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公路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預應力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具備結構強度高、提高橋梁跨越能力的優勢。本文主要針對公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預應力技術的應用展開討論,首先闡述預應力應用的種類,然后分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公路橋梁,施工,預應力技術
一、預應力應用種類
具體而言,在公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預應力的應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應用于混凝土空心板結構中。如果橋梁的跨徑范圍在16-25m之間,則可以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結構,并保證結構中鋼絞線的松弛度與強度。首先應用單根銅絞線,然后采用扁錨或者群錨;在進行預制安裝以及支架的現場澆筑,要嚴格參照標準圖進行施工;在實際工程中要注意空心板的跨徑設地,如果大于25m范圍,不僅會降低結構的剛度,而用材料的用量也會增加,不利用成本管理。
其次,應用于混凝土簡支T梁。一般情況下簡支梁所用的鋼絞線也具備松弛度低、強度高的特點,其跨徑在20-25m之間,同樣要根據標準圖進行預制拼裝。現階段通常采用現澆梁端濕接縫施工工藝,即使針對橋面板的負彎距區也設置有扁錨的鋼絞線,因此保證了橋面結構的連續性。
最后,應用于混凝土箱梁中。如果箱梁的跨徑在40-60m的范圍內,則要求采用低松弛、高強度的鋼絞線,針對縱向預應力要采用中等張拉噸位。在配置縱向預應力鋼束時,要參照具體的施工方式,并連接錨具來完成;通常橫向鋼束應用于箱梁懸臂板長度大于4m的結構中,采用幾根扁錨鋼絞線,采用滑模逐孔澆筑或者支架現澆的施工方法;針對跨徑大于70m小于200m的連續箱梁,不僅要安置鋼束,而且還要配置精軋鋼筋豎向預應力。一般情況下雙向預應力結構變截面、大跨徑箱梁相對較少,通常為40-60m之間。
二、預應力技術存在問題及針對性措施
(一)錨具、夾具、鋼絞線缺少保護
在預應力施工過程中,如果預應力材料發生質量問題,比如損傷或者銹蝕等現象,則會導致預應力施工出現異常問題,包括滑絲、斷絲或者錨固異常等等。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加強預應力材料的質量管理,具體預防控制措施如下:首先安排專人進行保管,保持材料的清潔度,無論是搬運還是存放,均要防止發生機械損傷;其次保證存放預應力材料的倉庫通風良好,無腐蝕介質,做好防潮工作,如果室外存放半年以上,則要墊枕木進行防銹;最后,委派專人對錨具、夾具等進行保管。
(二)無法正確形成預應力預留孔道
在預應力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預留孔道位置偏差,或者澆筑混凝土后孔道發生變形、堵塞等問題,導致結構的實際拉力與伸長值與設計值不符,甚至會對結構強度產生影響。產生此類問題的最原因可能是由于預留孔道時計算錯誤,或者孔道定位筋間距過大,定位筋固定不牢固,還有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擾動波紋管導致孔道位置變形等等。針對這種情況要采取下列控制措施:首先根據設計圖紙要求預留孔道,保證孔道坐標計算的準確性;其次,保證波紋管固定位置的牢固性,位于橋梁隧道內的定位筋,要保證合理的位置與間距;再次,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振搗棒要注意不得碰撞波紋管,以免導致孔道發生移位或破損;最后,可以將PVC芯棒插入波紋管內,完成澆筑后再拔出,這種方法防止波紋管變形、堵塞的效果非常好。
(三)錨墊板下混凝土密實度不足
施工過程中錨墊板下會布置較多的鋼筋,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容易發生漏振或者骨料不易下料等問題,從而影響到混凝土的密實度,不利于錨墊板下梁體的承壓,并且張拉過程中會發生錨墊板回縮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鋼筋布置過密,或者混凝土中骨料粒徑較大導致無法進入等。針對錨墊板下混凝土密實度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首先,針對預應力錨墊板下的混凝土,可以采用細振搗棒進行振搗;其次,對混凝土骨料的粒徑、級配等進行嚴格控制;最后,如果張拉前發現混凝土存在松散或者空洞等問題,則要將問題部分鑿除,并填補高強度的環氧砂漿。
(四)預應力張拉施工中出現異常
預應力筋張拉時出現異常情況,如錨墊板變形、梁體起拱不正常、千斤頂、油壓表等聲音異常,錨夾具滑出、千斤頂支架傾倒等。原因分析(1)錨墊板承壓面與孔道中心線不垂直,錨具孔與錨墊板未對正,由于張拉力過大造成錨墊板變形。(2)千斤頂回油過猛,產生較大的沖擊振動,造成滑絲。(3)千斤頂或油泵出現故障,聲音出現異常。(4)預應力筋被拉斷,出現異常聲音和梁體起拱不正常。(5)千斤頂支架不穩固。預防控制措施(1)錨墊板承壓面與孔道中心線不垂直時,應當在錨圈下墊薄鋼板調整垂直度。將錨圈孔對正墊板并電焊,防止張拉時移動。(2)千斤頂給油、回油要緩慢平穩進行。要避免回油過猛。(3)張拉操作要按規定進行,防止預應力筋受力超限發生拉斷事故。(4)油泵運轉出現異常情況時,要立即停車檢查。在有壓情況下,不得隨意擰動油泵或千斤頂各部位的旋鈕。(5)在測量伸長值時,要停止開動千斤頂。(6)千斤頂支架必須與梁端墊板接觸良好,位置正直對稱,以防止支架不穩或受力不均傾倒傷人。(7)張拉或退楔時,千斤頂后面禁止站人,以防止預應力拉斷或錨具、楔塊彈出傷人。
(五)張拉中鋼絞線斷絲、滑絲
預應力筋在張拉與錨固時,由于各種原因,發生預應力筋的斷絲和滑絲,使預應力鋼束受力不均勻,造成構件不能達到設計所要求的預應力度。原因分析:(1)實際使用的預應力鋼絞線直徑偏大,錨具與夾片不密貼,張拉時易發生斷絲或滑絲。(2)預應力束沒有或未按規定要求梳理編束,使鋼束長短不一或發生交叉,張拉時鋼絲受力不均而發生斷絲。(3)錨夾具的尺寸不準,夾片誤差大,夾片的硬度與預應力鋼絞線不配套,易斷絲或滑絲。(4)錨圈放置位置不準確,支承墊塊傾斜,千斤頂安裝不正,會造成預應力鋼絞線斷絲。(5)施工焊接時,把接地線放在預應力鋼絞線上,造成鋼絲間短路,損傷鋼絲,張拉時發生斷絲。(6)把鋼束穿入預留孔道時間過長,造成鋼絲銹蝕,混凝土砂漿留在鋼束上又未清理干凈,張拉時產生滑絲。(7)油壓表失靈,造成張拉力過大,易產生斷絲。預防控制措施(1)穿束前,預應力鋼絞線必須按規程進行梳理編束,并正確綁扎。(2)張拉前錨夾具需按規范要求進行檢驗,特別是對夾片的硬度一定要進行測定,不合格的予以調換。(3)張拉預應力筋時,錨具千斤頂要安裝準確。(4)當預應力張拉達到一定噸位后,如發現油表回落,再加油時又回落,這時候有可能發生斷絲。如發生斷絲,應更換預應力鋼束,重新進行預應力張拉。(5)焊接時嚴禁利用預應力筋作為接地線,不允許發生電焊燒傷波紋管和預應力筋。(6)張拉前必須對張拉端鋼束進行清理,如發生銹蝕應進行調換。(7)張拉前要經有檢驗資質的部門準確標定千斤頂和油壓表,千斤頂和壓力表必須配套校驗、配套使用,準確計算預應筋理論伸長值與張拉平均值,計算公式如下:
三、結語
總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預應力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預應力技術的發展前景廣闊。所以,我們要不斷改進、完善預應力技術,讓其能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淺析預應力技術在公路橋梁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9)
[2]劉建科,田廣安.論預應力技術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門窗,2011(11)
[3]吐爾遜江·艾力.基于公路橋梁施工中預應力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7)
[4]陳尊.公路橋梁施工中預應力技術措施及質量控制[J].科技創業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