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我們為什么出發。”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眾多曲折、坎坷,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獻出了鮮血、生命,可歌可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是難以想象的。紅巖精神就是黨的優秀兒女用忠骨、用忠魂凝筑起忠誠共產主義的革命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的共產黨人需要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
關鍵詞:傳承;黨史;文化;紅巖精神
政工師論文投稿刊物:黨史縱覽(月刊)1981年創刊,是由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主管。《黨史縱覽》融史料性、知識性、教育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面向大眾的綜合性黨史宣傳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
一、紅巖精神內涵豐富、底蘊深厚
(一)小說《紅巖》
小說《紅巖》是反映重慶解放前夕,川東地下黨的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在集中營同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一個文藝作品。它講述了1948年至1949年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里,身陷囹圄的共產黨人與窮途末路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的故事。小說描寫的革命烈士所體現的精神風范,主要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許云峰、江姐、華子良、成崗、齊曉軒等英雄群體,是紅巖精神的繼承者、傳承者,他們用生命在詮釋“紅巖精神”,詮釋何為信仰與忠誠。
(二)紅巖精神
紅巖精神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國統區復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的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團結、民主,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實踐和歷史進程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成果,是我們黨唯一產生在國統區的革命精神,不是誕生在革命軍隊或者革命根據地。紅巖精神產生的大背景是世界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處于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處于逐步成熟時期和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具體講,紅巖精神產生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歲月,整個時間跨度從1939年1月南方局在重慶成立至1946年5月南方局離開重慶。
“紅巖精神”是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提出來的,1985年10月14日,鄧穎超重返紅巖村,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紅巖精神”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中共南方局在重慶的辦公地方有紅巖村、曾家巖、虎頭巖,被稱為“紅色三巖”,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和部分淪陷區的代表和象征。因此,《紅巖》小說與“紅巖精神”二者不可混為一談,也不可相互替代。
二、紅巖精神在黨史文化中的獨特價值
(一)紅巖精神是重慶黨史文化的重要組成分
從紅巖精神的產生及其內涵可以明白,紅巖精神作為重慶的一張名片,它與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屬于共產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一起鑄成偉大的革命精神,是重慶黨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巖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以及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的集中體現。是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真實寫照。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時代使命、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寬廣胸懷、英雄氣概,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愈難彌堅、顧全大局、自強不息、海納百川、勇于創新等精神是今天我奮力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指引。
(二)紅巖精神在中國黨史文化中獨樹一幟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具有深厚紅色基因和光榮革命傳統,孕育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誕生在重慶,但它既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重慶這座城市的紅色標識。
紅巖精神是眾多歷史事件的縮影,紅巖精神的產生過程也是重慶黨史文化的生動寫照,所以,紅巖精神既屬于歷史的,也是時代的,在國統區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錘煉形成的偉大紅巖精神具有鮮明特色,在中國革命精神的寶庫中獨樹一幟。
三、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
當前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江竹筠、王樸、許曉軒、陳然等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強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正是開展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新時代下,我們要將紅巖精神傳承下去,并將其作為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
(一)做好紅巖精神的宣傳教育
紅巖精神誕生在重慶,重慶人比較熟悉一點,重慶以外的省份對紅巖精神的了解有,但不是很多,紅巖精神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首先是做到在重慶范圍內擴大知曉度,讓紅巖精神走進社區、軍營、學校、鄉村,增強紅巖精神的傳播深度,并拓展到全國。
紅巖精神的誕生離現在已有70多年的時間,親身經歷過的在世老人已經很少,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人們也是步入老年,改革開放后出生的年輕人對過去的烽火歲月不能感同身受,要加強對青年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讓廣大青年明白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更加認識到牢記這些偉大精神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在年輕人中加強宣傳教育,勉勵廣大青年為民富國強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黨員干部是被賦予實現中國夢的崇高使命,時刻銘記歷史,牢記革命烈士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格,有利于黨員干部補足信仰之鈣、打好信念之基。只有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撣去思想上的灰塵、淬煉政治上的堅定,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要用紅巖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斗爭,堅決預防和反對腐敗,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情與法、儉與奢、得與失的關系,作清正廉潔的表率。
紅巖精神是從眾多的人和事體現出來的,所以宣傳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圖片文字展覽、專題講座、講故事、現場參觀感悟、閱看文藝作品、歷史課堂等方式。尤其要重視從學校教育抓起,對于中國革命歷史,習近平強調:“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因此大中小學都不可忽視歷史教學,要把歷史這門課程同語文、數學等同等重視。
(二)在與先烈的對標檢閱中找差距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事物在比較中存在差距是客觀規律。不斷找準差距、補齊差距的過程,是一個人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必經歷程,黨員干部也是如此。當前,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答的是“我是誰、為了誰”“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也就是“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應該干什么”的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執政的根本性問題。
習近平出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強化理論武裝,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聚焦解決思想根子問題,自覺對表對標,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當前,一些黨員干部遇到問題就退縮,搞變通掩飾,覺得自己的問題無所謂,有的黨員干部覺得自己上升空間小,于是得過且過,沒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心中。有的黨員干部怕找出差距,影響自己的政績和前程,明知存在的不足,不管不顧。長此以往,就會在黨內助長不正之風,淡化理想信念,與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要求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古語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黨員干部更應該帶頭傳承紅色基因,在對標先進榜樣上找差距。
(三)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去落實
精神再偉大,再光輝,如果學習與實踐脫節,成了兩張皮,都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耗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征程萬里,初心如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夢的壯闊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習近平同志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應吸收紅巖精神的養分,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為鼓舞,把紅巖精神的基因融入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建設中去,把弘揚紅巖精神融入到十九大精神的貫徹學習中去,融入到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融入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去,融入到三大攻堅戰中去,融入到每一個工作崗位中去。只有傳承好包括紅巖精神在內革命的精神,我們黨方可長期執政,國家方能長治久安,老百姓方能生活更加幸福。
參考文獻
[1] 田姝.紅巖精神對重慶黨史文化傳承的貢獻[J].紅巖春秋,2017(03):74-77.
[2] 紅巖精神是新時代的教科書和必修課[N].重慶日報,2019-06-17.
[3] 紅巖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N],光明日報,2018-09-28.
[4] 蔡春麗.弘揚紅巖文化,推動重慶文化大發展——專訪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厲華[J].今日重慶,2009(07):43.
[5] 王新皓.利用紅巖文化資源提升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活力[J].科教導刊,2016(16).
[6] 胡大牛.毛澤東與紅巖精神——從黨的建設和群眾路線角度所作考察[J].探索,2013(0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