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當前,在高職院校為學生專門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與社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旨在在大學期間能給學生學習提供更好實踐環境,提高個人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我國培養創新性及適合文化創新產業發展的開拓型人才。 如何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藝術設計課程相結合,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創新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
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旨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人才。 當下國家所倡導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將學生培養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 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生社會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強化自己的創業技能。 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與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通過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同藝術設計教學相融合,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尤為重要。
二、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也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當下國家所倡導的是走創新型經濟發展道路,在我國的國內市場上,國產很多產品受到沖擊,國產面臨著較大發展壓力。 這是因為我國缺少自己的創意設計風格,因此,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能力,讓藝術設計工作者能夠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滿足人才市場需要。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念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導致了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求越來越高。 學生在選擇未來職業過程中,對某些職業有偏見。 這樣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極為不利的。 通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能讓學生對各個工作崗位有更好的認識,也能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發展空間。
(三)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失業率較高的問題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地升級,當下各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樣一來,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壓力,導致了學生在畢業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高職教育通過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能讓畢業生更好進行自主創業,學生也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將藝術設計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 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專業創業能力。 與此同時,也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就業率,從而可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向不明確
對我國藝術設計行業來說,我國的藝術產品缺乏創新性,這是一個長期影響我國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問題。 各高職院校也逐漸認識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來幫助學校進行創新性教學改革。 當下我國藝術設計專業與創新創新教育的融合只是初步階段,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還未成熟,學生的創業思維也受到了一定的束縛。 而在一些國家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其就業發展方向都是極為明確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具體的發展方向。
(二)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當下在我國高職院校之中,雖說學術之風較為開放自由,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禁錮學生思想的因素。 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老師可能更側重于對學生進行設計經驗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近年,國家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雖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創業競賽意識,但在創新創業方面,當學生有一些新穎的想法時,也難以實施。 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會受到禁錮。
(三)學生缺乏實踐機會
當下很多高職院校都不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真實的場所及真實的實踐機會。 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中,學生不能更好地與自己的行業相適應。 在很多歐美的學校,都有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所投入大量的資金,同很多企業行業建立深度合作。 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實現創業教育的多樣性。 從而有利于培養更多的人才,實現人才對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整合。
四、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構建
(一)完善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要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需將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與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相結合。 在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這就要求學校更好地對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進行安排,讓學校的創新創業課可以和專業課互相滲透。 除此之外,還要合理配置學生的選修課和必修課,更好地優化學校的實踐課程。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提高課堂教學創新性和實用性。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創新創業機會,讓學生能在實習過程中的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能讓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技能結合起來。
(二)創新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學方式
學校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將原有的教學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結合。 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校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得到更好的結合。 例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動式、啟發式,案例分析試、專題討論試等教學方式,利用這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自主創造意識。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一定的領導作用,要以學生為主導,實現學生自身對知識遷移應用。
(三)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訓練
在大學階段,學生擁有很多空閑時間,可以在課后進行合作學習。 學校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自我發展的機會,要讓學生有效利用起自己的課余時間。 比如,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客外的社團活動、藝術設計競賽、設計講座,來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 與此同時,也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自我發展的機會,而學生在參加客外活動的同時,也更好地展現自己。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文娛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讓學生擁有更健康的身體素質。 如果條件允許,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如何培養自己職業技能。
(四)打造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要想讓創新創業教育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就要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質量師資隊伍。 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讓學生更好從創新創業教育中受到啟發。 學校可以通過與海內外其他高校進行合作交流,來提高學校的創新創業教學水平。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企業家,以及一些知名的設計師,讓他們來給學生進行講座。 這樣就可以增添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力,也可以為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增添更多新元素,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五)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當下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要想更好地與時代相適應,學校就業積極創建校企合作模式。 將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與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 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系統性。 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更好地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不僅如此,企業也可以定期派人到學校進行考察,給學校制定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策略,并且提供一些綜合性的建議。 要想更好地發揮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就要推動校企文化的一體化,根據企業的切身需要,來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與企業進行對接。 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能幫助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就業、創業。
(六)建立高職院校社會保障體系
要想讓創新創業教育發揮更好的效果,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對于相關部門來說,要更好地落實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給予創新創業教育一定的財政支持,為學校提供更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學校也應該積極利用國家的政策優惠,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與社會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來完善自己的教學平臺。 通過創建一些個性化的教學平臺,制定學生個性化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能力,滿足對社會的個性化人才需求。 與此同時,還要擴建以校實訓基地為依托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機構,這樣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就可以將自己培養成為綜合性人才,為學生提供更多職業方向,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五、結語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極大的進展。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還不能滿足產業對人才的需要。 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設立,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建設,引入有意愿進行投資合作的企業,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和創業指導。 通過一站式服務,將學生創業成果直接在園內進行孵化,然后再推向社會、推向市場。 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進行藝術設計教學創新改革,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更好地培養藝術設計人才,有利于提高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就業率以及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趙紅路,于瀟.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若干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7).
[2]薛川.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2(11).
[3]孫以棟.創新創業一基于工作室制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J].裝飾,2009(2).
[4]張學英.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促進機制研究[J].職業教育教育,2017(9).
[5]劉海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8).
作者簡介:亓曉麗(1983-),女,漢族,碩士,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服裝設計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高職教育; 李鴻明(1982-),男,漢族,博士研究生,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高職教育; 劉麗萍(1985-),女,漢族,碩士,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高職教育。