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口腔問題也不是小問題,如果我們對口腔的問題不重視,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口腔感染問題,我們需要進行及時和有效的護理才能徹底痊愈。本文是小編從眾多護理類論文中挑選出來的一篇關于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護理文章。
【摘要】 目的 探討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 對48例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進行抗感染和膿腫切開引流等治療,并加強病情觀察,對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護理,指導飲食和健康教育。結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結論 及時、有效的正確治療及護理是患者順利康復的保障。
【關鍵詞】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護理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是口腔頜面部及頸上部潛在性筋膜間隙中所發生的細菌性炎癥的總稱[1]。如不及時處理,可發生窒息、敗血癥甚至引起縱隔感染而危及生命[2]。我科200801~200901共收治嚴重頜面部間隙感染48例,經積極治療和護理均治愈出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病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齡最小10歲,最大85歲,平均53歲。感染病因情況: 牙源性感染35例(72.92%),腺源性感染10例(20.83%),損傷性感染2例(4.17%),血源性感染1例(2.08%)。感染主要累及口腔頜面部各間隙,其中多間隙感染23例,累及間隙如下:嚼肌18例(37.5%),頜下10例(20.83%),頰5例(10.42%),眶下7例(14.58%),咽旁2例(4.17%),翼頜6例(12.50%),多間隙23例(47.92%)。
1.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給予積極抗感染,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并給予全身營養支持治療,局部切開引流,沖洗換藥治療,并根據膿液細菌培養和藥敏檢查結果,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和使用敏感抗生素。其中42例患者分別行下頜下、頦下、口內、頸部多部位廣泛切開,放置硅膠管或橡皮片建立引流,局部給予敏感抗生素沖洗換藥。對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請內分泌科協助共同控制血糖。
2 結果
48例患者經積極搶救和治療均痊愈出院。住院7~43d,膿腫切開引流42例,切口均Ⅱ期愈合。
3 護理
3.1 病情觀察 該病發展迅速,可出現感染性休克或昏迷、敗血癥、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癥未控制前,應高度警惕,嚴密觀察患者意識是否清楚,有無煩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監測T、P、R、BP;對發熱、寒戰患者注意詢問有無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顱內感染征象。當體溫超過39℃及時給予溫水擦浴,并囑其多飲水,注意患者尿量情況。床邊備氣切包。
3.2 心理護理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張口受限等癥狀,嚴重者發生進食和吞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精神狀態。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精湛的技術贏得患者信任和尊重。多接觸病人,主動傾聽患者傾訴,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多與其交談,解除疑慮,生活上盡量體貼關懷,鼓勵家屬、親友陪伴,給予精神、心理支持,介紹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手段,邀請康復期患者現身說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治療上的配合,以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
3.3 切口護理 口腔間隙感染治療不及時即形成膿腫,需及時協助醫師做膿腫切開引流術,建立良好的引流,以減少局部組織張力,防止擴散,解除局部疼痛,達到縮短療程,減少用藥的目的。對于腫脹范圍廣泛、有嚴重呼吸困難者,除廣泛性切開外還應充分分離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間隙的壞死組織及膿液充分引流,因膿液呈蜂窩狀分散在組織間隙中,常常自動引流不暢[3]。傷口置引流管,切開引流液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以指導合理用藥。膿腫切開后,更換敷料2~3次/d,用1%~3%的雙氧水反復沖洗創口或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或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菌素加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同時觀察引流液量、色、性的變化及患者神志、面色、生命體征變化。發現患者面色蒼白,暫停沖洗傷口。沖洗完畢,協助患者取半臥位以減少傷口張力,利于傷口引流。
3.4 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道阻塞是口腔頜面部感染較常見而危險的并發癥,應確保充分給予氧氣吸入,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變化及呼吸道通暢情況,因喉頭水腫所致的呼吸道阻塞應立即行環甲膜穿刺或氣管切開。若炎癥侵及口底、舌下等間隙,患者可出現舌體抬高、咽腔縮小等并發呼吸道梗阻的臨床表現,應做好搶救準備,昏迷患者將舌體牽拉至口外固定,保證呼吸道通暢。本組病例中3例出現呼吸道梗阻,及時給予氣管切開,患者脫離危險。如伴有呼吸道黏液堵塞,應進行徹底有效的吸痰。
3.5 加強口腔護理 頜面部間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擴散引起[4]。預防口腔感染是切斷頜面部間隙感染的重要途徑,加強口腔護理是預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主要措施:詳細指導患者正確的漱口,每餐后用生理鹽水漱口,每4h含漱多貝氏液漱口液漱口,在口腔內停留2~3min。
3.6 飲食指導 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先給予高熱量清淡流質飲食,由于張口受限,采用吸管進食。鼓勵患者每2~3h進食一次,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機體抵抗力。然后逐漸給半流質飲食,如雞湯面,再到普通飲食,維生素補充可給予新鮮水果汁,且多飲水。
4 健康教育
頜面部間隙感染常以牙源性感染較常見。因此,在恢復期詳細向患者說明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能自覺保持口腔清潔,養成飯后刷牙漱口的習慣,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
【參考文獻】
1] 邱蔚云. 口腔頜面外科[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12.
[2] 石若梅. 口底蜂窩織炎合并縱隔感染臨床分析[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3,17(4):269.
[3] 王淑英,戴永雨. 口底蜂窩織炎的治療與預后探討[J].口腔醫學,1999,19(1):39.
[4] 向亞會,呂菊紅,王瑞萍.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康復護理[J].現代護理,2003,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