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1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研究人的居住行為規律對提高未來住宅的設計水平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住宅平面設計是直接建立室內生活價值的基礎工作,本文展示了住宅設計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高層住宅;平面設計;立面設計
Abstract: the study of human living behavior rules to improve design level of the house undoubtedly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Residential graphic design is established directly life value foundation work of indoor, this paper shows in the process of housing design experience.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The plane design; Facad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市區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都市生活的向往客觀上推動了高層住宅建筑的發展。城市的市容需要長遠規劃合理布局。從總體建設方面來看,高低錯落有致的建筑格局和鮮明的輪廓線,是城市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1 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住宅設計的基本,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住宅平面設計的出發點有所不同。北方地區強調向陽、保溫,因此多采用蝶式、蛙式平面,以求每戶都有較好的朝向;南方地區強調通風、散熱,宜采用十字型、雙十字型、井字型等平面形式,以便利用凹口解決通風問題。高層住宅與多層住宅又有明顯的不同,其主要特點是"高",要用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在建筑、結構、供水、供電、供氣、疏散、防火、防水及安全上比多層住宅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建筑平面設計中,其布局較多層建筑更復雜,更不易處理,在多層住宅中,每部樓梯或每個單元服務2戶~4戶的布局使得每戶都能有較好的采光、通風、散熱,而高層塔式住宅每個交通核要布置6戶~8戶。則其采光、通風、散熱的效果就要差許多,通常還存在著暗衛生間的問題。其次,高層住宅的干擾問題較多層住宅更為突出、嚴重。戶與戶之間的視線干擾、聲音干擾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現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1 私用部分平面設計
1.1.1 功能分區要合理,睡眠、活動、就餐等功能區域要明確;還要注意干濕分區、動靜分區。減少分區之間的相互干擾以提升樓盤品質。套內活動區域與休息區域的合理分隔,動線的布局處理得當,而且房型的使用功能也更為齊全。同時設計觀景陽臺或者大面積的觀景窗,不僅增加了室內的直接采光,還使空氣更為流通。陽光和風景引入臥室是住宅使用功能完善的絕妙構思。很多房型都為臥室或者主臥室設計了大面積低窗臺的觀景凸窗,或者陽光室,以增加臥室的采光和景觀系數。
1.1.2 戶型平面交通流線要順暢,無交叉無干擾;廚房應設置在人戶門附近,利于日常用品與食物的運輸;主臥應設置在平面最深處,以給主人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
1.1.3 其他專業與建筑專業的配合應盡量做到完美。例:結構與建筑尺寸的差異造成的室內凹凸應注意,用異型柱代替矩形柱可使墻面較平整,廚衛上下水管應盡量集中布置。
1.1.4 房間內家具的布置應做到細致入微,結合家具的布置來調整房間尺寸,會給人更多的實用感和親和力。
1.1.5 建筑設計時應盡可能考慮裝修時的思路,把建筑設計和裝修設計更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個戶型的設計理念達到完美的統一。
1.2 公共部分平面設計
1.2.1 底層大堂的寬敞舒適、平層電梯廳的通風采光等都是平面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問題。
1.2.2 高層建筑每層應在公共部位設置垃圾收集空間(垃圾間),面積不用太大,只要可以放下一個中型的垃圾桶即可,位置應盡量靠近貨梯便于清理。這樣更多的為住戶考慮,效果較好。
2高層住宅平面布局與戶型設計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住宅平面發展至今歷經了很多次變革,一方面居住模式在改變,另一方面家庭成員結構也在改變。住宅對社會的發展是極為敏感的,但是由于住宅的高度耐用性(住宅結構、材料壽命50~100年),也最容易落后干社會發展的步伐。落后于居住模式的發展更新。
2.1一室戶戶型
一室戶通常是指65m2以下,具有一間臥室的戶型。由于高層住宅電梯井及設備問分攤面積較大,一室戶的建筑面積相對多層住宅而言略高,可以達到70m2。由于一室戶住宅僅供單身漢或年輕夫妻居住,起居室與臥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當,所以不需要象其他戶型一樣加以分隔。各區域緊密結合成一個寬敞的空間整體,可以大大改善小住宅的空間質量。
一室戶平面設計的基本原則是食寢分離。通常情況下,起居與就餐結合成起居就餐區,而當面積低于40m2時,多采取將起居與睡臥結合、餐桌并八廚房、廚房簡化為開放式烹調臺等方式,達到面積的緊縮化。
2.2二室戶戶型
二室戶通常是70-90m2的,具有兩間臥室的戶型。二室戶較一室戶而言,是面積緊縮型家庭住宅的代表,它提供了更為靈活的居住形式,滿足了2-4人居住的可能性由于居住人數的增多,各自需要獨立的私密空間,分戶門成為必須。衛生間視需求可與廚房分離,服務于臥室區域。在面積較為寬裕的情況下,餐廳從起居室中脫離出來,靠近廚房,形成餐廚區域。兩室套由于面積緊湊,多用于塔式高層住宅中,僅有個別高標準住宅使用單元式交通聯系。
2.3三室戶戶型
三室戶通常是指90-160m2、具有三間臥室的戶型。三室戶是當今國內家庭住宅的主流戶型,滿足了最廣泛的3口之家居住需求。
在功能方面,除主臥、次臥外增加了書房(客房),根據需要還可增設主衛,餐廳的地位有所上升,一般與客廳有明確的空間分隔。臥室數量增多,可進行臥室區域再劃分等。
對于面寬小于進深長度的實例,通常情況下正面僅有二開間寬度,進深可達15m,用于雙側采光或三側采光的單元式條形住宅中。
2.4四室戶及以上戶型
本文主要介紹160m2以上的,具有四間臥室以上的超大戶型。若是所有房間置于同一平面層,過大的單元面積勢必影響到標準層的布置,將二者合并考慮是比較理想的解決辦法,如果所有房間分布在不同平面層,則可大大縮減單元占地面積以及室內流線,較中小戶型而言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3交通核設計
高層住宅的交通核由樓梯、電梯、電梯廳、樓道(走廊)以及管道井等組成。垂直交通是以電梯為主要交通,以樓梯為輔助交通組織起來的,以電梯為中心組織各戶時,如何經濟地使用電梯,以最少的投資和最低的經常性維護費用來爭取更多的服務戶數,是高層住宅設計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
從售房情況來看,各層次購房人對房型乃至環境有較高要求的同時,也希望有較高的得房率,從大量的戶型資料來看,套內建筑面積系數一得房率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而提高得房率的關鍵是要把高層住宅的交通核面積最小化,主要的設計方法有:一是在滿足消防規范的前提下,減少交通走道面積;二是消防電梯、防煙樓梯的前室宜盡量合用,甚至可以做到客用電梯、消防電梯、防煙樓梯"三合一"。
4立面設計
高層住宅的立面設計應注重建筑的人體尺度,充分利用高層建筑挺拔向上的韻律感,精心處理好建筑頂部和底部,通過處理主體建筑和裙房輪廓線,使住宅建筑的風格得以確認,并有所創新。不過外立面的設計創新不能以犧牲功能為代價,比如北京某廣場上的建筑多數采用玻璃幕墻,為了防止光線射入過多。就在各建筑的南邊加遮陽板,全通透式的設計看起來很有個性,但卻影響到建筑的功能及適用性,這就沒必要了。在外立面的設計中,比例、尺度、色彩的對比都是從美學角度考慮的,這些都是不變的標準,其中比例的把握是最為重要的。有些高層住宅建筑的屋頂作一些特大的花架-類似一個大的飄帶,既不適用也不美觀,
還造成浪費。建筑上成功的裝飾是結合功能的裝飾,同時立面也要注重細部設計,就其建筑外部而言,優秀的設計不僅要著眼于環境、體型、尺度、色彩設計,還應有合理的細部設計來完善。通過細膩豐富的細部來增強建筑物的整體表現力,使建筑更具有親切感和人情味。
5空間設計
一般而言,建筑空間包括建筑內部空間和城市公共空間兩部分。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空間正在突破建筑自身的封閉狀態,并演變為一種多層次、多要素的復合開放系統。建筑空間積極融入城市街道。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筑與城市相互咬合、連接、滲透,使得兩個環境層次之間的門檻日漸模糊,這是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樣在高層住宅建筑空間的設計中,也要符合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居住環境。然而許多高層住宅區在規劃和設計上,雖滿足了功能需求。卻忽略了人的心理需求,即社會心理學所涉及的居住心理問題。心理學家認為,人是群居動物,鄰里之間形成的凝聚力與和諧氣氛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居住條件對人們性格的形成,特別是對同一地區的共同性格特征影響較大。在一些大城市中,"高樓綜合癥"給居住者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如在傳統的高層住宅中,人們只有在等電梯的時候才有可能碰面。住進高層住宅便意味著脫離"地氣"、"老死不相往來",而這與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傳統居住文化是完全相悖的。作為中國當代房地產市場的發祥地,華南地區的城市在高層建筑的空間設計上又走在了前面,廣州、深圳的開發商率先在高層住宅中采用了帶入戶花園的設計方案,住戶在出電梯之后要先經過十余平方米、半露天的人戶花園,然后才進入自家戶門,入戶花園可以按照住戶的意愿設計,并且與庭院景觀相通。還有一些高層住宅為方便住戶與外界之間的交流,在樓宇入口處開辟一個挑空"大堂",安放沙發、座椅以方便來客。
結語:
"住"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設計住宅就是設計生活,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就如何在有限條件下提高設計質量,創造舒適優美的生存環境,滿足人們對居住生活日益復雜的需求等問題,作一些探索和嘗試,但還有許多問題尚需進一步論證、解決。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應很好地體察生活,時時留意,把生活中最美妙動人的旋律融進創作中去,為社會建造更多的優秀住宅。
參考文獻:
1、何廣乾,陳祥福,徐至鈞.高層建筑設計與施工.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2、胡曉寧《帶轉換層高層建筑的設計及工程實例》[J]科技創新導報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