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8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詳細介紹了水泥混凝土后場的生產質量控制,對原材料、場地、設備、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后場,控制,評職范文
在公路工程的建設中,水泥混凝土的應用范圍很廣,如果能夠將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加以有效控制,對最終質量目標的實現將會貢獻很大。我們在長期的施工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水泥混凝土質量控制經驗,要實現對水泥混凝土質量的有效控制,一般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有合格的穩定的料源
1.水泥
(1)要用大廠的水泥。省內的蒙西水泥、河北唐山水泥質量都比較穩定。
(2)工地水泥倉庫的空間要足夠,防潮措施要搞好。
(3)每批進場水泥要單獨堆放編號。
(4)除水泥細度外,其他3項指標(稠度用水量、膠砂強度、安定性)每60t或每批(每編號)做一組,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且應在3個月內用完。
2.碎石
(1)碎石來源最好是1家料場,有困難2家也行,但同種規格的碎石應在1個料場采購。
(2)料場要有一定的規模和生產能力,杜絕進小料場的碎石。
(3)確定料源時應對料源樣品做石子壓碎值(必要時做石料強度)試驗、篩分試驗、針片狀含量試驗、視比重試驗、含泥量試驗等,目的是要全面掌握料源情況。
(4)堆放碎石的場地(儲料場)應該硬化。只鋪一層碎石,用壓路機壓一下,這只是半硬化。正規的硬化就是要在壓好的碎石基層上再打一層水泥混凝土。
(5)儲料場的排水要順暢。
(6)儲料場的大小要能做到使不同規格的每次進場材料都能分堆堆放,進行序號不重復的編號,每個序號代表同種規格、同種產地同一批進場的碎石。
(7)儲料場每一個序號的料堆都應有一個試驗。檔案中至少有一個篩分試驗,必要時還應有一個含泥量、泥團含量、針片狀含量等試驗。碎石堆序號一直要帶到混凝土施工原始記錄中,查閱“混凝土施工原始記錄”就可以查到某一個構件所使用的水泥編號、碎石編號、砂編號、鋼材編號,據此編號查閱相關資料。
(8)儲料場碎石嚴禁混堆,同一產地同種規格,不同批號的碎石也不允許混堆。儲料場地面積不夠可以砌墻分隔。
儲料場的管理是控制混凝土質量的基礎,往往施工單位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好,而儲料場管理不好會造成后續的管理手段全部落空。
3.砂
(1)基本上與碎石一樣,需要有足夠的料場,并進行編號管理。普通混凝土宜優先選用細度模數2.4~2.6之間的砂。
(2)砂一般不存在料源規模小的問題,完全應該做到只有一個料源。
(3)料源試驗應該篩分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有機質含量試驗等。
4.水
沒有特殊規定,pH值呈中性即可。
5.外加劑
過去提到混凝土組成都是水泥、水、砂、石四組分,現在應該有水泥、水、砂、石外加劑的五組概念。使用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品質,同時一定程度上還能降低造價。
使用外加劑須注意供銷途徑,應該優先選用產地近,廠家直接發貨,便于控制的品種。施工單位擬選用某種外加劑必須得到監理檢驗批準,批準部門的高級駐地以上比較合適。
二、要有個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一門學問,必須通過科學的標準實驗。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報告一般應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書
這部分交通、鐵路、機場、建筑、水利等各家有各家的算法。施工單位可以采用任何一家試算,現實當中也可以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提出一個經驗配合比。
2.調整后的試配配合比
將計算配合比或經驗配合比結合工地設備、材料、管理等條件進行調整。
3.全套的碎石材料實驗
包括篩分試驗、含泥量試驗、針片狀試驗、壓碎值試驗、視比重試驗等。
4.碎石的合成級配
一般合成級配應在規范規定范圍內選擇。全套標準實驗合格后,此碎石合成級配即為碎石標準級配。
5.全套的砂材料實驗
包括篩分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容重試驗、有機物含量試驗等。
6.砂的合成級配
一般合成級配應規范規定范圍內選擇。全套標準實驗合格后,此黃砂合成級配即為黃砂標準級配。
7.水泥、外加劑的質保書
8.水泥全套材料實驗
一般應做細度、稠度用水量、膠砂強度、安定性等試驗。
9.外加劑實驗報告
10.混凝土坍落度試驗記錄
有的地方要求用維勃稠度控制。
11.混凝土試塊抗壓(抗折)強度試驗記錄
12.修正后的混凝土配合比
應該了解混凝土配合比批準后即為“標準配合比”,“標準配合比”得出的結論應該有三個:一是“水泥、水、砂、石、外加劑的比例”;二是“碎石標準級配”;三是“砂標準級配”。在其重要性上后兩者決不亞于前者。對于現場控制來說,控制“碎石標準級配”以及“砂標準級配”要重要得多,而且這也是監理控制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工作之一。
三、要有合格的配料機
1.配料機配料精度應1%以內。
一般國家一級公路以上混凝土的生產,其配料精度應不低于水泥1%、砂2%、碎石3%。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電子計量的配料機(精度在1%以內)是最低配置,杠桿式配料機(精度在5%~10%之間)應予淘汰,人工配料應嚴格禁止。
2.配料機應有3個以上配料斗。
3.個配料斗是生產連續級配的最低要求,間斷級配當級配波動較大需要現場調整時也至少需要3個配料斗。
四、要有合格的拌和機
應使用強制式或雙臥軸拌和機,推薦使用雙臥軸式拌和機。滾筒式拌和機現在在高等級公路上應該予以淘汰,只能在允許情況下用于拌制水泥砂漿。
五、要有合格的計水設備
應該使用流量計加水泵作為計水系統,F在用得最為廣泛的計水設備是拌和機上附帶的時間斷電器加水泵,這個系統受電壓影響很大,也受水位高低、閥門松緊等因素的影響,精度很差,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應予以淘汰。
六、施工單位要進行科學管理
除進行必要的施工管理外,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須隨時監控料源及其運輸途徑。
2.到場水泥、碎石、黃砂等要分倉堆放,并及時做試驗,拿出不同規格料堆之間的配料單。
3.拌和站(包括儲料場)應設置專門的技術員,對儲料場進行管理經常核對配料機及計水設備精度,施工的時候同步監控,做好后場施工記錄。
七、監理要進行嚴格的、全過程的監理
1.完成必要的抽檢試驗,掌握工程實際情況,以實現對施工單位自檢試驗的有效監管。
2.監督施工單位對后場的管理,務必做規范。
3.審核批準施工單位提出的砂、石料配料單。
(1)首先審查摻配計算是否有誤,摻配所用資料是否已經得到監理簽認。
(2)審查比較配料單中的實際砂、石料級配是否與標準級配有太大出入。
多大出入算太大,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曾在一些高速公路建設中試用過“關鍵篩孔(施工中增加的篩孔而且不是關鍵篩孔的)累計篩余±5%以(累計篩余相差值),非關鍵篩孔(施工中增加的篩孔而且不是關鍵篩孔)允許1個篩孔累計篩余相差超過5%,但是必須在10%以內。”的施工控制標準,效果比較好,施工時有一定難度,但都可以做到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質也比較穩定。
4.參加或主持對后場設備的日常例行校核,施工時全過程對后場進行旁站。
水泥混凝土的生產質量控制實際上和其他工程項目質量控制道理一樣,是嚴格、科學的實驗,對生產每一個環節細致的管理,以及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不出現監控的死角和漏洞,秉公辦事、一絲不茍,完全可以實現預期的質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