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人們對居住的需求從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逐步向心理與文化領域的更高層次推進,住宅區不單是居住的功能,同時也是人們思想與情感交流的地方。人們不但關注內部的居住空間,對居住的外部空間環境也越來越重視。觀賞性與功能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小區綠化超脫了為綠化而綠化的俗套,小區通過綠地設計、小區功能分區、小區設施建立、及園林小品的設置等表現手法,配以豐富多彩的綠化植物材料將各個單體建筑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從而創造出供人們休閑,娛樂,觀景的多功能綠地系統。
關鍵詞:居住區,綠化,環境,設計
1.國內規劃現狀
二十一世紀是全面實施生態環境改造和建設的新世紀,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人類技術進步及生存環境改善的必然趨勢,環境景觀關系到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與舒適性,不僅為人所賞,還要為人所用。盡可能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實現人與景觀有機融合。生態居住區的建設不是高投入,低回報的社會公益事業,而是合理成本,超值回報的高技術集成產業,居住區生態建設規劃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步驟,生態建設規劃是居住區綜合生態系統的有機整合,是將人為構想為主的傳統規劃轉變成尊重自然,以人和自然為本的生態規劃。
2 現狀狀況
2.1伊寧市概況:
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和河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67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5.6平方公里。現轄1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8鄉1鎮1場、8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8萬人,由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錫伯、烏茲別克、俄羅斯等37個民族組成。全市耕地面積23.16萬畝,草場面積52.51萬畝。
伊寧市是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河谷經濟圈的居核心地位。伊寧市臨近霍爾果斯、都拉塔、木扎爾特三個口岸,距霍爾果斯口岸88公里,距哈薩克斯坦重要城市阿拉木圖350公里,自古以來就是祖國內地與中亞、西亞的交通咽喉和商貿集散地,扼東西交通之要沖。1992年被中央確定為沿邊開放城市,是祖國西部最大的沿邊開放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西部橋頭堡和連接中亞的主要窗口。
這些層面上的特殊優勢及其效應的逐步釋放,使伊寧市處于一個新的具有很強后發優勢的地位。加之,西部大開發以來,伊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口岸服務功能明顯完善。精伊霍鐵路的通車,將使伊犁成為歐亞大陸橋通道樞紐;清伊高速公路的貫通將使伊寧市至烏魯木齊的距離由原來12小時的行程縮短到7小時;正在籌劃擴建的伊寧機場項目的完工,大大拉近了我們伊寧市與內地的直接距離;伊犁豐富的水、煤資源的開發,使伊犁成為全疆重要的煤電煤化工生產基地和能源開發重地以及重要的能源富集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加速建設,加快了通過伊犁通向中亞的經貿合作發展,拓寬了商貿通道,使伊犁真正成為了能夠承接東部沿海經濟增長區和里海沿岸經濟增長區經濟連接互動非常重要的樞紐和橋梁。與此同時,東部發達地區產業向西梯次轉移,大企業大集團尋求低成本擴張,給我們帶來參與企業重組,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產業集群,實施“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策略的現實機遇。伊寧市承接東部發達地區整體產業轉移,建設面向中西南亞和歐盟市場的以建材、汽車、輕工產業基地和國際商貿物流區的時機已經成熟,原動力已經具備。
2.2規劃區概況
本次規劃設計地段是位于伊寧市11號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由于時間較長,以前陳舊的規劃綠地設計存在不少問題,植物配置缺乏特色,功能不完善,不能滿足現在人群的需要。通過對居住小區的環境,人群的調查了解,主要活動為老年人占主要,中年青年其次的特點,因此要設計出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休閑,娛樂,觀景的綠地。
3 規劃設計依據
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園設計規范》(CJJ 48-92)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根據上述材料對11號小區進行整體布局,雖然地方比較小,但是分成若干小的功能區,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4 規劃設計指導思想及目標
21世紀的居住區規劃設計是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打破固式化規劃理念,營造最佳居住環境,創造出最適宜的居住區。為了使小區綠地更貼近居民生活,規劃設計不僅要考慮植物配置與建筑構圖的均衡,以及對建筑的遮擋與襯托,更要考慮居民生活對通風,光線,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應更簡潔明快,喬木灌木草坪要有一個合理的配置比例,達到最佳的生態和美化作用,樹種選擇應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來設計,并區分不同的區域,因地制宜,將小區建設成為休閑、娛樂、健身、觀景、文化活動等為一體的,環境優雅、景觀獨特、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規劃系統。
4.1設計的幾點原則:
第一采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設計手法,著意創造一個既適合中國傳統審美情趣,又具現代審美意趣的園林環境。
第二以滿足伊寧市居民的游憩活動需要為目標,合理布局綠地,最大限度地求得整體環境的良好效果。
第三以綠為主,根據伊寧市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注重植物造景及大面積的色塊對比效果,努力創造出不同特點的植物景觀。
5 規劃布局
由于本區規劃范圍較小,所以將本小區大致分為健身區,觀景區,休閑區,安靜休息區和保健區。游園除北面被樓擋住外,其他方向都有入口可以直接進入小游園。
5.1分區思想
為了突出小區綠色,生態,功能性的園林景觀主題,在整個規劃過程,將長方形的地塊設計成一側動,一側靜,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過度。臨街的地段如圖3號區,設計為動態,給居民提供健身嬉戲的場所,能夠很好的與街上熱鬧的環境相融合,2號區與其他住宅樓相連,故設計為靜態,以免在別人娛樂的同時打擾到另一人群的休息。5號區為一綠廊,是動與靜的過度場所,一方面能夠和樓體相對應,另一方面能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在1號區樓為前的部分種植小灌木榆葉梅與紫丁香,既不會遮擋住視線,而且能夠起到美觀的作用,在1號區有4組桌椅,在每塊有桌椅的附近分別種植大喬木白蠟,大葉榆,夏橡,垂柳,一方面是生態作用,另一方面在人們娛樂的同時能夠遮陰,真正起到功能性與生態性想結合。
6 分區規劃設計
6.1 健身區
如圖所示3區,本區位于小游園的西面,鋪狀采取卡通圖案,與綠地想接壤,給整個游園帶來活力,里面放置各種健身器材,方便居民鍛煉身體嬉戲,老少皆易。在健身區的東側設計了1塊廣告牌,里面可以刊登一些時事政治,天氣預報等消息,能夠讓人們在健身累的時候過去增加一點知識。此健身區位于樓與樓的交錯地段,所以也能給其他樓里的居民帶來便利。
6.2 觀景區
任何一種設計都離不開1個核心,如圖所示4區,此區游園的中心,有4個小花壇分布其中,4個花壇對稱分布,花壇內部種植4株高大的黃金樹,考慮到人總是有親水性,因此在4組花壇中心放置了一個小噴泉,給原來靜止的小區帶來了動感。在夏季還能帶來清涼的感覺。
6.3休閑區
如圖所示1區,因為要考慮到綠化的多功能性,既要有生態性又不能忘記功能性。因此在這4塊綠地上都設有四組石桌石椅,可以使居民在里面休憩,娛樂,與觀景。在此區中種植了榆葉梅,紫丁香等灌木,還有高大的喬木:垂柳,白蠟等在娛樂之余,讓眼睛也得到享受。游園小道蜿蜒迂回,穿行于林間,時疏時密、別有一番情趣,真是“路引人隨林罨秀,風光何必驅人同”。
6.4安靜休息區
如圖所示5區,本區也許是工程最大一個區,一個與樓同長的葡萄長廊,早上可以讓年輕人老年人在里面讀書,散步,聞著花香與新鮮空氣,使記憶力得到增強。炎炎夏日也能乘涼,晚飯后出來散步,聊天,古人長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6.5保健區
如圖所示2區,本區為一比較有特色的分區,是在游園東面,一條獨特的小路。一般在廣場才運用的—--石頭按摩路,現在把它放在居住區里,讓居民不出門就能感受廣場的待遇。
7 道路規劃設計
道路是居住區的構成框架,按使用功能劃分,居住區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宅間人行道;按鋪裝材質劃分,居住區道路又可分為混凝土路、瀝青路以及各種石材仿石材鋪裝路等等。居住區道路尤其是宅間路,其往往和路牙、路邊的塊石、休閑坐椅、植物配置、燈具等,共同構成居住區最基本的景觀線。
本圖的園路是根據住宅樓的入口做總體設計,由于住宅樓為3個單元,因此在每個單元門口想對應的地方都設計了一個入口,能夠方便居民進出本區。其中主干道是一條通向樓前東西走向的路,故要設計為寬度3m,我認為比較合適,太小了顯得小氣。游步道路為從外部通向小游園的路和一條綠廊,考慮到住宅樓里的人流量并不大寬度1.2m。能夠容納2個人同時行走;石頭路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在小游園的東側,因為是保健性的小路,所以能夠容納1個人行走,設計為1m。
道路可采用:混凝土、彩磚、卵石、片石等處理。
8 植物種植規劃設計
植物配置是構成居住區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境,滿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游憩的要求。在配置植物材料時,應按照自然,生態原則進行設計,在力求喬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科學搭配的基礎上,合理的配置植物品種和數量,達到居住區空氣的碳氧平衡;通過叢植,片植,散植等種植方式,創造豐富多樣,層次感強的園林景觀。
8.1綠化的作用
8.1.1 居住區綠化以植物為主,從而在精華空氣減少塵埃吸收噪音,以保護居住區環境方面的良好作用,同時也有改善小氣候,遮陽降溫,調節氣溫,降低風速,等起到重要作用。
8.1.2 婀娜多姿的花草樹木,豐富多彩的植物配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體等的點綴,并利用植物材料風格空間,增加層次,美化居住區的面貌,是居住區建筑群更顯生動活潑。
8.1.3在良好的綠化環境下,組織,吸引居民的戶外活動,使老人,少年兒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綠地中休憩,活動觀賞及進行社會交往,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人們賞心悅目,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效應,也為人們和睦相處創造了良好的戶外環境條件。
8.2植物物種空間特點
植物品種宜精不宜多,但也要避免單調、雷同,注意空間結構和景觀立體感,利用不同的植物配置以區分不同空間。利用草坪將整體分為4塊,覆蓋地表,美化開敞空間;在每塊綠地上種植灌木與喬木結合,如榆葉梅與白蠟等搭配,能夠給人錯落的感覺,從而很好的分隔空間,在本次設計中,共有4塊綠地,在綠地的都種植了常綠的喬木樟子松,給整個園內增加綠的主題,并且每塊綠地內都配合放置了不同的喬木,白蠟,大葉榆,夏橡,垂柳分布在每塊綠地中,使人們在沿園路走的過程中給人一些新鮮的感覺,在他們下班走進游園,看到不時在變化的植物的時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些豁然開朗。
8.3植物物種的選擇
8.3.1根據當地氣候選擇種植如下植物:
常綠喬木:樟子松、
落葉喬木:白蠟、大葉榆、夏橡、垂柳、黃金樹
灌木:重瓣榆葉梅、紫丁香
攀爬植物:葡萄
8.4植物物種的種植思想:
首先在每塊綠地中都散植了常綠喬木樟子松,可根據地形把樹栽植到園路旁邊,這樣能夠更好體現本次設計綠的主題,在休閑區的桌椅,保健區,健身區旁根據地形盡量少種或不種,以免出現安全隱患。然后將其他大喬木種植在帶有桌椅的的旁邊,可以起到遮陰的作用,在本圖中心位置4個花壇中種植了黃金樹,主要有2個意圖,一是由于他的名字帶有“黃金”二字,希望所有的居民都能如他的名字一樣生活過的一天比一樣好,二是本人認為樹的葉子大而好看,與中心噴泉相搭配,應當是一條比較好的風景線。在綠廊處種植葡萄,一方面想到他的攀緣特性,另一方面在葡萄成熟的季節還能有美味的葡萄品嘗。
小結
居住區綠化是現代規劃設計的一部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與質量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綠化設計不止是是單一的綠化作用,而是結合多種效應于一體,來滿足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更高的的需要。這就要求設計者用發展的眼光去研究去探索,不斷創新,既要結合古典園林特色,不能拋棄古人的詩情畫意,又要學習西方新的思想,學習到浪漫主義等特點,以更好的設計作品為居民營造出更加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景奇21 世紀我國風景園林領域若干前沿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1(4)15—22.
[2] 朱偉華,陳德華.家園 .花園 樂園、— 淺談深圳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化[J]中國園林200160-61.
[3] 章俊華,任蒞棣,居住區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 陳強,姜新成,張革.長春市文化廣場園林綠化淺析[J].中國園林.2000(5):54-56.
[5] 李開峰等.城市人居環境導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6] 李敏.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年
[7] 賈建忠.城市綠地規劃與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
[8] 張國強.論風景園林綠地系統(上).中國園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