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1月18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記者從17日召開的全省政府法制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今年將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年底前全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全面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成立政府法制專家咨詢委員會。
據了解,在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方面,我省還將建立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法制機構合法性審查機制,推動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在立法制規方面,將突出公眾參與,加大民主立法、公開立法力度,不搞關起門來立法。探索建立非正式聽證制度,實現立法制規聽證常態化、普及化。
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法規、規章草案,省法制辦將組織公開聽證、辯論。在行政執法信息公開方面,將加大假冒侵權等重點領域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力度,推動將行政處罰案件信息納入社會征信體系,使違法者因信用不良“處處受限”。
今年將以“行政權力庫”為基礎,探索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推動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力爭年底實現鄉鎮全覆蓋。此外,今年所有報送省政府備案的文件都將在江蘇政府法制網全文公開,群眾可以在線評價。為方便社會公眾網上查詢,省法制辦還將著手開發建設全省規章、規范性文件信息庫。
政法職稱論文范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體制的急劇轉型,縣域農村各種性質的矛盾、利益沖突日益加劇,特別是隨著《物權法》的頒布實施,相鄰權概念日漸深入人心,村民之間因相鄰關系發生糾紛的案件逐漸增多,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相鄰關系糾紛的影響越來越大,也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引起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筆者從相鄰糾紛的概念、特點入手,分析其增多的成因,并提出自己淺顯的見解。
關鍵詞:民事訴訟評職范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農村,相鄰糾紛,特點,存在問題,對策
一、相鄰糾紛概述
(一)相鄰糾紛的概念
相鄰糾紛是指相互毗鄰的兩個不動產所有權人、用益物權人或占有人,在用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根據法律規定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1]。
(二)相鄰糾紛的特點
1、相鄰糾紛發案類型不斷增多,但標的額不大。
相鄰糾紛除了常規的相鄰用水、排水、共用通道外,還有新型采光、通風、空氣污染和噪聲等類型的相鄰糾紛。
2、當事人關系特殊,矛盾對抗性激烈,易引發群體性訴訟,調解率低。
相鄰糾紛案件當事人多是鄰居或同組村民,有的甚至是親戚,在生產生活中朝夕相處,難免會有摩擦。在農村,家庭觀念性較強,發生糾紛后,各自的親朋好友不積極勸阻,反而直接參與犯罪,突發性和激情性較強,不易控制,有可能形成群體性事件,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3、當事人維權意識較強,但法律素養不高。社區及新聞媒體的法制宣傳增強了他們的維權意識,但在訴訟中將權利片面的絕對化,沒有認識到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且多數人法律程序意識差,如缺少訴訟風險意識,一味地把敗訴后果歸咎于法院;對訴訟規則缺乏應有的了解,如因向法院提供證據超過舉證期限而敗訴,不服一審判決卻不提起上訴而是到原審法院糾纏不休[2]。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