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醫學教育家齊清心生平事跡考

時間:2021年09月11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 齊清心一生致力于中華醫學教育工作,為國家衛生事業培養了大批寶貴人才。 他是河北醫科大學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也是唯一經歷了河北省立醫學院、抗日戰爭、河北醫學院三個時期的校長。 十七年間,齊清心為推動學校發展、培養醫學人才作出巨大貢獻

  摘 要 齊清心一生致力于中華醫學教育工作,為國家衛生事業培養了大批寶貴人才‍‌‍‍‌‍‌‍‍‍‌‍‍‌‍‍‍‌‍‍‌‍‍‍‌‍‍‍‍‌‍‌‍‌‍‌‍‍‌‍‍‍‍‍‍‍‍‍‌‍‍‌‍‍‌‍‌‍‌‍。 他是河北醫科大學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也是唯一經歷了河北省立醫學院、抗日戰爭、河北醫學院三個時期的校長‍‌‍‍‌‍‌‍‍‍‌‍‍‌‍‍‍‌‍‍‌‍‍‍‌‍‍‍‍‌‍‌‍‌‍‌‍‍‌‍‍‍‍‍‍‍‍‍‌‍‍‌‍‍‌‍‌‍‌‍。 十七年間,齊清心為推動學校發展、培養醫學人才作出巨大貢獻‍‌‍‍‌‍‌‍‍‍‌‍‍‌‍‍‍‌‍‍‌‍‍‍‌‍‍‍‍‌‍‌‍‌‍‌‍‍‌‍‍‍‍‍‍‍‍‍‌‍‍‌‍‍‌‍‌‍‌‍。 齊清心不僅實現了個人的醫學夢想,更為動蕩時期的中國培養出一大批服務社會的醫療人才。

  關鍵詞 齊清心 醫學 教育 抗日救護 生平事跡

醫學教育

  河北省立醫學院的前身是李鴻章于1894年創建的北洋醫學堂,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官辦西醫學堂,開創了中國近代官辦西醫教育之先河。 當時的《教務雜志》評論說,“醫學堂的開設開辟了中國教育的新領域”[1],對中國近代西醫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齊清心曾先后掌校十七年,歷經了抗日戰爭、戰后復校等重要事件,是河北省立醫學院時期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對學校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截至目前,學界尚未對齊清心的生平事跡作出系統梳理,鑒于此,本文借助河北醫科大學校史館歷史資料,對齊清心的相關事跡進行整理研究,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醫學教育論文: 醫學教育中如何提升護理大專生的人文素質

  齊清心,字澄秋,1893年出生于河北保定蠡縣大曲堤鄉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從小便深刻體會到底層百姓的艱難疾苦。 1908年9月就讀于保定育德中學校,1912年12月畢業。 他自幼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得已報考保定直隸高等師范理化科,1916年12月畢業,并獲得了良好的理化基礎。 1917年1月,齊清心任天津中法中學物理化學生物教員。 同年5月,考取了河北省公費留學機會,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1918年7月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預科畢業后于美國哲弗遜醫學院學習①,1922年7月獲醫學博士學位。 此后兩年,齊清心在哲弗遜醫學院附屬醫院實習并研究病理②。 1924年11月歸國,任職于河北大學。

  一、任教河北大學醫科

  1924年11月至1925年2月,齊清心任河北大學醫科病理學和物理診斷學教授,1926年8月至1927年2月任河北大學醫科醫學主任兼教授及物理診斷學教授。 然而時局混亂,軍閥亂戰,黨派復雜,政客興風作浪,各自爭權奪利。 當時的河北大學是德日派醫生的根據地之一,齊清心雖無黨派,但因留學美國,被視作英美派的醫務工作者而受到當權者排斥。 他屢遭驅逐出校,又被學生數次召回,最終于1927年2月被逐出河北大學,遂到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任教或承擔醫務工作。 1928年經人介紹到東北大學擔任校醫,并在沈陽行醫兼辦藥房。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齊清心因與國聯調查團談話而遭日本人拘禁半年。 1932年夏,經河北省政府委任,到河北井陘礦務局任醫務主任,直至1934年初。 留學歸國后的十年,齊清心屢遭排擠,顛沛流離、輾轉多地,但他堅持投身醫務工作。 面對人才缺乏、國弱民羸的情況,他在《普及衛生建設及衛生教育之重要》一文中指出:“普遍的衛生建設,為保護一般中國國民健康之唯一方法; 國民健康,為復興民族之基礎、國民健康,為拯救經濟破產之根本條件。 衛生建設為今中華民國之第一要事。 ”[2]

  民國時期,中國的農村醫療衛生水平非常低下,尤其是傳染性疾病廣泛傳播,死亡率高,期望壽命短[3]。 究其原因,有經濟、政治、科技等多方面因素,也包括民眾衛生知識、保健意識和基本醫療技術的嚴重匱乏。 當時的中國百姓,特別是底層農民“不諳疾病知識及衛生方法,嬰孩生的多,死的也多”[4],“倘若遇到急性傳染病來襲,民眾既不知預防,又無法療治,其極輾轉苦狀,慘不忍視”[5]。 齊清心作為留美歸國的醫學博士,目睹百姓深受病痛折磨,他深刻明白增強國民衛生意識、普及衛生常識的重要性。

  1925年至1927年,齊清心在《農民》報刊先后發表了9篇衛生常識類科普短文[6],文字樸實、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其中多次提到了肺癆、瘧疾、霍亂等肆虐全國、涂炭百姓的高發病。 如講述瘧疾的病理和治療:“這瘧疾是怎樣來的呢? 鄉下人都以為是瘧疾鬼給他的,這種的瘧疾鬼不是真正的鬼,就是我們常見那咬人的蚊子……殺死他(小蟲)的藥,最好是金雞納霜。 ”[7]再比如教導百姓夏季防蠅:“防備的方法,最好就是把食物器具蓋好,不要叫蠅子到上邊去。 廚房要干凈,食物做熟之后,不要剩留太多,或太久了。 ”[8]現在看來,這些科普性質的文章有其局限性,但為當時普遍缺乏衛生常識且嚴重缺乏保健意識的平民百姓,普及了一定的基礎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知識,字里行間也流露著齊清心對底層人民的無盡關懷。

  二、任河北省立醫學院院長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北淪陷。 1931年10月,河北大學停辦,河北大學醫科獨立成院。 1932年1月,河北省立醫學院成立,原河北大學醫科主任馬桂丹任首任院長。 1934年7月,戈紹龍任河北省立醫學院院長。 1935年1月,齊清心任院長兼授內科[9]。 在全面抗戰爆發前的三年,齊清心勵精圖治,盡己所能,在推動學院和醫院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彼時的中國“人民眾多,大部分務農。 舊醫無足道、新醫人才少,交通不便、經濟困難,且人民因醫學常識缺乏、生活不合衛生、迷信極深而導致急性、慢性傳染病流行,醫藥需要之迫切,益形顯著”[10]。 齊清心深知國家急需大量醫學人才,當他在1934年接到院長聘書時“曾感到很高興,本擬努力于提高醫療技術,鉆研于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③。 齊清心的醫學教育理念首重實驗,他認為醫學生需要在實踐操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熟練技能。 就任期間,他在經費有限及各種困難下努力整頓學院,添建設備器材、新建醫院等,盡可能創造優質的教學條件; 同時主張勤儉辦學,以身作則樹立艱苦樸素之風,縮減開支,杜絕浪費。

  1.開辦助產、護士職校,新建附設醫院。 齊清心就任河北省立醫學院院長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發展醫學教育事業,于1935年6月開辦附設高級助產、護士兩職業學校,培養相關醫療人員,配合開展當地醫療工作。 學制三年,先后招生66人[11]‍‌‍‍‌‍‌‍‍‍‌‍‍‌‍‍‍‌‍‍‌‍‍‍‌‍‍‍‍‌‍‌‍‌‍‌‍‍‌‍‍‍‍‍‍‍‍‍‌‍‍‌‍‍‌‍‌‍‌‍。

  河北省立醫學院原附設醫院,“因原接河北大學校舍,零散參差,諸不合用,且容量不敷甚巨”[12]。 早在前任馬桂丹院長任內,便有新建河北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的計劃,然而“惜款不足,未能開工”[13]。 建設附設醫院的估計用款共計十萬八千元,分為三期。 第一期應領四萬兩千元,經教育廳核準兩萬元,然而“此款經兩年之久,本院始終僅領到七千元,且以修理學生宿舍暨設置電機兩事,請款未發,此已經領到之七千元,又經應急挪用”[12],使得醫院建設始終未能著手。 齊院長為籌集經費,不辭辛勞,“奔走平津,苦口交涉”[12]。 于1935年4月將剩余的一萬三千元如數領到。 之后的兩筆費用,經過齊院長特向教育、民政兩廳呼吁,得到了河北省銀行的透支契約,“俟契約磋商就緒,即可于透支款中”[12]。 最終,得以實現新建附設醫院。

  至于醫院的選址,則是由齊清心偕同教職員等悉心斟酌,“如在本院院址正身之內,則地勢逼仄,牽礙殊多。 如離開院址,則只有河南操場一所,足供使用; 但以附設醫院,本部原在河北院址之內,今如分裂,不便實甚,且河南地遠居民,尤必使就診者聞而裹足。 再三設計,最終決定于操場建筑男生宿舍,即以該生等移居后空出院址內之舊宿舍,改充醫院病房。 一轉移間,上述困難,悉經解除; 且較原計劃,尚可多得若干房間之用”[12]。 從落實經費到選址,齊清心時刻心系師生。

  2.設立附設醫院產科分院。 齊清心看到生產和育嬰的重要,“鄉間舊式生產危險,而附設醫院,偏在西關,與居民欠缺接近”[14]。 面對當時醫院設立偏僻、生育不便的困境,齊清心結合保定當地需要,“特在城內東街設立附設醫院婦產科分院一所,并令本院助產班二年級同學在彼處實習,院址宏敞,設備完全,且對貧窮產婦定有優待辦法,實為本地產婦曙光”[14]。 在此基礎上,齊清心盡可能降低醫療費,河北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科分院簡章第五條載:“本分院各種費用力求低廉”; 第六條亦載:“凡地方貧苦農民經本地官署或警區給證送來診治者,本分院得比照前條辦法再行減費或免費。 ”[15]說明齊清心在努力保障底層百姓的醫療需求,盡可能使貧困百姓有病可醫,努力踐行醫療平民化。

  3.重視解剖紀念日。 齊清心到任前,河北省立醫學院舉辦過兩次解剖紀念日悼念活動,一般是由本校解剖教授帶領實習學生舉行儀式。 齊清心上任后尤為重視解剖紀念日,親自率領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前往悼念,柬邀軍政及法院人員前往觀禮,并特作《招魂歌》[16]以祈請。 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每年的4月25日為我校解剖紀念日,在這一天舉行解剖紀念活動,對供醫學生解剖學習的大體老師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三、保家衛國,支援抗戰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不久,日軍侵占保定。 河北省立醫學院和附設助產、護士兩職校及附屬醫院均被迫停辦。 當時在校的教職工和4個班123名學生,大部分南遷到貴陽醫學院等單位就職或就讀,部分師生奔赴解放區參加了革命[17]。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齊清心的抗日決心非常堅定,始終站在反侵略斗爭的前列。

  1.團結南下師生,支援抗日救護。 齊清心努力把華北各醫學院校遷出的醫護人員們組織起來,會同世界紅十字會成員共同推行醫救工作。 他特別關注南下師生的情況,積極與后方師生取得聯系,盡力為顛沛流離的學生們提供幫助,將他們安頓在各個戰區醫院,為抗日救護提供支援。 他曾給輾轉第一重傷醫院的河北省立醫學院學生楊潔泉寫信:“如果在第一重傷醫院有困難,可到河南駐馬店第25后方醫院找曹院長,他需要外科醫生。 ”[18]抗戰時期,在后方偏僻鄉鎮服務的河北省立醫學院師生特別多,他們“成績斐然,有口皆碑,在學術方面成績,亦久為各界所洞悉”④。 貴陽衛生人員訓練班的各種考試,只要有本校畢業生參加,大多名列前茅。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在齊清心看來,大學生除了應具備科學的頭腦與技術,還必須具備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精神。 在國家危難、生死存亡之際,齊清心以身作則,深入貫徹了醫療之挽救性命、服務社會的作用。

  2.籌組抗日救護隊,率隊馳援延安。 中國紅十字會作為一個中立性的慈善組織,在正面和敵后戰場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委員會華北臨時分會開始成立籌備會、議定章程草案等,并在1935年初舉行會議推選姜文熙為主席,齊清心為副主席,方石珊為秘書,林可勝為常務委員[19]。 七七事變發生后,中國紅十字會北平分會與北平各界抗日團體開展了盧溝橋抗戰的救護工作。 為籌組救護隊,1937年7月20日,齊清心致信中國紅十字會北平分會方石珊:“中國紅十字會救護隊平方已否開始組織? 保定方面刻以事急,亦當計劃籌辦。 惟應如何組織及款項如何籌劃? 尚候指示。 該隊購備之器械設備等可否先行運來一部,以備應用。 ”[20]又于1937年7月24日致信方石珊,申請設備組織保定救護手術團。 “現以時局,當非一時所能解決,上項設備及一切器械仍甚需要。 近聞北平紅十字會已有手術團之組織,務請費神籌劃,開示一切,設法在保成立一團或數團,并將救護隊設備運來一部,以備應用,企切。 現萬福恩、賈魁諸位皆在保待命,并及。 ”[20]

  上海、南京淪陷后,在武漢成立了臨時救護委員會,林可勝出任總干事[21]。 隨著全面抗戰爆發,中國紅十字會迫切需要成立一個統一領導的部門,統籌安排全國各地的抗戰救護工作。 于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將各地醫院及救護隊集中于武漢的全部醫護人員實施改編,共37支醫療隊,分南北中三路,為前線將士提供醫療救護。 1938年春,臨時救護委員會改稱救護總隊部,林可勝任總隊長,齊清心任北路醫療隊大隊長[22]。 受林可勝之命,齊清心于1938年初率領兩個醫療隊、一個醫護隊和一個X光隊到延安八路軍戰區服務[23]‍‌‍‍‌‍‌‍‍‍‌‍‍‌‍‍‍‌‍‍‌‍‍‍‌‍‍‍‍‌‍‌‍‌‍‌‍‍‌‍‍‍‍‍‍‍‍‍‌‍‍‌‍‍‌‍‌‍‌‍。 兩個醫療隊分別安排在“中國最大之山洞醫院——寶塔山邊區醫院、甘谷驛兵站醫院工作,醫護隊分在市內門診部服務,兩架X光機分別配備給兩個醫療隊”[24]。 開展救護工作后,齊清心的隊伍受到了延安軍民的大力贊揚,據當時X光隊西北區的負責人姚浩然回憶:“自工作開展以后,醫療隊的醫師們無論手術及門診均能與該院醫師們共同研究,悉心診治,對病員極度負責,做出了成績。 醫護隊的護士們在門診部與醫師們配合,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也得到醫師們和病員們的好評。 ”[25]醫療隊為邊區帶去了第一臺X光機,在那個年代頗為珍貴。 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階段,紅會救護總隊為八路軍、新四軍提供了諸多醫療救援。 隨著戰事的不斷惡化,救護總隊部先后遷往長沙、重慶、貴陽等地,但其救護工作依然在有序進行。 據齊清心次子齊與軒先生回憶說:“解放后,我回到北京上學期間聽我父親說,朱總司令有一次還請他去吃飯,感謝當時他給八路軍派醫療隊看病。 ”⑤從側面也可反映出當時齊清心率隊奔赴延安,對提升八路軍的醫護工作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3.退居后方,心系前線。 1938年秋,齊清心在貴陽接到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部任命,到重慶籌備市民醫院,至次年夏季,醫院正式開辦后退職療養肺病。 1939年至1940年,齊清心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編審主任。

  1940年,齊清心因屢次聽聞“醫師牌頭過大,自居清高,對于抗戰多持冷凌態度……亦不積極參加工作。 我國之勝敗,似乎與醫師毫無關系”之類的閑話,憤然寫下《抗戰時期我醫界青年應以何努力》一文⑥。 他認為全民抗戰是“為拯救危機復興民族繼往開來”的大事,“凡大事之成就,皆本于研究之力與至誠之心”。 即使身處大后方,齊清心仍然心系前線,更是對青年人寄予了厚望,認為青年肩負著復興中華的使命,更應奮發自覺、努力自強,以打破被動環境,展現中華民族百折不回、至死不卻之精神。

  四、深入西北,投身醫教

  1942年1月,齊清心在甘肅天水西北公路衛生站當站長。 1942年8月,國立西北醫學專科學校在蘭州正式成立,齊清心為校長[26]。 這一時期,齊清心遠赴甘肅,生活、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他密切關注前線戰況,大力提倡青年學子的愛國救亡運動,同時為西北地區輸送了大批醫學人才。

  1.任國立西北醫專校長。 當時正值抗戰的第六個年頭,由內地和淪陷區來蘭州的人員較多,其中相聚而來的一批知識分子成為組建西北醫專的人才資源,齊清心便是其中一員[27]。 1942至1945年,位于蘭州市西郊上西園的國立西北醫專由于辦學條件艱苦、教學設備簡陋,可謂是舉步維艱、緩慢行進。

  據齊與軒回憶那段在蘭州的日子:“我記得當時住的地方都是農村的田地,地中間蓋的房子,是租的。 當時西北醫專離我們家大概有二三十分鐘的路,需要步行。 當時醫專都是土房,一個大的土院,墻都是拿土堆起來的,土夯實的那種墻,我父親一直在那兒工作到抗戰勝利。 ”提起父親對待工作的態度,他說:“這方面我父親大概有點嚴格。 他在蘭州的西北醫專的時候,我那會兒也就上四五年級,記得當時父親和同事在這個家里面研究西北醫專怎么招生。 西北當時很貧困,有很多貧困地區,他們當時就研究怎么從各地的貧困地區和小鄉村里招生,不光是蘭州或甘肅的貧困地區。 ”國立西北醫學專科學校為培養和輸送醫學人才作出了極大貢獻。 據記載,當時西北地區的高級醫護人員,多來自國立西北醫專,“他們沒有醫師的資格,但受過足夠的醫藥教育之后,就可去擔任鄉村臨床初步手術之實施及公共衛生之照管。 (國立西北醫專)醫科學生為四年畢業制以代六年制,授以鄉村服務證書以代正式醫師證書,其注重之點為實驗知識甚于理論知識”[28]。

  2.參加中訓團訓練班。 1938年6月17日,中訓會議決成立中訓團[29]。 作為戰時全國最高訓練機構,其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干部、儲備人才。 受訓人員為當時各地區、各部門中上級在職人員,中央各部會的科長、秘書以上人員,軍事機關學校部隊的少校以上人員。 據統計,在1938—1944年這7年中,中訓團累計培養干部達35415人[/30]。 1940年3月1日,中訓團在重慶南溫泉開辦第一期黨政訓練班,后遷至重慶浮圖關。 齊清心于1943年5月參加了中國國民黨中央訓練團的訓練班。 同一時期與齊清心在訓練班的還有浙大校長竺可楨、清華校長梅貽琦、北大校長蔣夢麟、中山大學校長金澄曾以及各大專科學校的校長[31]。 不可否認的是,中訓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國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的干部輪訓,該團自成立至抗戰勝利,以培養“抗戰建國”人才為宗旨,先后為抗日戰爭輸送了數萬名干部[,32]。

  3.響應知識青年從軍運動。 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是抗戰后期一場遍及全國的學生參軍運動。 運動發起后,全國知識青年紛紛響應,社會各界也高度重視。 1944年11月,時任西北醫專校長的齊清心與國立西北師范學院院長李基、甘肅學院院長宋恪、西北技術專科學校校長曾濟寬,聯合電呈蔣介石,陳明蘭州教育界響應從軍運動。 各學校校長的倡導,激勵著學生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 特別是自淪陷區來到甘肅的學生,雖可以暫時安心讀書,但在抗戰形勢日益緊迫之時,都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報效國家。 1944年12月,日軍長驅入侵占領貴州獨山,直逼貴陽,大后方為之震動。 許多愛國心切的青年學生眼看著祖國危急形勢嚴峻,紛紛報名從軍。 甘肅省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也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一口號下發動了起來[33],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五、抗戰勝利,成功復校

  1945年9月,抗戰勝利,百廢待興。 國立西北醫專更名為國立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同年10月,齊清心離開蘭州前往北平,開始籌備復校事宜‍‌‍‍‌‍‌‍‍‍‌‍‍‌‍‍‍‌‍‍‌‍‍‍‌‍‍‍‍‌‍‌‍‌‍‌‍‍‌‍‍‍‍‍‍‍‍‍‌‍‍‌‍‍‌‍‌‍‌‍。 他曾在《抗戰時期我醫界青年應做何努力》一文中寫道:“我國近十數年來諸事皆見進步,惜自七七事變以來,經一群自私自利之暴徒用蠻橫之武力侵入我國領土,搶掠我國財源……但吾人受過此等打擊之后更應奮發自覺更加努力自強,以打破此被動環境,表現我百折不回、至死不卻之精神。 建設我中華,復興我民族性,此種精神方可達到成功之目的也。 ”可見其對侵略戰爭之厭惡、對抗戰必勝之決心、對振興民族之信念。

  1.心系學院,重返北平。 抗戰勝利后,遠在蘭州的齊清心在各方支持下重返河北,開始積極籌備復校事宜。 據齊與軒回憶:“抗戰勝利之后,許多過去河北省立醫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來到我們家,鼓勵我父親回去恢復河北省立醫學院。 我記得當時有些學生還送錢來當路費。 ”當時齊清心一家住在蘭州郊區的鄉下,生活困難,學生們考慮到路費問題,就從工資里攢下一部分,“來一個學生放一點兒錢,來一個學生放一點兒錢,錢的數量都不大,都是他們工資的一部分,從工資里存下的錢也不可能太多。 那時候大家是讓他趕快回到河北復校。 在同學們的支持下,他也愿意盡早趕回來”。

  2.多方奔走,積極復校。 1945年至1947年,齊清心任中國善后救濟總署冀熱平津分署衛生組主任。 據河北醫科大學校史館資料記載:“(齊清心)在救濟總署索得相當醫藥衛生器材及藥品,而本學校所以能復學者亦特此耳。 ”1946年1月,齊清心和原河北省立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張俊卿等主持在北平成立復校籌備處。 經過多方奔走,不斷召集抗戰時期散落在外的師生,1946年3月終于成功恢復河北省立醫學院,齊清心任院長。 1946年4月,他所撰寫的《河北省立醫學院復原計劃書》記載:“本校在七七事變前關于教學人員之聘書及對醫事人員之培植,以及醫療器械藥品書籍教學用具等各種必要設備之添建,在有限經費及各種困難情形之下努力整頓,已具相當規模,自保定淪陷后,因校址被敵軍醫院占用,除醫院內診療設備略有保存者外,余均摧毀殆盡,僅各項建筑骨概尚在,稍加修葺,恢復舊觀,尚非難事。 ”齊清心還詳細闡述了學院的歷史沿革、設立目的、畢業生服務社會之成績、衛生人員之需要以及復原實施之辦法,足見他的良苦用心和對復校的決心。

  3.遷校天津。 1946年,河北省立醫學院在保定原校址招生開課,講課人員大都從北平聘請而來。 因原有校舍大部分被占用或拆毀,且教學條件落后,學校于1947年秋全部遷往天津。 原校萬福恩、朱世英、林久明、馬振玉、呂鐘珣等21位教授留校任教,并新聘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教授,包括細菌學教授楊俊階、公共衛生學教授陸滌寰等,他們成為河北醫學院復興的火種。 為解決校舍不足、教學設備缺如等問題,學校先與天津中央醫院合作,使部分學生先開課和實習。 天津解放前,齊清心多次向教育部呈請,設法籌集資金擴建校舍,均未果。 為配合地方情況,創建良好教學環境,他大力支持籌建天津醫事文化中心區; 為保障鄉村衛生和婦嬰健康,他于1947年6月開設婦嬰衛生站,并于1949年8月開設河北省立醫學院專科部護士班。

  4.學院更名。 1949年天津解放后,河北省立醫學院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 4月改為由華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領導,更名為河北醫學院,齊清心任院長。 9月,學校改由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

  5.遷校保定。 1951年,河北醫學院由天津遷回保定,1952年,搬遷完畢,其中1951年4月,部分醫教人員參與了抗美援朝的醫療隊[34]。 1952年“中醫學會保定分會”成立,齊清心任理事長,副院長劉璞任副理事長[36]。

  1953年,齊清心調到北京,參與組建人民衛生出版社,任總編審,直至退休。 1981年,齊清心于北京逝世,享年88歲[36]。 齊清心的一生與河北省立醫學院的歷史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齊清心,就沒有如今的河北醫科大學。 他帶領學校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初期,見證了學校從河北大學醫科獨立成為河北省立醫學院,及復校、更名為河北醫學院的風雨十七年。 在這一過程中,齊清心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將醫學教育看作振興中華的長遠事業,積極吸收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不斷革新辦學理念,滿足學校發展需求。 齊清心作為一名中國近代醫學教育家,為國家衛生事業培養了大批寶貴人才,值得后人銘記。

  參考文獻:

  [1]Editor. Diary Events in the Far East[M]. Chinese Recorder,1894,Vol25,49.

  [2]齊清心.普及衛生建設及衛生教育之重要[N].大公報,1936-02-04(8).

  [3]陳志潛.中國農村衛生問題[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10.

  [4]傅寶琛.農村衛生問題之分析及促進鄉村衛生方法之商榷[J].醫學周刊集,1929(2):17.

  [5]侯子明.我國鄉村衛生成功之途徑[N].大公報,1934-05-08(11).

  [6]齊清心.常識:細菌為生病的一種病因[J].農民,1925(15):2; 齊清心.衛生常識:預防瘧疾[J].農民,1927,3(18):7; 齊清心.衛生常識:蠅之害[J].農民,1927,3(14):5; 齊清心.衛生常識:夏日飲食應注意[J].農民,1927,3(15):5; 齊清心.衛生常識:春季防備生病的妙法[J].農民,1927,2(36):5; 齊清心.問答:關于沼氣的問答[J].農民,1927,3(4):7-8; 齊清心.衛生常識:碗筷消毒之簡便法[J].農民,1927,3(22):6; 齊清心.衛生常識:人人應當每天刷牙漱口[J].農民,1927,3(25):7; 齊清心.答姜恒新先生書(關于糖精的一封信)[J].農民,1927,3(20):6.

  [7]齊清心.衛生常識:預防瘧疾[J].農民,1927 ,3(18):7.

  [8]齊清心.衛生常識:蠅之害[J].農民,1927,3(14):5.

  [9]教育部教育年鑒編纂委員會.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鑒(二)[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709.

  [10]Tanlder.中國醫學保障與醫學教育之我見[J].中華醫學雜志,1935,21(3):227.

  [11][17]陳憲庚,吳金貴.保定市北區地名志[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38,238.

  [12]壬申醫學編者. 院聞 新任院長之初任 醫院建筑初步實現[J].壬申醫學,1935,3(2):225-226.

  [13]壬申醫學編者.院聞[J].壬申醫學,1933,2(2):231.

  [14]壬申醫學編者.院聞 新任院長之初任 河北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科分院成立[J].壬申醫學,1935,3(2):224.

  ★作者簡介:鄭勁草,河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 閆寒,河北醫科大學法醫學院五年制法醫學本科生; 吳昊天,河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七年制(本碩)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 張宇欽,河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七年制(本碩)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 我要看黄色录像一级片 | 小明看看永久免费视频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 97视频在线免费 | 国产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 |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7起碰 | 日韩在线看片中文字幕不卡 | 婷婷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老王 | 老人与老人一级毛片 | 日本中出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另类婷婷 | 一级毛片在线看在线播放 | 网友自拍第一页 | 久草热视频在线 | 亚洲六月丁香色婷婷综合久久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蝌蚪 | 草草国产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一 | 嗯啊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 色一涩 | 亚洲视频你懂的 |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毛片 | 午夜成年人视频 | 婷婷色在线视频 | 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免费女中文 | 亚洲精品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 善良的翁熄日本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另类综合 | 黄色毛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