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5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公路橋梁是道路施工項目中的重點內容,做好這項工作對于交通安全非常的重要,為此,下面文章主要對公路橋梁中的過渡段軟土路基路面進行介紹,在這一路段的作業中,軟土路基路面施工也影響到了道路的安全暢通,文章也分析了這段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及原因,對于施工技術創新性也加以研究。
關鍵詞:公路橋梁,軟土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現階段,公路橋梁施工工程逐年增加,社會區域活動的流動性提高對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對過渡地段的軟土路基路面施工。軟土路基路面施工工程量大且施工處理結果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和使用周期。故而,加大對軟土路基路面在公路橋梁中施工技術研究力度并提升技術施工的效果是關鍵。
1.公路橋梁過渡段軟土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和成因
公路橋梁建設中,過渡地帶施工質量對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上施工現場常會遇見軟土地基情況,一旦在路基路面的施工中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公路路面局部下陷或整體沉降以及橋頭跳車等問題,造成車輛交通事故。為了有針對性的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軟土路基以及出現的施工問題和成因進行了解使前提條件。
軟土路基指的就是公路施工中遇見的不良地質環境,主要土壤組成是軟土、淤泥、泥炭質土等,通常是由沿海的內陸平原等沖擊而成的細顆粒土組成,孔隙比大于1,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液線、壓縮性高、透水性差、強度低,對公路橋梁過渡段施工造成了不小的阻礙。經過施工部門的調查報告,常出現的軟土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可歸納為三種形式[1]。
其一,沉降程度不同。公路橋梁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布置橋墩減輕上部橋梁的沖擊力并承接全部的壓力,而區域間經濟聯系和交通工具的發展增加了來往的車輛數量,橋梁承受的壓力也隨之上升,作為主要壓力承受方的橋墩也會在長期的承壓和磨損中承受力下降,導致地基下陷,加之軟土路基的補充材料性質不同,沉降的程度也會出現差別。
二是軟土路基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對地基進行填充處理以提高區域內路面的承壓性能,但由于路面材料在使用中會受到外界自然環境和交通的影響,若同一區域受到的壓力過大就會在前期出現路面變形,進而在該位置路基下陷直到在多次強壓的作用下使整條作業線坍塌。
三是公路橋梁施工需要在一部分位置進行橋臺填土作業,但施工技術的復雜和難度大,使得施工質量無法達到標準,同時過渡橋頭的搭板在使用過程中受彈性支撐影響,周邊區域的路基承受的應力降低,連接處就會出現層次階梯樣式的縫隙,增大往來車輛的行駛阻力加大橋梁的壓力。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有兩點分別是軟土路基路面處理工作不到位和對施工環節的技術應用掌握不佳。
2.分析軟土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橋梁過渡段應用
公路橋梁過渡段的軟土路基路面在施工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路基下陷、坍塌、路面變形等問題,對公路交通安全造成消極的影響,想要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得以保障,需要從以下幾點技術的應用出發做好各個環節的作業工序。
2.1做好施工前期設計工作
公路橋梁過渡段施工與其他部位的施工不同,涉及到的技術措施和處理工作繁多,只有在前期對各環節的工作做好設計才能避免在實際施工中出現工序紊亂、材料準備不足等問題。工程前期設計階段包括了圖紙設計、橋梁搭板和施工技術的選擇三個內容,從圖紙設計來看需要設計人員對實際的施工現場進行考察,判斷出軟土路基的類型有針對性的設計過渡段施工圖紙。從橋梁搭板來看,側重于長度和強度。
當前,我國橋梁施工中的搭板規格并沒有明確的要求,也就是需要施工人員根據實地情況和經驗設計,可以把路橋建成后的最大承載力和橋頭的沉降作為設計參考數據,保證搭板施工的質量。最后,橋梁過渡段施工技術大體上與道理施工技術相同,需要選擇的施工技術主要是軟土路基的填充,常見的技術形式有置換處理方法、擠密處理方法和排水固化三種[2]。
2.2選擇合適的填充材料,做好路基處理工作
公路橋梁過渡段的軟土地基處理工作是進行后續工作的前提,需要施工人員選擇按照實際的施工狀況選擇合適處理技術和合適的填料。第一,填料的選擇。對于工作程序較為復雜的橋梁過渡段軟土地基處理而言,填料種類的選擇必須對土壤性質和含量進行檢測。相關人員在測定土壤時,先要對土壤的含水量是否達到液線和最大可塑性檢測,以便選擇適宜的填料,接著對不同種類土壤的進行采樣調查和實驗,使用功能同樣壓強的壓路機在同等的壓力效果下對土壤壓實度排序,壓實的次數和填充的厚度也是需要實驗的因素,一般而言壓實度較強,技術指標綜合度較高的土壤是首要選擇的填料類型。
第二,選擇合適的軟土路基路面施工技術。軟土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得病主要形式有三種,施工方式上略有不同但主要的效用都是增加路基的承載力并加固。
一是置換處理方法,也就是直接使用優質土壤進行替換,用這種形式保證土壤質量和降低沉降量,又可以向下分成換填土和拋石擠淤法兩種方式,對于橋梁過渡段施工中淺層的軟土路基的施工效果最好。換填土技術方法在使用時先要將路基中的軟土挖除,再填充強度、抗剪性能高的碎石、礦渣和優質土等,適用于淤泥、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凍土等類別的軟土路基樣式中,需注意地是換填的深度在三米左右。
而拋石擠淤法軟土路基施工方法,較之前者施工效率更高、污染程度調、成本投入少,利用擠壓方式將淤泥等排除,主要應用于3-4米的軟土層、輕度小的軟土路基中,處理完成后施工人員要用碾壓器對片石壓實達到置換的效果。
二是擠密處理方法,有加筋法和強夯法兩種。加筋法指在公路橋梁軟土路基施工中鋪設平行的土木合成材料,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添加的筋體質量等問題,降低軟土地基中沉降不均的發生幾率。強夯法是從10米以上的高度范圍內用重達40噸左右的重物夯實路基,在填土、濕陷性黃土等軟土土質構成的路基中有良好的處理效果。
此外,預壓法要可以在橋梁過渡段軟土路基路面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應用時在土基上增加一定的靜荷載,等土體沉降穩定和壓實后在卸掉荷載,再使用重物對地基進行預壓,表面鋪設一層砂墊層將路基中含有的水分排干。三是排水固化方法,要注意合成材料、砂井和袋裝砂井三個部分,以免材料質量行業延展性能出現問題[3]。
2.3橋臺結構施工技術
公路橋梁過渡段的軟土路基路面施工中,對橋臺結構的施工是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結構施工完畢后需要盡快進行后續的過多連接路面和公路的公路堤壩建設。
施工需要遵守三點原則,一是過渡段和公路路堤的填充和壓實工作要保證選用的壓路機械型號和壓力相同,防止路面在填筑和壓實工序中發生沉降不均的問題,遵循一致性原則。
二是遵守同步性原則,保證橋梁和公路的轉接處和過渡連接部位的施工同時進行。
三是遵守防范性原則,對影響橋梁過渡段軟土路基路面沉降和壓實效果的潛在危險因素提前防范。例如,某個公路橋梁過渡段施工項目長為700米,線路起始樁設置的裝好為dk1+110到dk1+740,呈直線的狀態軟土路基填土4.5米左右,降雨量和溫度偏高。在進行橋臺結構施工時,先要對路基的填充情況進行檢驗,選擇同一型號的壓路機進行壓實處理,接著對連接處的周邊區域同時進行路面施工,最后對施工效果進行檢驗,以免在使用中出現問題。
3.結語
公路橋梁過渡段施工中軟土路基是常見的施工環境,路基和路面的處理工作關系到工程的整體效果。因此,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做好施工前期設計工作、選擇合適的填料和地基處理技術以及橋臺結施工出發,保證公路橋梁過渡段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文星.淺談加強路橋施工中的軟土路基處理[J].江西建材,2018,9(01):104+107.
[2]楊永生.公路橋梁路基連接段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四川建材,2017,43(12):207+209.
[3]王新強.公路橋梁施工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研究[J].交通世界,2016,16(19):42-43.
相關閱讀:高速公路橋梁混凝土施工工藝技術探討
如今高速公路建設逐漸普及,交通壓力也有了緩解,但是高速公路橋梁混凝土施工工藝仍然是不可忽視的,為此,下面文章針對高速公路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介紹,對于高速公路橋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藝加以深入討論,針對性的提出混凝土養護和管理相關的措施,加強施工工藝的管理程度,防范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升施工項目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