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牛角梳作為福州的工藝“三寶”之一,在20世紀曾有過輝煌的產業黃金期,但隨著時代的推移,福州牛角梳產業的發展動力明顯不足。文章通過研究目前福州牛角梳產業的困境,對比牛角梳品牌與木梳品牌“譚木匠”的發展現狀,結合其他傳統工藝的處境,反思當下福州牛角梳產業發展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牛角梳產業發展新思路,為進一步擴大福州牛角梳產業發展空間提供建議。
關鍵詞:福州;牛角梳產業;產業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大文化產業不斷繁榮,傳統文化和技藝近年來受到國家的重視,傳統工藝美術的生存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不僅僅作為藝術品的存在,其市場價值也需要得到提升,工藝品在審美與實用的融合上,既需要有對傳統的繼承,又需要在新時代得到創新,這就對手工藝人以及產業經營人有著更高的要求。
文化方向評職知識:傳統文化類學術文獻怎么查詢
1福州牛角梳的功能、工藝與歷史源流
牛角梳質感溫潤,不傷頭發,俗話說“千過梳頭,頭不白”,牛角梳的保健作用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同,它擁有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防脫發、護理發質、養護頭皮等獨特的功效。牛角梳可以去垢而不沾,去癢而不痛,溫潤而不掛頭發,有加速頭皮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去除體內濕氣,通過牛角梳刮痧還能消炎涼血、鎮痛止癢。牛角為一味藥材,《神農本草經》中對牛角的藥用價值也有詳細記載。
角梳一般是以水牛角、黃牛角、牦牛角等牛角或北方綿羊角為材質制作,而“牛角梳”則是以牛角為材料所制。一把優質的牛角梳,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制成,需要人工經過二十五道的制作工序。牛角梳的選料十分講究,以質地堅硬、不易彎折開裂且不傷皮膚的南方的水牛角、黃牛角為佳,不用雜角、死牛角和大黃角。由于原材料是天然牛角,因此每把角梳在顏色上或多或少有著黑色或血絲的摻雜,也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瑕疵,每一把梳子的形狀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一把真正純天然的人工制作的角梳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唯一的存在。
福州角梳于1933年與脫胎漆器、油紙傘共獲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金獎,三者成為“福州三寶”,在2008年被確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過去,幾乎福州的家家戶戶都擁有牛角梳,牛角梳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在梳頭這件事上,中國人也有著與之相關代代相傳的習俗。福州北郊新店的南宋古墓中出土的六支黑水牛角梳,更是證明了牛角梳曾作為奢侈品,被貴族認可。清代是福州角梳行業的興盛時期,學習了常州黃楊木梳以及上海紅木梳的長處,創新了適合各個地域人民使用的樣式。
2福州牛角梳產業發展與困境
“上個世紀30年代初,福州角梳業已經發展到89戶980人,年產角梳278萬支”,鼎盛時期的角梳業“……曾出現過150家店號”[1]。角梳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量,并且為了滿足需求,角梳也開始從傳統的純手工制作慢慢融入機械化生產。
上個世紀50年代出現的第一臺角梳鋸齒機,一方面加大了角梳的生產量,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制作難度,減少了時間成本;但另一方面,其帶來的弊端也讓牛角梳行業不可忽視。由于機械化生產在學習與模仿上難度低,由此延伸出許多由于對牛角梳工藝了解不精,而在用料選材以及制作工藝上缺乏規范的劣質牛角梳作坊,以低成本為優勢的牛角梳開始橫行市場。顧客一方面被低價角梳吸引,另一方面又希望買到優質的角梳,久而久之,牛角梳市場魚龍混雜,一些真正用心打造但由于價格稍高的角梳甚至因此受到質疑。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牛角梳發展面臨挑戰,“牛頭牌”角梳廠作為目前現存最古老的角梳工廠,在機械化普遍的時代,仍然堅持純手工打造牛角梳,同時,此工廠還是“譚木匠”的代工廠,雖然近年來角梳的產量明顯減少,但是“牛頭牌”角梳廠仍然秉持初心,并希望能夠開辟牛角梳的新空間。
3福州牛角梳與“譚木匠”對比分析及發展模式新策略
福州角梳有著眾多的品牌,比如飛鷹牌、童牛牌、航海牌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網上有人提問福州牛角梳哪個品牌好的時候,有網友回復“譚木匠”。譚木匠主營木制品,而非牛角梳,可見“譚木匠”品牌下木梳的聲譽,遠遠超過了諸多福州牛角梳的品牌。本文將對比“譚木匠”與福州牛角梳品牌的品牌定位、產品風格、包裝設計以及經營模式4方面,借他山之石,反思福州牛角梳品牌目前的優勢以及不足,并提出新的發展模式策略。
3.1品牌定位
“品牌意識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中最缺乏的資源”[2],牛角梳在人們心中一直作為具有保健功效的實用性商品而存在,眾多牛角梳品牌針對“保健”展開營銷,無非是保健或養生,其價格主要根據用料與工藝而定,“譚木匠”面向禮品市場,打造具有“東方美”的木梳品牌,并且聲稱“梳造東方美”“做全球的一把梳子”,這些口號也順勢成為了“譚木匠”的品牌印記。
牛角梳的生存需要有一個適中的品牌定位,從而抓住消費者的心。角梳養生的作用是我們需要傳承的一部分,而其養生作用也早已廣為人知,因此作為消費者,比起角梳的價格,似乎更關心角梳的真假,角梳店中詢問角梳真假的顧客比比皆是,這樣一來,“真”就可以成為角梳品牌重要的核心。“真”,可以解釋為認真,真誠,真實,真心,不論角梳價格高低、工藝繁簡,用料真,手藝真,價值真,讓顧客買得放心,用得順心,讓顧客感受到手藝的溫度,匠人的認真與用心,品牌也能更好地立足。
除了“真”,角梳的受眾群大多還關心“美”。美,可以指向健康美、容貌美,這與養生有著密切的關聯,梳頭之事率先指向人的頭發。“禿然”這一網絡用語的出現,指向了“脫發”這一現代年輕人也在關注的問題,據消費數據顯示,女性是中國新興的消費主體,女性對于頭發的愛護也尤為重視,角梳要如何面向更為廣大的消費群體,而不是印象局限于中年或老年人,可以嘗試以女性為出發點,逐步擴大銷售市場。當角梳緊密與“東方美”“氣質美”等諸如此類的信息關聯時,也會逐漸引起女性群體的關注。
3.2人才傳承
牛角梳的產量已經大不如從前,但訂單量仍然難以完成,工廠中的工人大多也年事已高,而又沒有更多的年輕人去傳承這樣的工藝,對于手工藝來說,如果沒有人傳承,那么未來的發展必定更加艱難。就工藝制作方面,木梳同樣有著極為嚴苛的工序,但由于木頭這一材質在藝術院校中多種專業涉及,并且國內外有專門開設木藝專業的院校,因此木藝的傳承狀況相比牛角梳而言好得多。“譚木匠”的彩繪師與雕刻師之中有青年人群體,陶瓷行業也有數量相當的年輕一代手工藝人,年輕人并非對中國傳統工藝不感興趣,而是缺少學習與培養的途徑。如果按照傳統的傳承方式——作坊制、師徒制,一個師父能教授的徒弟有限,且生源渠道少,難以發揚光大。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認為,薪火相傳是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根本保證,因此傳統工藝的振興需要擴大傳承規模,創新傳承方式,其中院校教育是中國傳統工藝傳承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引入院校的工藝學科主要有陶瓷、雕刻、漆藝等,部分非遺手工藝可能依托于其他專業之下或開設選修課,福州牛角梳的傳承同樣可以考慮引進到福州地區高校的工藝美術系或職業美術學校,建設地域特色學科,通過培養具有專業素養能力的人才,為牛角梳注入新鮮血液。
4結語
福州牛角梳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在當今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下,需要實現傳統的現代轉型,與時代融合并更好的發展。福州牛角梳不僅需要在定位上更加具有針對性,既要堅持傳統的養生理念,又要顛覆傳統形象認知,結合現代審美偏好,而且需要擴大產品針對的受眾群體,當代養生已經不僅僅屬于中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非常注重養生,牛角梳如果能夠從產品本身出發,結合新的包裝以及品牌形象的重塑,使產品更具有設計感,或許可以受到更多人群的青睞,從而拓寬市場,提升牛角梳的市場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推進牛角梳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時光里的福州故事.福州牛角梳能否再創一個流行產業?[J].福建輕紡,2017(02):31-32.
[2]王寧.文化創意產業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時代轉型[J].美與時代(上),2010(05):24-26.
[3]潘源.論新媒體時代的品牌傳播策略及啟示——以譚木匠“給媽媽梳頭”活動為例[J].新聞世界,2014(03):145-146.
[4]郭鈺婷,吳俞晨.角梳一門“上頭”的手藝[J].海峽旅游,2020(05):66-71.
作者:江心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