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賴建軍
摘 要 建德市通過銀行融資,分片規劃,強力推進農民飲水工程建設,保障了飲水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 農民飲水工程 建設 成效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中游,隸屬杭州市,土地總面積2321平方公里。東與浦江縣接壤,南與蘭溪市、龍游縣毗連,西南與衢江區相交,西北與淳安縣為鄰,東北與桐廬縣交界。全市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市府駐新安江街道。全市總人口5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8.5萬人。
2007年以來,該市投入巨資4.2億元建設農民飲水項目205處,初步形成城市管網延伸供水、鄉鎮水廠集中供水、村級分散式供水的三級城鄉供水一體化網絡,有效解決了市域地區飲用水檢測指標超標問題,近40萬人喝上安全水,受益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從22%提高到80%。
一“舉”突破飲用水工程資金瓶頸
建德市境內水資源豐富,清澈的新安江水保障了城區群眾飲用水,但是廣大農村供水水源不足,水質呈現惡化趨勢。2005-2007年的建德市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求解決農民飲水問題的議案、提案從5件增加到11件、16件。農民飲用水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廣大人民群眾呼聲很高。而要解決這一問題,資金缺口達4.2億元。建德市委、市政府正視困難,一方面通過財政安排部分、上級爭取部分、整合移民、建設、衛生、新農村建設等部分籌集資金7000萬元。另一方面經市人大常委會決議,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建德市支行授信融資2億元。通過“舉債”,突破資金瓶頸,保障農民飲水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片”規劃飲水工程建設藍圖
2007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關于實施農民飲水工程的意見》、《農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分二“片”規劃了飲水工程建設藍圖,目標是達到水源充足、水質安全、供水暢通、管理長效,水質和水量各項指標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一“片”是城區片供水工程。新安江、梅城、壽昌現有三個水廠為市建設局直屬企業,設計供水能力分別為3萬噸/日、1.5萬噸/日、1.5萬噸/日。新安江水廠取水口位于新安江水庫下游一公里,水質優良,目前供水范圍為城區3個街道。梅城水廠取水口在新安江,由于上游有眾多化工企業,加之新建新安化工十萬噸有機硅項目,省環保局明確要求十萬噸有機硅項目投產之日就是梅城水廠取水口關閉之時。壽昌水廠取水口在壽昌江,壽昌江為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漲暴落,平時水量很小,加之上游4個鎮工業企業、城鄉面源污染,水質不斷惡化。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將新安江自來水廠增容擴建到8萬噸/日,并向梅城和壽昌兩鎮供水,徹底解決主城區和沿途7個鎮(街道)的飲水安全問題,工程投資1.7億元。
二“片”是農村片飲用水工程。總投資2.5億元,包括市級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鄉鎮集中供水工程、村級分散式供水工程。一是市級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通過新安江、梅城、壽昌三個水廠向周邊農村管網延伸解決郊區飲水安全問題。二是10個鄉鎮新建1.5萬噸/日水廠1座,5000噸/日水廠4座,3000噸/日水廠1座,2000噸/日水廠2座,700噸/日水廠2座。其中新建水源工程水㈡型水庫就有6處,總庫容290萬立方米。三是分散式供水工程。建德市是“九山半水半分田”,除了集中供水解決大部分人口外,其余以村為單位分散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1-10萬立方米塘壩10處,總庫容32萬立方米,其余以引水堰、取水井、凈水器、消毒器、清水池、鋪設管道為主。
三“招”破解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
一“招”是市級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這一類項目由市建設局負責管理。四年來,通過新安江、梅城、壽昌三個市級水廠現有管網延伸,解決飲水困難村29個,人口3.3萬。
二“招”是建設鄉鎮集中供水工程、聯村或單村分散式供水工程。這一類項目由市水利局負責管理。對原來沒有供水水源和管網基礎設施,需要新建水源或水廠、管網工程來解決飲水問題的,采用建設鄉鎮水廠或村級水廠,重點解決供水范圍內農民、集鎮居民、學校師生和企業人員的飲水困難問題;對臨近的幾個村可以公建一個水源或者從一個水源點取水的,采用聯村分片供水方式;對同一行政村內人口比較分散,不能從一個水源點取水的,采用分散式供水,解決各個自然村農民的飲水問題。四年來,共建設三都、大洋、蓮花、大同、壽昌童家、航頭、李家、乾潭、大慈巖、蓮花等10個鄉鎮集中供水工程。同時,建成單村或聯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64處。
三“招”是行政村內原有供水系統的改造和改善。這一類項目由市衛生局負責管理。四年來,改造供水系統102處,改善飲水人口7.7萬人。
四“善”取得巨大成效
一是飲水工程實現全覆蓋。基本形成了新安江自來水廠和東南二線供水、10個鄉鎮水廠供水、村級分散式供水三個層次的城鄉供水框架,初步建成覆蓋全市的“一團十區百點”城鄉綜合供水體系,城鄉總受益人口近40萬人。
二是水質安全實現大提升。實施農民飲水工程,加強飲用水監測是構筑群眾健康安全的保障線。每年對省定農民飲水工程設點監測。2010年,5個省定監測點枯水期出廠水的監測結果全部合格,末稍水豐、枯水期合格率達到80%,呈逐年提高趨勢。實施農民飲水工程,凈水設施的日益完善,有效解決了市域地區飲用水檢測指標超標問題。
三是農村水生態環境得到大改善。通過實施農民飲水工程,新建了小(二)水庫6座、10萬立方米以下塘壩10座,共增加蓄水量322萬立方米。一方面,切實解決了農民飲水水源問題;另一方面,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村的水生態環境和水利條件,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四是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農民飲水工程的實施,不僅僅解決農民家庭的飲水難度和飲水不安全問題,同時還大大解決了鄉鎮集鎮、工業功能區、企業、學校等居民、學生和從業人員的生活用水困難,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改善了招商引資環境,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