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1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認為在小學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培養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語文課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而是提高公民的讀寫能力.閱讀能力是能力的基礎,在閱讀課文時,我們應培養學生隨時寫、經常寫、摘錄筆記的習慣.摘錄的重點是語言材料,主要是生詞佳句和名言警句.通過摘錄筆記,平原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樣,學生在習作中可以應用學過的新詞和好詞,可以學習使用學過的修辭手法,可以引用摘抄的名言警句…寫出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具體,內容新穎的作文來.
(二) 教學生學會審題.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中必須教會學生審題.認真審題,抓住要點,就為寫出好作文打下了基礎. 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可以說要寫好一篇作文審題是關鍵。那么怎樣審題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第一弄清類型,看是屬于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于自己命題作文;或者是屬于看圖作文,改寫(續寫、擴寫、縮寫)作文,還是屬于想象作文、自由作文等。第二,把握范圍及要求,弄清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還是記一次活動,寫一封信等。第三,分析的重點,可采用抓“題眼”的辦法進行,抓住一些關鍵字詞來確立的側重點,并要看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有什么提示沒有等。
(三) 指導學生文提綱.
老舍先生說:“有了提綱心里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后來可省事。”擬定作文提綱的主要目的在于理清的思路,安排好文章的結構,把握的重點,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跑題。教師應適當指導學生掌握擬提綱的方法,擬提綱時應注意確定好文章的題目、中心,打算按怎樣的順序來組織哪些材料,文章的開頭、結尾應怎樣寫,段與段之間應怎樣過渡等。為了理清思路,即明確:圍繞中心思想應當用哪些素材來表現,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應當詳,哪些應當略,以及彼此之間應如何銜接等。
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用的作文提綱有兩種形式:最簡式和中間分步式。最簡式:文章總有開頭、中間、結尾。一篇短文,包括這三部分才能算是結構完整。最簡式的提綱,即指這種包括開頭、中間、結尾三段的提綱。學生在中年級剛開始學寫命題作文時,就可以從這種最簡式入手,掌握先列提綱后作文的步驟。中間分步式:文章內容雖然復雜,但頭、尾兩部分變化不大,主要的變化在于中間部分.如果文章要寫幾件事,表現一個內容,采用這種分步式就比較好。
(四) 恰當使用范文.
小學生作文從心理需要來說,是由模仿到創新(獨立作文),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克魯普斯卡婭曾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
作文備課的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兩方面。適當地運用范文引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范文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閱讀教材,二是學生的佳作,三是教師的“下水”文。在作文指導課上將這三種范文交叉使用,可以收到更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1、課文中選擇范文。教材中的文章,多為名家名篇,是編輯精心編選的結晶,這些文章堪稱范文。課本人手一冊,學起來很方便,教師利用它們進一步授以寫法,有順水推舟之便。如北師大版第八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我總也忘不了那句話》,就可以用“語文天地”中的《難忘的一句話》作為范文。
2. 從學生作文本中選擇范文。作文指導課上用學生的范文引路,效果也很好。別看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但把它擺在學生的面前,啟發性大,更能激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特別在上作文修改課和復習課的時候,效果更好。
3、 教師“下水”為學生寫范文。教師寫“下水”文,能激發學生文的興趣。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能堅持“下水”,效果最好,但可視情況而決定是否寫完整的一篇。對于大部分學生都感到棘手的作文,教師可寫完整的一篇“下水”文,而對于難度不大的,在前兩種范文的基礎上,只擬提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