐漸提升,致使煤炭資源的供給量也逐步增多,所以必須持續提高煤礦資源的開采量,若想確保礦井施工能夠良好的進行,則需要以礦區地質信息為基礎制定有效的措施預防地下水害的出現,同時提高對此項工作相關資源配置。
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大部分單位均未給予此工作過多的關注,而是就某一方面開展工作,從表層來看生產能力確實有所提升,不過未有效的治理問題,并且引起了多種災害的出現,嚴重阻礙開采單位后期的發展。由此可見,必須在礦區地質結構的基礎上開展防治水害的工作,以此來徹底解決問題,進而促進開采單位的發展。
1.2促進煤礦企業全面發展
地質勘測工作是礦井施工的信息基礎,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礦產施工的安全。相關人員針對地質結構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并以此為依據編制礦井施工方案,盡量不破壞礦井原有構造,有效的增加礦井的使用時間,進而推動開采單位的進步。借助地質勘測技術能夠最大程度的勘測礦產的儲存量,加大施工范圍,提升生產量。所以在針對礦井施工之前開展有效的地質勘測工作具有較高的必要性,其能夠提升開采單位的生產量,增加單位的利潤,進而推動公司的進步[2]。
1.3加快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我國的煤炭資源儲存量較高,同時其在我國工業生產期間應用范疇比較廣泛。在礦井施工期間開展防治水災害過程中必須要以礦區的地質結構為基礎,以此來提升防治工作效果,進而提升單位的經濟收入與社會效益。通常情況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礦井開采單位需要在公司運營現狀的基礎上制定有效的勘測計劃,必須有效的規避影響安全事故的因素,進而保證后續有關工作能夠正常進行,降低有關安全事故問題的出現,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并且增加公司的經濟收入。
(2)在以礦區地質結構為基礎的條件下開展防治水,有關工作者必須針對干擾防治效果的條件開展研究,依據礦井具體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條件合理的編制改善措施,進而提升開采單位的市場競爭力,其次還能夠持續創建有關的安全系統,進而提升開采單位的開采效率與開采效果。
2煤礦地質工作現狀分析
如今,大多數煤礦開采單位不太注重礦區周圍地質結構的勘測工作,在具體的施工期間往往會發生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同時地質技術人員、勘測技術人員短缺,造成專業需求較高的工作不能合理的進行。其次,大多數礦井開采單位在實際的地質勘測工作期間,未良好的開展地質補充調查與勘測工作,致使相關數據確實或精確度較低;未針對地表水源與含水裂隙帶的聯系開展準確的研究;未針對老空區水與斷層水的水里結合情況開展研究;未科學的設計開采計劃;未合理分配工作內容,將責任合理的分配到個人;未掌控具體的煤炭資源儲藏量。
大多數管理人員因為思想比較傳統,一味的將地質工作作為礦井開采過程中給予數據支持的環節,所以沒有給予其高度重視,未將其歸納到常規工作中。此外,大多數礦井開采單位內部相關地質工作者緊缺,地質工作儀器落后,造成地質工作的落實效果不佳,進而影響了煤礦開采的安全性,致使眾多安全事故頻發。
3煤礦地質和防治水工作結合策略
3.1注重防治水人員的專業培訓
聯合開展礦井地質工作與防治水患災害期間,后期防治水工序若想保證其實施效果,則不要確保相關工作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保證工作者可以滿足工作需求,能夠良好的開展礦區地質結構勘測工作并能夠對有關數據開展研究,確保此類數據能夠發揮作用。所以,必須組織煤礦開采期間進行防治水害工作的相關學習工作,確保此部分人員在能夠熟知防治水害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操作有關儀器。
此外,必須熟知礦井地質工作的有關流程與規范,針對礦井地質工作收集的數據可以精準的處理,特別是個別設計圖紙,可以正確的解讀設計信息,指出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從而能夠根據自己以往的工作經歷,優化防治水害的措施,已達到預期的礦井施工質量。
3.2建立監測系統
礦井地質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水文地質的影響。礦井施工前期,相關工作者需要針對施工區域內地質開展勘測活動,從整體上掌握水文地質構造,并設計防治水害的措施。不過水文地質結構隨時在改變,若想保證其不降低礦井施工效率則必須科學的創建監測系統。開展監測工作期間,如果出現水文地質的變動,則必須及時改善施工設計,同時針對易出現的水文災害開展研究,并設計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研發了眾多先進的防御儀器,此類儀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對于礦井施工期間的干擾。提升煤礦的抵抗性能。尤其是在夏季,雨水偏多,礦井開采單位需要采用先進的防御儀器,采用科學的方式,規避安全事故的出現。
3.3完善規章制度
針對聯合進行礦井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害工作來說,由于此項工作在礦井開采期間起到關鍵作用,不能存在任何錯誤,所以在開展此項工作期間需要針對有關規范進行優化,借助完善的標準與規范來限制與指引相關人員開展工作。同時,必須確保合理的分配責任與工作,保證每名工作者可以各盡職責,防止出現規模較大的事故;除此之外,必須依據實際工作情況優化工作流程,確保所有工作均可以做到有據可依,必須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同時,還需要制定有效的懲處措施,以便刺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并且約束工作者的行為。
3.4加強地質調查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針對礦井進行施工前期,必須認真勘測施工位置與周邊區域的水文地質構造,同時建立監測體系。若是在平時工作過程中發現水文地質構造出現改變,則必須及時依據實際情況改善預定的設計,并且認真剖析能夠影響礦井水害的條件,然后,需要適當應用先進的防治技術與設備,進而有效的提升礦井抵抗水文災害的能力。此外,在多雨的時間段內,需要適當的提高防御級別,譬如,提升檢測頻率、增派專業的工作人員、檢修相應的設施、依據實際條件調整防范措施,盡量將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提前處理,進而有效的減少水害出現的頻次,保證礦井施工的效率。
4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中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就需要將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進行有效結合,提高煤礦安全生產質量,為煤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強,張允強.煤礦地質防治水工作面臨的問題[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18):222+224.
[2]張小鳳.煤礦地質工作與防治水工作結合的必要性研究[J].石化技術,2019,26(07):249-250.
[3]蘇晨偉.試析煤礦地質與防治水工作結合的必要性[J].科技風2019(20):122.
[4]張震.煤礦地質與防治水工作的結合[J].當代化工研究,2019(05):42-43.
作者:尹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